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情商決定未來!如何講故事培養高情商孩子

2024-12-08親子

各位書迷,快來集合!我剛從一場文字盛宴中歸來,這本小說簡直是書海裏的璀璨明珠!每一頁都牢牢抓住我的心,每個轉折都讓人拍案叫絕,角色鮮活得仿佛就在眼前。這書看得我廢寢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如果你也渴望一場讓人沈浸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 作者:李群峰;郭艷

第一章一個好故事就是一堂情商課

故事是人類古老的智慧,故事是滋養孩子心靈的天然養分,而一個個蘊藏著巨大魔力的好故事,更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一堂堂情商課。

1.1 成就孩子,給孩子一個高情商

◎情商——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相對智商而言,情商主要是指一個人在情緒、情感、性格、意誌、交際等方面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品質,它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等方面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溝通交往能力這五方面的內容。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高情商的人往往擁有較多的機遇和較大的成功機率,同時,他們也往往更受歡迎,更容易融入團隊,或是更能管好一個團隊,帶領他們創造更高的業績。那麽,情商對孩子的一生又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

情商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理前提

我們常說心態猶如天氣的晴雨表,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精神振奮,憂愁的心情則會使人委靡不振,而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一定具備很好的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越高就越能及時擺脫焦慮、憤怒、抑郁、悲痛等不良情緒,保持冷靜、樂觀、熱情、開朗的積極心態,然而,一個具有良好心態的人,其身體狀況勢必會處於平衡狀態。如此一來,才能精神抖擻地投入到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所以說,生理素質才是孩子進行成才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情商是孩子思維活動的「激發器」

一個人要想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迅速解決問題,甚至是靈感瞬間閃現,就要使大腦隨時處於最佳的活動狀態,而情商好比孩子思維活動的「激發器」,可以讓你擁有並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可以讓你的大腦處於最佳狀態,而且潛能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另外,提到思維活動就不得不提另一種思維方式,那就是直覺。而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對情緒的自我認知感覺能力可以培養其對直覺的自知力。而直覺又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使主體能夠敏銳地察覺到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提出獨特見解和科學預見,這一點對創造性活動尤其是科學研究有著重大作用。

情商是孩子成才活動的「支撐柱」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成才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這種時候,就格外需要情商的「支撐柱」作用。一個孩子的情商越高,當其遭遇挫折、失敗時,就越能冷靜、客觀地分析失敗,找出問題癥結,吸取經驗教訓,堅定成功信念,從而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目標。

情商是孩子的內在「動力機制」

自我激勵能力是孩子情商的核心動力,它可以把孩子的興趣、自信、樂觀、熱情等情緒因素調動起來,形成一股看不見但是足夠有力的「動力機制」,從而對孩子的成才活動起著發動、加強和維持的內驅力作用。以興趣為例,它會驅使孩子從事他喜好、有趣、新奇的活動,進而一點點地激發孩子鉆研、探索和成功的欲望,並將這種活動維持在一個最優的狀態。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學會自我鼓勵、自我強化,就會不斷地戰勝成才活動中的各種困難。

此外,情商還能調節孩子的人際關系,一個人的成才活動離不開其他個體的協作與支持。而一個具備較強人際交往能力的孩子,總能得到為達成活動目標所必需的幫助與合作,毫無疑問,這對其成功成才是大有裨益的。由此看來,在孩子的成長與成才的道路上,情商的確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培養孩子高情商,先做高情商父母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家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所學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會有高情商的孩子。換言之,沒有高情商的父母就沒有高情商的孩子。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的引導,而父母是任職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深的老師。父母是否註意在自信心、意誌品質、人際交往、自控情緒和自我認知等方面對孩子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父母是否註意營造和諧安全的家庭氣氛,父母是否註意言傳身教,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極為重要的影響。

有這樣兩個故事,值得與大家分享一下。

俊是一位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從小在父母的嚴厲打罵下長大。雖說家長的非打即罵確實讓他在學習上不敢松懈,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是,這位高才生的心理卻極不成熟。婚姻中,俊對妻子施加暴力,自己也痛苦不已;養育孩子中,俊同樣施行一套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孩子學習成績不甚理想不說,還動不動就曠課、打架。

宇是俊的鄰居,兩個人同齡,盡管宇從來沒有考過俊那樣的好成績,沒有進好大學接受多麽高等的教育,但是,宇一直都是個幸福的人。宇的父母都是高情商的人,從來不會打罵他,在他犯錯誤的時候,只是耐心地引導他、教育他、關懷他。可以說,在高情商父母的教育下,宇也成為了高情商的人。成年後的他,有了自己幸福美滿的家庭,夫妻感情和睦,孩子健康快樂。

看到這裏,或許很多人會唏噓感嘆,昔日眾人眼裏的天之驕子,為何會引發接二連三的惡劣事件?其實,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孩子而言,父母的身教才是最重要的情緒示範跟學習榜樣。一個有著高情商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因為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如何去開啟孩子自信、成功、幸福的人生之門,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而那些對「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深信不疑的家長,只會讓孩子變得情緒不穩定、自卑、懦弱,甚至對他人充滿敵意。

那麽,如何讓自己成為高情商的父母呢?以下幾個方面就尤須註意:

不打罵孩子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覺得打罵孩子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教育方式。其實,從情商的角度而言,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身教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示範。而父母越是打孩子,孩子就越不成器。即使有的孩子因被打罵而學習成績有所提升了,但其心中的創傷卻是永遠都難以磨滅的。

建設性地關懷孩子

沒有父母會否認自己給孩子的關懷,但是不少父母給孩子的不是關懷和熱愛,而是溺愛和包辦。其實,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環境和氛圍,以一種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支持他,這種建設性的關懷才是正確的做法。

對孩子進行積極的約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接受紀律的約束。一個正在學習和培養某種技能的孩子,需要這種約束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天賦,而一個踏入社會的孩子,就更離不開這種紀律的約束了。換句話說,要想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就應該對他采取一致有效的紀律約束。

訓練自己的教育技巧

有些父母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的,只是基於找不到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使情商教育出現很多困難和弊端。其實,到一些專業機構接受這方面教育技巧的培訓,拜讀一些專業書籍,任何一個有心的父母總會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情商教育方式。

有些時候,面對孩子情商弱項的問題,作為父母,是不用討好、不用說教的,反倒是用心地給孩子念念故事書效果會更好,而這也正是本書的主旨所在。因為故事這一人類古老的智慧,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滋養孩子心靈的天然養分,在家長的「心機」教育下,總能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總能在潛移默化中全方位地培養孩子的情商。

總而言之,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一個有遠見卓識的長輩,在關心孩子智商教育的同時,就更有必要關心孩子的情商培養。

1.2 好故事,造就高情商的孩子

◎好故事講出好品格

好品格,不僅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立足於社會的基石,更是讓一個孩子擁有快樂人生的堅實支柱。而念故事書給孩子聽,總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父母朝這樣的目標邁進。

講十句大道理,比不過講一個好故事

提起好品格,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從人格養成——尊重、樂觀、誠實、自信、善良、熱忱、耐心、勇敢……到人生態度——有禮貌、友愛、守規矩、分享、同理心、認真、關懷、感恩、負責任……但是,對於學齡前、正處於似懂非懂年紀的孩子來說,好品格又該怎麽培養呢?

不可否認,大人可以用「說道理」的方式,慢慢說給孩子聽:「為什麽玩具要輪流跟別人玩?為什麽不可以隨便批評別人?為什麽每天都要早起去幼稚園?」但是,任何的「說道理」都是要看時間、場合、孩子的心情等情況而定的,當然,更要看父母有沒有「說道理」的天分。然而,很多時候,就算我們費盡力氣、搜腸刮肚地對孩子解釋了一個道理,在你面前的孩子照樣還是兩眼發直、表情疑惑。別說孩子不懂,很可能連你自己都會覺得邏輯不通吧。

不過,對於那些終日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父母來說,若真要和孩子來上這麽一大段對話,他們很可能要慚愧地承認,自己不是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力氣這麽做。在他們看來,能照顧好孩子的三餐、打理好孩子的日常生活早已屬盡責,哪還有時間、力氣和孩子慢慢講道理呢。孩子頑皮無理的時候,能忍住不發脾氣,就已經算是很厲害了。

盡管道理不好說,但是孩子也不能不教啊。那麽,好品格又該怎麽教呢?其實,與其費力不討好地給孩子講大道理,倒不如給孩子念故事書聽聽。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學齡前的孩子,對於同一本故事書,即便大人給他念了再念,他依然毫不厭倦。試想一下,一本故事書一旦講了十好幾遍,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會知道誰是好孩子、誰不該效仿、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如此看來,大人裏唆地講一堆連自己都不想聽的大道理又有何意義呢?或許,你會說孩子年紀還小,什麽都不懂,其實,孩子的心思是很細密的,只要你不間斷地堅持給孩子念故事書,大部份的好習慣和好品格終究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

如果你是一位深信故事書能潛移默化發揮功效的家長,那麽,看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當你開始教導他一些規矩時,總會神奇地發現,有些道理只要說過一次,不用費太多口舌,孩子就能輕易了解你的話,並且乖乖地遵守、執行。也許,這份神奇連你自己都不由得暗自贊嘆:「我的孩子為什麽‘這麽受教’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而他們種種作為的本意都離不了一個「愛」字。然而,給孩子念故事書總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養成理想的人格特質與能力,從而開創更加美好順利的人生。所以說,給孩子講十句大道理,也比不過給孩子講一個好故事。

確立人生態度要趁早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橡皮擦媽媽」,他們總會跟在孩子身邊,陪他們做功課,幫他們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孩子剛剛學寫字的時候,孩子每寫一個字,媽媽就擦一個字,一邊是邊寫邊哭,而一邊則是邊罵邊擦。也許,這些「橡皮擦媽媽」只是為了「愛」孩子,然而,又不知有多少父母會在若幹年後,對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而後悔不已。其實,這些「橡皮擦媽媽」以為是在幫孩子的忙,實則是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的「愛」反倒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礙」。

讓我們不妨假設一下,時光飛速到20年以後,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進入了社會,試問一下,無論他們從事的是藍領還是白領的工作,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會是什麽呢?也許很多人會說學歷、能力、人脈、家庭背景、吃苦耐勞,諸如此類,很多很多。雖說每個人的條件組合都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成功者無一例外會具備這樣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正確的態度。態度關系著事業的成功,關系著家庭的和諧,更是關系著整個人生的成敗。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老板,最希望雇用抱持什麽態度的員工呢?雖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是如果態度不端正,你還會雇用他嗎?如果你是受雇的員工,又希望遇到什麽樣的同事呢?是遇事推托、遇錯推諉的夥伴,還是負責任、願意與人合作的夥伴?

所以說,作父母的,如果在20年後才發現孩子的人生態度有問題,那麽可就太遲了。到那時,很可能孩子的人格已經定型,父母的教育功能也早已衰退,對孩子的影響力自然也非常有限。反倒是趁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就應該多花些心思,將好品格的觀念和正確的人生態度穿插於故事中,透過故事的生動情節,自然而然地培養孩子的好品格。

◎好故事講出大能力

如果孩子的好品格能夠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承給孩子,那麽故事書是否也能啟發孩子去發展抽象的「大能力」呢?

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夏日的傍晚,帶孩子去觀賞星空,他們往往會瞪大眼睛望著深邃的天空。此時此刻,「小家夥」的思緒早已展翅高飛。其實,孩子天生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對新生事物沒有明確概念之前,他們是如此喜歡靠自己的小腦袋想出答案。正如遠望星空的孩子一樣,想象力這只「翅膀」正帶著他們在知識的天地裏無拘無束地自由翺翔。

而給孩子講故事時,透過文字的朗讀,在孩子腦中則會有如電影般不斷活動、不斷流轉的畫面。再加上,孩子天生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每次構思的畫面都可以有所變化,永遠都不會相同。換句話說,孩子領會文字敘述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想象的過程,他們會記住用文字元號所描述事物的特征,進而試著去理解它們。

開啟孩子的思考之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那麽一個階段,特別喜歡問「為什麽」,常常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弄得大人都有點招架不住了。其實,孩子無休止地追問「為什麽」並非淘氣或故意給家長添亂,而是發自內心地想知道答案和真相。孩子的好奇程度也遠遠超乎大人的想象,而故事書裏這樣或那樣的「為什麽」,即使是平鋪直敘的文字,對孩子小小的心靈來說,也同樣充滿著新奇的疑問:「為什麽三只小豬長大後要搬出去自己住?」「為什麽小紅帽從大野狼的肚子裏出來,還是活的?」

然而,另一方面,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就是,這些充滿智慧的小故事既滿足了孩子熱愛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又提供給孩子更多思考的機會。即便孩子提出的問題超出了父母馬上能解釋的知識範圍,但是在一來一往的討論中,也總能激發孩子的思考潛能。

鍛煉孩子的觀察力

給孩子念故事書的大人往往有過這樣一個體會:當你自己已經被復雜的故事情節搞得暈頭轉向時,孩子卻對故事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沒有一點混淆。因為在你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閱讀中,孩子對故事書中繪圖的觀察力也會愈來愈仔細,甚至能夠發現繪圖中的錯誤或不合理之處。即便是角色太多的故事,孩子也能透過自己的觀察透過人物的衣著、造型等,去自行比對前後出現的人物。甚至於,當故事已接近尾聲時,孩子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要求翻到書的前面部份,去印證他們之前對故事的疑問。

總之,敏銳的觀察力是想象力、創造力的源泉,對於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家長可千萬要註意。

發展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我們小的時候,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算還不認識字,只是靠著故事書中的繪圖,就能一本書接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其中的緣由除了故事書本身所具有的極強吸重力之外,還在於我們天生就有一個「小本事」,那就是能夠根據繪圖中的前因後果,再加上自己的邏輯推論,進而一步步地完成「讀書」的動作。如果你不相信,那麽,那些在兒童書店裏尚且還不識字,但是抱本書就能有滋有味捧讀的小讀者就會告訴你答案了。

而這一過程就好比看圖說故事,孩子看的圖愈多、大人說的故事愈廣,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說,要想讓孩子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邏輯推理能力就要在正確的時間給孩子講正確的故事。

修煉孩子的應變能力

生活環境紛繁復雜、事態變故突如其來,要保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在教子的過程中,就要隨時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這樣的話,孩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臨危不亂、沈著理智,迅速而果斷地采取最有效的行動。但是在孩子單純的生活中,並不會真的上演這些需要機智反應的情節。其實,透過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掌握高超的應變技巧。

當故事書中諸多類似「不知道怎麽辦才好」的情境呈現在孩子面前時,透過作者的穿針引線、旁敲側擊或抽絲剝繭,一個個令人莞爾或豁然開朗的答案終究會出現。而故事書中各類角色的機智反應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仿佛也身臨其境地走完了這些過程。孩子是需要啟發的,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當然也不例外。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份。生活中,一個富有幽默感的人總會給人帶來愉悅和開心,而且這種性格特質還會淡化人的消極情緒,消除沮喪與痛苦,舒緩緊張氣氛,更能帶給自己和別人喜悅和希望。

然而,故事書中自然浮現出來的幽默情境更是多得不勝列舉,不說用字遣詞,甚至光是繪圖,也可以蘊涵著無限的幽默感。有這樣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一只母雞邊跑邊生蛋,而且蛋還朝空中飛去。當孩子看到這裏時,指著這只天不怕地不怕的母雞就笑得東倒西歪、樂不可支,甚至連在一旁講故事的大人也拍案叫絕,發出贊嘆之聲,不由得跟著孩子「咯咯咯」地樂了起來。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幽默特質,不用說教,只要念故事書就好了。

其實,給孩子講故事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透過故事裏常常需要的各種音響效果,比如動物的叫聲、風雨聲、雷聲、流水聲等,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感知事物,同時豐富他的語言;借著故事的不同情節,可以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喜怒哀樂愛惡等各種情緒,從而學會表達及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在講故事之前,家長一定要明確一點,千萬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自己不能投入地享受這段親子時間的話,孩子對故事功能的領受便會大打折扣。

◎好故事講出專註力

當愈來愈多的父母為子女缺乏專註力而苦惱的時候,可曾想過透過趣味盎然的故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和幫助孩子在缺乏專註力的問題上,發揮寶貴的作用。

聽故事是培養專註力的好方法

先來講一個故事吧。一位媽媽從書店買了一些新的故事書回家,當時4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很興奮地在客廳沙發上排排坐,準備聽她念故事書。剛巧這時,孩子的爸爸買了一盤影碟,正準備進房間去看他的電影。一個家、兩個空間,各自進行著自己的活動。結果,看完一個半小時電影的爸爸來到客廳驚訝地叫道:「你們三個人怎麽還坐在這裏講故事啊?」三四歲的孩子可以連續聽一個半小時的故事而沒有離開位子,這意味著什麽?除了故事本身的確很好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恐怕就是這些孩子很專心。

「孩子太專心,是不是不夠好呢?孩子不都是‘皮’的嗎?調皮的才聰明呢。」其實,孩子老是跑啊跳啊,總是安靜不下來,這才是最需要改善的。日後成功者,必定是有動有靜,連坐都坐不下來,何談學習,何談有出息呢?

天底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論是上課,還是畫畫,都能展現出專心的習性,因為在聰明才智等其他因素先暫且不談的前提下,能專心的孩子,在學業上總能事半功倍許多。然而,專心又是如此抽象,甚至抽象到超出父母所能掌控的範圍。我們可以強迫孩子做功課,但是卻對孩子能不能專心寫作業似乎無計可施;我們可以約束孩子在外面的所作所為,但是卻無法要求他們的腦袋要想些什麽。

不過,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借助念故事書的方式,總能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專註力。盡管這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仍需長期地培養與練習,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孩子每次聽故事時,都要大人講到精疲力竭才肯罷休的話,這些聽故事的機會就已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養成專註的好習慣了。

靜態的閱讀,更能培養專註力

也許,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看電視也很專心啊,還有必要培養他的專註力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普及這樣一個科學常識:電視螢幕是每秒二十四張的連續畫面,眼睛無法倒退回去尋找前面的資訊。換句話說,來自電視節目裏的聲光音效,再加上應接不暇的畫面,只需要人腦短暫的專註力,而之前提到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此時是根本無法派上用場的。

可是,聽故事對於孩子來說,由於他們面對的是既沒有聲光音效,又沒有快速轉換的畫面,只是許久才翻一頁的繪圖,所以,當孩子處於這種靜態的活動中時,勢必會需要較久的專註力。

然而,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機會接觸這類靜態呈現又需要專註力閱讀的書本,反而總是讓電視或電子遊戲來填補他們日常生活的空當,那麽,久而久之,等孩子入學後,當父母發現孩子沒有專註的學習能力,很難應付多樣的學習環境時,恐怕那時處理起來就十分棘手了。如此說來,這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疏忽呢?

◎好故事講出閱讀習慣

透過故事對孩子進行閱讀教育,能夠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使他們較早地獲得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且更能為其今後終身學習所需要的閱讀預備技巧。

故事講得愈多愈久,孩子愈能體會閱讀之樂

一位媽媽曾發過這樣的感慨:會畫畫的人,可以用創作豐富人生;會彈琴的人,可以用音樂滋潤生活;會閱讀的人,可以永遠不會寂寞。畫畫、彈琴似乎可以靠後天努力養成;那麽,愛上書、喜歡上閱讀呢?到目前為止,坊間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才藝班,教出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成了一個可遇不可求的願望。對很多父母來說,為了讓孩子學才藝,即便花再多的金錢都無怨無悔,那麽更重要的閱讀習慣又該如何養成呢?

書和孩子不是天生就會互相吸引的,大人幫孩子講故事書,就跟商品做廣告一樣,只要廣告播得夠好、夠久,我們就會越發認同這個產品。同樣的道理,只要父母的故事講得夠多、夠久,孩子就愈能體會書本帶給他們的愉悅感受。這麽看來,讓孩子愛上書本、主動閱讀的秘密就在於父母要不間斷地幫孩子講故事書,而且愈小開始愈好。請記住,老天爺是不會平白無故送給我們一個天生愛書、喜歡閱讀的孩子的。從現在開始,采取積極主動的做法,這才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拿書「念」給孩子聽,遠勝過「叫」孩子自己看

「漢語拼音學了這麽久,怎麽還是光看圖、不讀字呢?」「老師規定的圖書館借書,明天就要還了,怎麽連看都還沒看一眼呢?」面對沒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大多數父母在這種時候都會心急如焚。

不過,俗話說得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與其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書,倒不如直接拿本書「念」給孩子聽。任何優良的教育方式都是無法速成的,只要我們持續地講故事書給孩子聽,一旦啟動了「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那麽,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閱讀書本不虞匱乏,讓孩子受用一生的閱讀嗜好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所能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1.3 那些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們

◎講講故事,餵餵奶

寶寶在吃奶的時候是不是還可以做些什麽事情呢?也許不少家長都或多或少地有過這樣的疑問,作為一個媽媽,奶也餵了,尿布也換了,能變的把戲都耍過之後,媽媽和寶貝,大眼瞪小眼,要怎麽才能好好地過日子呢?

把故事書當牛奶,「餵」給孩子聽

專業育嬰師給出的建議是,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一天24小時裏,孩子除了喝奶和睡覺,其他時間通常都是處於非靜止狀態,所以只要孩子願意平躺下來,大人就不妨趕緊挨著他們躺下,然後一本接一本地給孩子念故事書。而且趁這個機會,大人也可以趕快休息一下,等會兒才有體力繼續作戰。更重要的是,在寶寶很小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是在很快地記憶的,這種做法往往會出現很好的效果哦。

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她事業最飛黃騰達的時候,放棄了工作,心甘情願地回家專心做起了全職媽媽,就連身邊的家人、朋友都沒有想到她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剛開始,親戚朋友時不時地會帶著狐疑的眼光問這位媽媽:「這樣的生活不會覺得無聊嗎?一天接著一天又是怎麽度過呢?」

「無聊?」這位媽媽反問對方,「全職媽媽比上班還辛苦,不累出憂郁癥已屬萬幸,怎麽可能會有無聊的時候呢!」

的確,在很多旁觀者看來,怎麽好好過日子同時又能兼顧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一個擺在全職媽媽面前的大問題。然而,這位全職媽媽卻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些關心她的人:「因為我發明了‘餵孩子故事書’的方法。」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要發問了,故事書又不能吃,要怎麽拿來「餵」孩子呢?每當提起這段經歷,這位媽媽總會無不感慨地說,「把故事書當牛奶‘餵’,照三餐外加點心和宵夜,每天念給孩子聽,大概沒有人會像我這樣了。其實,說真的,很多時候奶也餵了,尿布也換了,什麽都不會做的嬰兒還是眼睜睜地望著你。對我來說,這種時候給寶寶念故事書就是打發時間,而對孩子來說,則是蘊涵了無限可能的教育功能。這麽簡單好用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在我們家,常常是孩子餵自己牛奶,我則‘餵’他故事書,結果往往該喝的東西早已喝完,孩子卻一點也不想起來,因為小家夥實在是太享受了。而且一邊餵奶、一邊看書,順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覺地就把奶喝光了,不會因為其他事情分心而無法喝完牛奶。」就這樣,直到孩子上小學前,這位媽媽依然堅持平均每天「餵」一個小時的故事,而且中間從未間斷過。

或許又有人已經在想了:「這個媽媽不會是在亂講吧!」其實,會有這種疑問的人,一定是沒有「專心」地帶過孩子。要知道,這些時光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流淌的,沒有人強迫媽媽念,也沒有人強迫孩子聽。故事書之於孩子,就如陽光、空氣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這位母親只不過是找到了一個媽媽和孩子彼此都喜歡的生活方式而已。事實上,更微妙的是,這些在不知不覺中溜走的「聽故事書」時光,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如果媽媽是餵母乳呢,又怎麽做到一手餵奶、一手拿書呢?那就專心享受當下吧。餵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親子時光,這樣的時間稍縱即逝,而且一去不復返。所以,請各位母乳媽媽記住,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覺來變通著做,好好地專心享受它,千萬不能死守著書上所說的來做。

◎「我被兒子的文字給震懾住了」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該做的事,這是很多教育學家給為父為母的一個提醒與叮嚀。但是,學習熱忱呢,孩子的學習熱忱又該如何培養呢?

兒子自動自發,學習熱忱高

有位媽媽對兒子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可是,從兒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她卻刻意放手,讓孩子獨自成長,只丟給孩子一句話:「需要媽媽幫忙,隨時來找我。」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每天早上孩子會聽鬧鐘起床,回家後自覺寫完功課,連考試都會自己準備。後來,這種教育方式一直持續了三年。在這期間,孩子基本上沒有找過媽媽,可能是因為一找媽媽就免不了被唆,所以就能免則免。媽媽也繼續堅持她的「放牛吃草」政策。

雖說到了三年級,課業愈來愈多,當然也愈來愈難,但是孩子的學校生活和學習進度卻完全不用媽媽擔心,因為她相信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只能靠他自己的力量來累積,媽媽是逼不出來的。

在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兒子快念完小學一年級時這位媽媽突然發現,一直只看故事書插圖的孩子開始主動閱讀文字了,而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只要大人在家裏準備足夠多的書,兒子總會很有主見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看。

就在身邊很多家長朋友為自己的孩子缺乏閱讀興趣而擔憂的時候,這位媽媽卻表現得非常輕松自如:「孩子愛不愛看書,已不再是我需要擔心的問題了。」盡管那時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晚學拼音符號,但是這絲毫無礙於兒子想要以文字表達、抒發內心感受的熱忱。不久後,這個孩子還主動為自己準備了一個日記本,也常常會在小便條、小卡片上寫些什麽,以此表達自己對父母和老師的想法和心情。

這位媽媽回憶道,記得有一次,兒子與朋友家的寵物小狗玩了整整一個下午,當天晚上就要求我們也讓他養一只。由於兒子從小就有皮膚過敏的問題,所以,我們沒有答應他。但是,兒子卻為此哭得淚流滿面,傷心之余,只見他無助地坐到桌前,邊哭邊寫著什麽。等兒子寫好後,只見他把信放入信封,從門縫塞進我的房間。開啟信封,這些字躍然眼前:「我愛小狗,就像我愛你和爸爸一樣……等我長大,可以養小狗嗎?」看到這裏,我幾乎被兒子的文字給震懾住了,一時間,那種感動甚至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最終,盡管這位媽媽依舊沒有允許孩子養小狗,因為在她看來,畢竟感動是一回事,而養小狗是另一回事。但是,孩子在看故事書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對文字的熱忱、勇於抒發內心感受的舉動卻是令她久久難以忘記的。

◎孩子的心其實很細膩

有位媽媽從女兒出生起就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讀故事書給她聽,8年下來,從未間斷。面對身邊不少親朋好友的疑惑「我的孩子怎麽說都不聽,怎麽你的孩子這麽受教呢」,這位媽媽坦言道:「讀故事書給孩子聽,點點滴滴,就是愛的儲存!各種道理不用我說,書裏都有。勇敢、自信、獨立、勤勞……哪裏還用家長費心講道理?孩子的心其實是很細膩的!」這位媽媽說起一個故事,令大家無不欽佩她的智慧與遠見。

大手牽小手的親子之愛

記得女兒念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舉行了一次室內攀巖活動,看著三層樓高的攀巖場,男孩子們躍躍欲試,而從小就愛運動的女兒更是興奮不已。沒有攀巖過的我只能猜想三層樓看似不高,但僅憑一根繩子綁著,即使不會掉下來,那種晃晃悠悠的感覺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也夠有挑戰性了吧。不出我所料,沒爬多久,孩子們哭的哭、喊的喊,幾乎沒人能爬上三分之一的高度。最後,終於有兩個同學爬上了最頂端:我的女兒和她大姨家的弟弟。

看到這一幕,不只我這個做媽媽的,就連在場的其他同學還有老師們都以我的女兒為榮。可是,我們並非運動世家,缺少這方面的遺傳基因,這對姐弟倆是怎麽爬得上去?為此,我一直感到很納悶。在沒有找到答案之前,我突然想起了這樣一些小故事。女兒從進幼稚園起,我就每天風雨無阻地接送她。後來,女兒念了小學,即使步行只需幾分鐘,只要我的時間允許,我依然堅持這一習慣。曾經,不少人為此而質疑我,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嬌慣孩子了,其實,只要有時間,我總會這麽做,因為我實在是愛極了那種大手牽小手、邊走邊聊天的感覺,而這樣的時光又總是讓我異乎尋常地珍惜。

記得一天早上,我、女兒,還有女兒的同學,也就是大姐的兒子,三個人出門耽誤了會兒,在離校門口大約50公尺時,看到在我們前面趕著上學的小朋友紛紛跑了起來,原來學校的側門就要關了,這對姐弟倆二話不說也向前沖。當時,不趕時間的我也跟在後面急匆匆地奔跑起來。

眼看著,其他小朋友都從半掩的校門裏沖了進去,而他們倆突然停了下來,回頭望著我,直到我氣喘籲籲地跑到校門口,他們倆親了親我的臉頰,才慌裏慌張地在校門即將關上的前幾秒沖進校園。這對孩子對我的關懷之情顯而易見。就在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像個孩子,而他們反倒成了父母!

在當時那種緊急時刻,這對姐弟倆為什麽沒有直接沖進校門?多年以來,我一直不知道答案,但又似乎找到了答案,當家長花錢、花時間讓孩子學才藝、學語言、學奧數的時候,不妨多花些時間在故事書中樹立孩子的好品格。要知道,好孩子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從未間斷過的「動作」

念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格、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習能力,而且還能讓父母感受到充分的愛與關懷。尤其是那些從孩子一出生,就一直進行「餵故事書」的父母,在付出的同時,更能得到孩子最直接、最真誠的回饋。下面這個故事就能說明這一切。

叫人放心的一對兒女

從孩子出生到當下,芳給孩子「餵故事書」的活動一直進行著。她記得第一次到幼稚園參加家長會時,當班主任老師娓娓述起女兒在園裏「守規矩、善解人意、人緣好、學習專心」的種種表現時,雖說這些話令她放心不少,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免會猜想,老師應該是為了獎勵媽媽的辛苦,在說好聽話吧。但是,班主任老師卻突然話鋒一轉:「雖說我已經有兒子了,而且都已經讀小學了,可是,我卻還常常想,如果能再生一個女兒的話,我真希望她能像你的女兒一樣。」聽了這番話,讓芳一瞬間感動得無言以對。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幼稚園每年兩次的家長會一路參加下來,這樣的肯定與表揚還真是不少。甚至於,到了後來,只要芳一走進兒子的教室,連招呼都來不及打,老師們就會來一句:「如果全班二十幾個孩子都像你兒子,我就太高興了!」事實也的確如此,芳的兒子人緣好,有領導能力,會替同伴解決糾紛,會主動幫助老師,諸多表現加在一起,總會讓老師贊賞有加。盡管此時的芳還很疑慮,在她看來,第二個孩子已經有點「照豬養」了,但是老師的意外稱許,還是讓芳深感欣喜和欣慰。

請再次註意這個重要的資訊:在孩子成長的這段時期,這位媽媽「餵故事書」的活動,還是一直沒有間斷過。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
作者:李群峰;郭艷
青春 {readNum}人在讀
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