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五年級的兒子讓我抓狂,他拖拉磨蹭、懶惰不愛思考,應付學習不求上進,我實在沒轍了!
每天,我都被他氣到吐血。
放學回家,不催個十遍八遍,他絕不寫作業。
很多次,我加班回家晚,他硬是一個作業不做,非得等到我回家了,吼人了,才開始寫作業。
即便我提前打電話告訴他「別等我,回家就趕緊做作業」也沒用。只要我人不在旁邊,他就是完全放飛自我的。
當然,這些只是開胃菜,他做作業的過程才是真折磨人。
只要做作業,我就感覺他仿佛沒帶腦子,一遇到稍微難點的題就空著;看到稍微復雜的計算就放棄……
有些題他說不會,我讀一遍題他又說會了,可讓他自己讀題,哪怕讀100遍還是不會。
更氣人的是,我感覺每天都在做無用功。
明明頭兩天才講過的題,再遇到他依然做錯。
辛辛苦苦聽寫過關的字詞,隔兩天聽寫又錯一堆。
才提醒他認真讀題,馬上就因不讀題把整道題做錯。
……
每當這時,我都恨不得給他兩巴掌,再掰開他的腦袋看看裏面究竟裝了些什麽。
其實,如果真是題難了,他錯了我就忍了,但很簡單的題他也在不停犯錯,這我真忍不了。
比如每次考試,好不容易列對的算式,他會因計算做錯。
計算題更不用說,每次都扣10多分,錯誤原因我閉眼都能說清:進位借位搞忘,乘法口訣背錯,符號看錯,數位看錯……
我的好脾氣在他的反復犯錯中消磨殆盡,話也越說越難聽:
「你能不能長點腦子,這麽簡單的計算題都做不來?」
「你沒長眼睛嗎?這麽大的乘號你能算成加法!」
……
每天晚上,他都在我的暴怒中結束作業。
說實話,如果可以我寧願把他塞進肚子,就當沒生過。
尤其是看到鄰居家的孩子,才上三年級,卻學習主動、成績優異,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每天下班,一想到還要輔導兒子做作業,我就覺得頭疼。
我曾試著說服自己,他就不是學習那塊料,幹脆別管了。他想咋樣咋樣,多掙點錢,以後能養活自己不給他拖後腿就行了。
但真的放棄,我又做不到。於是,我開始學習育兒知識,沒想到我真的找到了改變兒子的方法。
在一個視訊中,我聽到這樣一句話:
「皮膚饑餓」的孩子很難建立價值感,在父母的鄙視和負面評價中長大的他們,極易自卑且墮落。
什麽是「皮膚饑餓」?
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跟孩子親密的肢體接觸,比如拉手、拍肩、摸頭以及擁抱等,都起著拉近關系、鼓舞人心的作用。
反之,只看得見孩子的錯誤,並用錯誤的接觸方式,比如推搡、指著鼻子罵、打手板等使親密度下降,由此產生「皮膚饑餓」。
「皮膚饑餓」之所以產生傷害,是父母潛意識對孩子的抵觸和不滿,透過語言、肢體動作、神態表現出來了。
這讓我震驚,一直以來,我確實對兒子充滿嫌棄挑剔。
一想到他,我就頭疼。
從二年級開始,我就企圖解決兒子的計算粗心問題。
我規定他每天晚上完成一頁計算,做錯一道罰10道。我以為懲罰能逼他仔細一些。
但即便被罰寫了上百道題,他還是做不到全對。
我覺得他是態度不端正,於是撕掉他的本子,還指著他鼻子罵:
「你是不是沒長腦子,這麽簡單的題還做錯!」
批評懲罰都沒用,我幹脆錯一個打一個手板。
即便每天晚上手板被打得通紅,兒子的計算粗心的問題也沒被解決。
我一直怪他不用心,現在想想,一個父母都瞧不上,滿臉寫滿不爭氣,還不停指責「你又錯了」、「你不行」、「你很笨」的孩子,哪有改變自己的能量呢?
我就是這樣一步步殺死了孩子的價值感。
我悔不當初。
其實,父母給孩子建立「我能行」的認知,產生對知識的熱愛,在不夠優秀時幫他獲得成功,體驗成就感,就能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實作自律。
具體怎麽做呢?
我分3步改變自己,並從自我改變開始,實作了對兒子的拯救。
(1)相信「相信的力量」,心中的孩子是什麽樣,他就會變成什麽樣
以前,我看孩子先看缺點。
書寫不工整、讀題不仔細、計算不認真、難題要偷懶……
為了把他改造成我心目中的樣子,我無所不用其極。
結果,兒子在我的折騰中,耗盡了對學習的熱情,變得厭學。
但現在我明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忽略孩子的壞行為,幫孩子發現自身優勢,給他建立自信,他的行為就會向好的一面滑去。
於是,我趕緊改變策略。
看兒子做計算,我不再把標準定成「全對」,而是在一大堆的錯誤中,發現他的進步:
「你這頁的計算完全是按照媽媽的要求,把進位借位的點標清楚了的。所以今天的練習,你沒在進位借位上犯一個錯!」
看到我滿眼的贊賞,感受到我放在肩膀上的手掌,兒子眼裏的頹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愉悅。
後來,我發現在接下來的練習中,「進退位打點」的習慣就被他保留下來,雖然偶爾還是有錯,但正確率開始有一定的提升。
我用同樣的方法,不斷去發現他的進步。
比如在一堆錯誤習題中,他偶爾會做對一兩道有點難度的題。
於是,我會非常欣慰地贊賞:「這道題你都能做對,可以呀,我必須為以前說你沒長腦子道歉。」
被肯定的兒子立馬來了興致昂揚:「這也不難啊,就是……」
於是,被打上「聰明」標簽的他,為了繼續證明自己,往後再遇到稍微難點的題,也會偶爾動動腦子,由此,做對難題的機率更高了。
我再繼續認可,孩子在成就感的驅使下,對難題的恐懼降低了,肉眼可見變得自信了。
(2)巧用溝通兩部曲,孩子成就感翻倍
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運用透過學習總結的溝通2部曲。
①真誠具體的語言表達:一定要明確孩子什麽好行為產生了好結果。
比如「把進位借位的點標註好」,這樣孩子就知道這個動作是正確的,那麽下次在做題時,他就會把這種好行為保留下來,正確率自然上升。
②肢體接觸,讓鼓勵效果翻倍。
孩子的感官非常敏銳,在表揚鼓勵孩子時,勉強的表情,生硬的語言只會讓孩子覺得虛偽。
恰到好處的肢體鼓勵,往往能打動人心。
還記得有次帶兒子參加攀巖,因體力不足,他得分很差。但我覺得他沒中途放棄已經是一種進步,所以發自內心替他高興。
當他灰溜溜地走到我面前時,我毫不猶豫地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一瞬間,兒子的臉上露出笑臉。
(3)批評有技巧,用對效果好
我們經常在說要多鼓勵、認可孩子。很多父母就變得束手束腳,以為只能鼓勵,不能批評。
其實不然,用對批評,孩子才能在反思中成長。
有段時間,兒子進步很大,不僅解決了計算問題,作業效率還大大提升了。
被老師表揚了幾次後,他的尾巴翹上了天。
於是他又開始玩起了遊戲,每次提醒他註意時間,他都無所謂「多玩一會兒怎麽了,作業我都做好了」。
我突然覺得沒轍了。
於是趕緊學習,很快就明白:跟孩子定好獎懲規則,幫他認識什麽對,什麽不對,有界有限,他才能不會去突破底線。
於是,我趕緊把兒子「哄」得主動跟我制定規則。
比如:
每天玩遊戲的時間從學習積分中兌換,時間到了主動交還手機第二天能多獲得10分鐘遊戲時間,超時不還手機第二天就要扣掉相應遊戲時間。
因為兒子完全同意這個方案,所以兒子在下次不準時還手機,還各種講條件時,我就能有理有據地批評:
規則制定經過你的同意才生效,現在你違背規則,錯誤在你,我有權立馬收走手機。
我不發脾氣,直接指出兒子的問題,並堅定地執行規則。
一開始,兒子撒潑打滾、摔桌子扔板凳,其實,這是孩子在故意激怒我、報復我,一旦我生氣發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那以後他就會重復這種行為。
只要我穩住情緒,堅定地執行規則,孩子就能明白我的底線。
果然,反復幾次試探後,兒子的規則意識就被建立起來了。
而這促使孩子價值感提升,向自律又邁進了一大步。
如今的兒子,雖然成績不是拔尖,但他對自己充滿信心,遇到困難,他不會逃避畏縮,而是在我的幫助下不斷突破自己。
更令我欣慰的是,他在學習上對自己有要求,有目標,學習已經成為他自己的事了。
經此一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是有方法可言的。
當然,比起打罵懲罰,這些方法往往見效慢,對父母的考驗巨大,但堅持不懈地執行,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孩子的改變就會從內而外,深遠而長久。
這才是教育最難又最有魅力的存在……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