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龐大的閱讀量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嗎?

2021-03-19親子

從題主的提問可以看出,題主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並且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孩子持續提供多種題材的資源。同時,題主也關註到了孩子能力的發展,尤其是閱讀是否帶來了寫作能力的增長。

題主的困惑在於:孩子的寫作水平居然和閱讀量不呈正相關。在龐大閱讀量的加持下,孩子的作品在成年人看來,還是「既沒有什麽文采,構思也不精巧」的「流水賬」水平。

在這裏,探月教育者開發中心(MEA)希望從學生寫作水平發展的角度,解答題主心中關於「為什麽」的疑惑;再提供一些關於提升寫作能力的建議,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

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發展階段

首先,題主可以先建立一個關於寫作能力水平的參考系,了解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階段,以判定孩子當前是否得到了適宜的發展。

關於學生寫作能力水平的發展階段和特點,學術界有一些研究。萬雲英等人研究發現,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看圖說話,看圖寫作,素描寫實範文仿作,豐富生活命題寫作 。而朱作仁結合國內外的研究和實際情況,將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寫話階段(小學低年級)、過渡期(小學中年級)、初級寫作期(小學高年級)、中級寫作期(初中階段到高中一年級)、熟練寫作期(高中階段乃至以後)。

題主的孩子今年二年級,根據寫作能力水平的發展階段,大概處於寫話階段(因為每個人的寫作能力發展快慢不一,因此此處只能用「大概」判斷)。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從口述到筆錄,可以用詞語造句,也可以將句子連成段落,但是表達的意思比較簡單。 而題主困惑孩子寫的作文像流水賬,沒有文采,構思也不精巧,實際上,這正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寫作特點。

當孩子的寫作水平發展到過渡期(小學中年級),通常他們能夠開始註意文章的構思,能從不切題到切題,分得清段落,也開始會寫更加復雜的句子。而到了初級寫作期(小學高年級),孩子會在寫作中使用記敘、描寫等方法,會運用借物抒情等方式,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作文才可以慢慢稱之為「有文采」。

因此,從寫作能力水平的發展階段來看,題主孩子的作文呈現的狀態體現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寫作能力水平,是能力水平自然發展的過程性表現。

不過,前文也提到每個人的寫作能力發展快慢不一,寫作水平的差異也比較大,因此,題主可以多多關註自家孩子寫作能力的發展過程和關鍵飛躍點。

從「讀」到「寫」:閱讀的目的是什麽?

根據題主的描述,小孩從三歲開始看繪本,小學一年級後開始看帶拼音的課外書,主要以字數不多的文學類和歷史類書籍為主。

在這裏,邀請題主思考一個問題—— 讓孩子從小閱讀的目的是什麽? 希望孩子早點識字?拓寬孩子的視野?提升語感?還是提升寫作?不同的閱讀「目的」導致不同的閱讀關註點。

舉個例子,同樣是讀【上下五千年(彩圖註音版)】,如果閱讀的目的是熟悉國家歷史,那就可以引導孩子關註書的內容,了解歷史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如果閱讀的目的是提升寫作水平,那就需要引導孩子在讀的過程中關註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是以什麽樣的口吻講歷史的,各個章節、段落之間又是如何連線的等等。

如果題主希望孩子透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也許就需要在孩子進入閱讀前提前想好「怎麽讀才能提升寫作能力」的問題。

帶著「目的」去閱讀,在大多數時候會事半功倍。不過,話說回來, 在孩子閱讀這件事上,家長可以多多關註孩子的真實需求。 孩子讀【上下五千年】是因為對歷史感興趣,還是因為他有一個關於中國古代帝王的匯報要做?清楚孩子的「目的」之後,家長能做的,是貼著孩子的需求,在閱讀的過程中支持他。

另外,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閱讀帶來的收獲自然也不都是「看得見」的,不能因為孩子的寫作水平不佳,就覺得沒有學到東西,覺得這麽多書都白看了。

從「讀」到「寫」:你還需要「會讀」

如果我們已經有了提升寫作水平這個「目的」,還需要做什麽才能從「讀」到「寫」呢?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經典的認知結構—— IPO 認知結構。IPO,即 Input(輸入)- Process(處理)- Output(輸出)的縮寫。

探月教育者開發中心制圖

如果以此結構看題主的問題,那麽,龐大的閱讀量是 Input,孩子的寫作水平提升是 Output,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從輸入到輸出,中間還少了 Process 的過程。

因此,在這裏我們可以回答題主的提問:龐大的閱讀量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嗎?答案是「不能」。雖然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但是龐大的閱讀量並不會直接、必然地導致寫作水平的提高,這兩者中間還缺少了對於閱讀內容的處理。

由此,在龐大閱讀量的基礎之上,我們還需要「有處理」地讀。

前文提到的「帶著目的讀」就是一種方法。其實,這裏的「帶著目的」,相當於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刻對閱讀的內容保持覺知,時刻反思。美國的教育家約翰·杜威說過,我們不是在經驗中學習的,而是在對於經驗的反思中學習的。如果我們還是想要透過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就可以常常思考:閱讀這個文本,我可以從哪些方面收獲怎樣的寫作經驗?

或許題主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幫助孩子對輸入的內容做梳理和反思——比如畫思維導圖——來幫助他理清文本的結構,從而看到寫作的邏輯;題主還可以引導孩子做主題管理,將積累下來的資料做一個分類,必要時做定期的回顧,溫故而知新。這樣,在輸出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東西,以及知道從哪裏呼叫。

另外,寫作的能力發展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一味地輸出,卻沒有對輸出進行反思,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反饋,也會使寫作水平的提升變得更加困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請寫作老師或專家幫忙指點;題主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回看一下自己的作品,說不定每一次回看,都會有新的發現和可作潤色之處。

參考文獻

[1] 萬雲英 任美玉,小學生(低中年級)寫作初探,中國心理學會第五屆學術會選,1984年

[2] 朱作仁,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

[3] 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1958

往期精選內容

「以後都是人工智慧了,我讀書還有什麽用」這種說法對嗎?

人工智慧時代,孩子需要培養哪些超越機器人的能力?

什麽是核心素養教育,幼小段的核心素養教育如何體現?

如何培養出自驅型學習的孩子?

關註我們,了解更多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和我們一起推動核心素養教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