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稚園就住進學校,要小孩有什麽意思?90後父母行動惹熱議!
你好!我是劉女士,她已經教學20多年了。對於這種現象,身為教育者的我是五味雜陳的。
近幾年來,我目睹了許多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過上了寄宿的生活。
前天有個父母跟我說他們已經讓三歲大的小孩搬到學校來住了。
我對那訊息感到驚訝。
你看,我們上學的時候,也就是初中和高中才能上學,為什麽幼稚園的孩子都要住在學校裏?
住宿式教學究竟應不應該如此早就開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麽多年來,我跟許多同學、父母都有過交流,聽到的事情也不少。今日與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
我還記得,當小明第一次來到我們的校園時,他只有十二歲。他跟我說,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就一直住在學校裏,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的眼神有些孤獨。「劉小姐,真不知道爸媽平常在家裏長啥樣。」這話說得我挺難受的。
住在學校裏的確可以使一個小孩變得更加自立。我見過不少寄宿家庭的小孩,他們的生存技能都非常好。疊被子,收拾屋子,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但是,真的只有在學校裏才能做到這一點麽?
一個學員對我說道:「劉先生,我真的很嫉妒那些天天都能回來的人。」孩子們從外面回來,可以聞著母親做飯的香味,可以告訴父母,在校園裏發生了什麽。」
很多90後的父母都認為學校宿舍有助於他們的子女盡快融入學校,但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爭議的。兒童的生長是有一個歷程的,如同栽下一棵大樹,如果連根基都沒有打牢,將來如何能經受住風吹雨打?
一名父母說道:「先生,我們也是迫不得已,工作那麽多,哪有功夫帶小孩。」但我要說,無論多忙碌,都應該讓小孩擁有一個圓滿的童年。沒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是一件多麽讓人後悔的事情。
一位同學對我說:「在學校的那段時間,我常常在夜裏做惡夢,夢到自己迷路了。」小時候,家長的陪同,是學校裏無法替代的。
但如果真的沒有別的辦法,比如離家很遠,又沒有人可以帶小孩,那就只能在學校裏了。但是,在情況授權的情況下,我推薦讓小孩和家長一起成長。
獨立不能一夜之間完成,它需要一步一步來。在家,還可以鍛煉兒童的獨立性。讓小孩參加家庭事務並學習如何照料自己,這是非常好的方法。
身為教師,我要對各位家長說:兒童只能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我們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來培養子女的獨立性,但是,千萬別讓他們失去了感情。
對於學生而言,無論是在校或日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是在校園生活,那就要視周圍的學生為親人,將校園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那樣才能安心。
對於年輕人來說,子女成長的步伐是很迅速的,花更多的精力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對他們來說是最有價值的。當他們真正成長起來,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時,他們一定會為自己的決定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