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其實到了供需平衡自己都不知道,很多時候被太多「誤區」幹擾了判斷,今天想說說,關於奶量的那些「誤區」
為了堅定自己有奶的信心,下面這些疑似沒奶的誤區一定要熟記。
1、乳房軟趴趴,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漲
大概在產後2-3個月,乳房會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媽媽不會漲奶,但寶寶一吃就有奶出來。
這是所有母乳媽媽都會經歷的一個自然過程,想想從產後初期總覺得乳房漲,動不動就胸前濕掉一大片,到現在不會覺得漲。
很多人心裏都會發慌,乳房不漲了,還有奶嗎?
這是多舒服的事情啊,母乳餵養是智慧的,除了產後頭1-2月會讓媽媽付出比較多的辛勞,後面會越來越趨向於讓母乳媽媽跟普通人越來越沒什麽差別。
在妹妹兩歲多時,我出差兩天不餵奶,乳房也不會漲,回來後只要妹妹一吃又能聽到咕嘟咕嘟的吞咽聲。
2、以前會漏奶,現在不漏了
很多人會把乳房想象成一個水壺,只有滿了才會漏出來,不漏出來就代表不滿,沒有奶了。
其實漏奶只是來奶陣了而已,產後初期媽媽的催產素特別容易釋放,也就很容易產生奶陣(哪怕是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嘩,胸前就濕掉了一大片。
慢慢的供需平衡後,漏奶就會減少,有些媽媽完全不漏奶了。但只要寶寶吸吮刺激乳房,依然會產生奶陣讓寶寶吃到奶。
3、寶寶長得沒有隔壁老王家孩子胖
家人總是喜歡把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如果沒有隔壁老王家孩子胖,就會說「媽媽你的奶水不夠,趕緊加奶粉!」
人吃五谷雜糧各種肉肉,還有高矮胖瘦之分,為什麽吃母乳的寶寶就要個個長得又高又大?只要寶寶沿著自己的生長曲線長就是正常的。
4、寶寶總是哭
好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只要寶寶一哭,家人馬上說:「寶寶餓了,快去餵奶!怎麽寶寶總是哭?是不是你的奶水不夠?」
感情在大家眼裏,寶寶就是個只知道吃的機器,媽媽就是個只能餵的機器?錯了!除了餓,寶寶哭的原因還有很多種。
安撫寶寶的方法除了餵奶外也有很多種。
5、睡眠太淺,落地醒
寶寶剛睡下沒多久,就醒了哇哇哭。吃著奶就睡,一放下就醒……
各種睡眠問題都會被歸結為媽媽奶不夠,寶寶沒吃飽。其實真不是這樣的,想想我們大人不同人之間是不是也有睡眠好壞之分?
更何況 小寶寶的睡眠特點是:周期短(只有30/45分鐘),快速動眼睡眠時間長, 可能剛進入熟睡一個睡眠周期就結束了。所以用寶寶睡得好不好來判斷媽媽奶量夠不夠並不合適。
6、一次吃奶要吃一小時
每次吃奶都要吃很久,媽媽餵奶餵得腰酸背痛,還要被家人質疑奶不夠。其實,絕大多數時候,媽媽並不是奶不夠,而是哺乳有效性需要提高。
7、吸奶器只能吸70ml,但瓶餵寶寶能吃100+ml
裏有兩個誤區:一是用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量不能代表親餵時寶寶能吃到的量,吸奶器的原理也是模擬寶寶吸吮來刺激奶陣,但效果遠沒有親餵效果好。
親餵寶寶吃到的奶量會遠多於吸奶器吸出的奶量。
二是瓶餵寶寶能吃的奶量,不代表就是寶寶真正需要的奶量。因為瓶餵容易過度餵養,寶寶以為只是吸吸奶嘴玩,沒想卻吃進去了很多奶。大家也可以把奶瓶豎起來試試看,乳汁嘩嘩地流。
以上都是誤區,那媽媽究竟如何判斷自己奶量夠不夠?
對於母乳親餵,我們無法知道寶寶究竟吃了多少母乳,但只要 看寶寶的大小便、體重增長和精神狀態 ,我們就可以知道寶寶吃得怎麽樣,媽媽奶量夠不夠。
只要寶寶攝入充足,且不會經常覺得漲奶,那麽恭喜你達到了供需平衡。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先發 馬蕾孕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