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參加過知乎親子和知乎人文的閱讀活動,也測評過包括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科普童書【知乎版十萬個為什麽】,之後一直在留意各種童書,比如:青少年版的古典文學、世界名著、科普閱讀、兒童繪本等等。總體來看:
同型別的讀物,不同的出版社,在編寫水平以及內容可讀性方面,沒有特別大的差距 。
不論是紙張選擇、排版印刷,還是內容編輯、校對方面,各有優劣。和選擇童書相比,有一個更值得關註的點,就是閱讀方法。
在這裏,選幾本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童書,圍繞閱讀方法說說自己的看法。
書籍推薦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這套「植物大戰僵屍」系列漫畫,是這幾年接觸過的還算很不錯的童書。
圍繞這個 IP ,出版社推出了很多系列,只說自己讀過的【唐詩漫畫】【成語漫畫】【博物館漫畫】這三種。
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有趣、生動、寓教於樂。這樣說比較寬泛,舉個例子。比如【唐詩漫畫】裏的這個:
根據詩歌的主題設定有趣的對話,引出詩歌全貌的同時,也把詩歌傳達的思想感情,和詩歌主旨也一並呈現出來。
這就意味著,小朋友能透過對話和情節了解這首詩的語境,而不是靠閱讀文字說明,更容易理解掌握。
每一首詩大概占用 6 頁篇幅,最後 1 頁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收尾,同時附帶了全詩和知識卡片,補充了對話無法呈現的相關知識點。
設定情節,引導小朋友對詩歌有一個使用語境的印象;
透過對話和畫面,增加小朋友的閱讀趣味性;
最後的知識卡片,作為知識點的鞏固和擴充套件。
組成結構十分人性化和體系化,對於小朋友的閱讀體驗和知識掌握都非常友好。這個方法,同樣沿用到了【博物館漫畫】【成語漫畫】等其他系列。
最重要的是,對話雖然有趣生動,但內容、用詞很嚴謹。強調這一點的原因是,很多網路語言已經蔓延到了童書裏,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我個人並不主張讓小朋友過多地涉獵網路語言。
閱讀方法
剛才提到閱讀方法的問題,在這裏單獨說一下。
同一個 IP 衍生出不同系列,對小朋友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保持足夠興趣和吸重力的同時,擴充套件不同領域的知識面:
和單純地掌握知識相比,持續的專註力對小朋友更重要。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涉及到剛才說的閱讀方法:
可以引導小朋友把不同領域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這個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在有意識地引導小朋友自己組織知識結構。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有極大幫助。
比如,【博物館漫畫】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大麗仕想要去行俠仗義。讀到這裏,作為家長,就可以引導小朋友回憶或者開啟一個話題:與行俠仗義有關的詩歌。
於是,就可以翻出【唐詩漫畫】:
再如,【博物館漫畫】中講到了南京博物院裏的藏品「金蟬玉葉」,是不是可以引導小朋友回憶一下關於「蟬」的詩歌?
李商隱、虞世南、駱賓王、袁枚都有寫過,甚至你還可以講一講「金蟬脫殼」的典故。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上學時候,老師為什麽反復強調要把知識點聯系起來,其實就是透過這種方式鍛煉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梳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家長誤區
我在小區的圖書館謀到了一份差事,周末值班,日薪 85 元。因為這個機會,經常和小朋友、家長交流閱讀方面的話題。
很多家長都認為,讀書是屬於興趣愛好的一種,其實不是。一個小朋友喜歡讀書,是因為這本書裏有他感興趣的內容,而不是閱讀本身帶來興趣。
所以,家長要根據小朋友真正的興趣點,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型別,進而擴充套件知識面。如果對植物大戰僵屍感興趣,圍繞這個 IP 開發的這些書籍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可以這麽說:
一套童書,有趣味十足的對話,有生動形象的情節,有準確嚴謹的知識——滿足這幾點要求,我個人認為,就可以算是品質很高的童書。
上文中提到的【博物館漫畫】系列有很多,家長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比如【博物館漫畫】系列,可以根據自己能去的博物館,選擇對應的書籍。
帶著書去逛展,讓小朋友在博物館裏發現在書裏讀到的內容,你猜他會有怎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