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Rainy Sunny
我和孩子聊天通常很謹慎,盡量不把話說得太滿,因為我怕他們分分鐘找出反例來把我按在地上摩擦。比如:
我要是跟他說:「這個梢好像只是用於形容沒有生命的物品。」萬一他回復我:「媽媽,不對呀,神經末梢難道也沒有生命嗎?」
豈不是打臉級別的真香?
成人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術語」,我們用得很順,也就預設自己知道是什麽意思了,但這種「知道」往往經不起孩子的盤問。
有次我和朋友吃飯,她感慨道:「為了OKR我真是連命都不要了。」小萌:「姐姐,OKR是什麽呀?」
朋友:「額……就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
小萌:「那是什麽很重要的東西呢?」
朋友居然一時語塞。在她的商業世界裏,每個人都知道OKR怎麽用,具體指向什麽,反而將這個詞到底來自於怎樣的縮寫給忘得一幹二凈。
那麽回到題主的問題,沿著題主的對話,我家的引導走向大概是這樣的:
我:你洗發梢了嗎?娃:發梢是什麽?
我:就是頭發尖。
娃:那我能說我的身體尖嗎?
到這裏都一樣,接下來我會話鋒一轉:
我:好問題!那你能指出自己的身體尖在哪裏嗎?娃:手尖就是指甲,腳尖就是腳指甲,頭尖就是頭發……
我:哇,那我說,你的身體尖上沾了泥土,你能迅速地找到在哪裏嗎?
娃:……不能。
我:那我要說你的指甲上沾了泥土,能讓你更快一點找到在哪裏嗎?
娃:能呀,但你最好告訴我是左手還是右手的哪根手指,這樣就更快了。
我:嗯,現在你知道為什麽我們不常說「身體尖」了嗎?
我常常反客為主向他提問,這樣能有效地防止被他打臉……
所以我對題主的機智表示認同:
我:那既然頭發沒有生命,那麽為什麽頭發會長呢?孩子回答要去做research的思路很棒呀!
如果是我的話,大概會帶他從科普繪本裏找找答案,思路是這樣的:
疼痛 - 感覺 - 與五感發育相關的繪本頭發 - 皮膚 - 與身體相關的繪本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在家裏找出了三本相關的繪本:
一起來看看來自不同角度的解釋吧。
毛發和指甲是從皮膚裏長出來的。
長出毛發的地方叫毛囊,是我們身體的一部份,在皮膚以外的頭發和指甲沒有血管和神經,但有活的細胞。正是因為這些活的細胞,所以頭發和指甲會不斷生長。
疼痛來自皮膚裏各種感覺細胞。
這本書從皮膚下面有什麽講起,讓孩子了解毛囊附近的感覺細胞,包括感覺輕微觸碰、壓力、形狀和極端冷熱、振動、溫度、瘙癢和疼痛的細胞。
由於這些細胞只存在於皮膚(頭皮),而不存在於皮膚外的毛發上,因此只要避開對皮膚的驚擾,就不會感覺疼痛——這就是「扯頭發疼、剪頭發不疼」的道理。
(中文轉譯成感受細胞是什麽鬼……)
從神經細胞到大腦
這些感覺細胞是一種神經細胞,能夠讓我們的皮膚感知疼痛、溫度的變化、物體質地的不同等,再將這些資訊報告給大腦,我們才會感到自己的頭發被拽疼了。
當然,要是有資料的話,我們鼓勵孩子去做更多的探索,也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加深他的理解,例如:
0~3歲
用牙簽等模擬頭發,插入橡皮泥制作的頭皮之中,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頭發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從頭皮裏長出來的;2歲以後的小朋友還可以挑戰先為「頭發」制作毛囊,再種植到橡皮泥裏去3~6歲
活動1:畫一幅放大了的頭發活動2:利用各種材料(不同顏色的線材、海綿等)來制作一張頭皮橫剖面的結構圖
活動3:觀察掉落的頭發
我還曾經拔下過頭上的白頭發,讓孩子清晰地看到毛囊……
最後,祝每個little researcher都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