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兒童繪本/短視訊/微電影,劇本才是一切創作的起點。劇本並非僅僅是故事的骨架,它是靈魂,是創作的靈感之源。在做David和捕蠅草的冒險繪本中,起初我腦海中只有David和捕蠅草的模糊輪廓。但他們之間的故事是什麽?簡單的澆水和照料似乎過於平淡,不足以吸引一個小男孩的興趣。但幸虧有AI,它成了我思考的助手。 1、GPT幫助理清整個思路。 它提醒我考慮故事主題、大綱、角色設定、命名、藝術風格、畫布大小、書的長度、分鏡頭、字幕、插圖繪制提示等等,這讓我有了清晰的框架,接下來只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實作。 2、提供靈感
我向GPT闡述我想要表達的主題,在這個繪本裏我想呈現的是David和捕蠅草的勇敢、努力精神。根據提示和我自己一步一步地完善細節,最終產出了這樣一個劇本。
3、根據劇本讓GPT生成場景,以及對應的畫面、動作
隨著劇本的成形,我與GPT一同構思了六個場景,每個場景都充滿了細膩的日常與奇妙的幻想。 當然,我需要每個場景中增加了很多現實細節(體現客製化),比如原來GPT給我的反饋是花園裏有很多植物,但我會根據現實情況增加植物的種類,讓整個繪本更符合David日常生活。
4、給每個場景的畫面寫提示詞,需要註意角色一致性 一開始把場景丟過去的時候,畫出來的David是變化的,角色沒有辦法一致,像下面這樣:
後來想了個辦法,在所有的關於David的提示詞裏都加上了:5歲男孩,黑頭發,大耳朵,穿著紅藍黃條紋毛衣。這樣有個好處是,即使面部略有不同,但看到標誌性的毛衣,也會顯得角色更一致,能一眼認出還是那個小男孩。
5、字幕轉譯與創作 完成了所有的畫面後,定稿的劇本根據使用情況一般要中英兩版字幕。於是需要我們進行轉譯。 轉譯的指令是: 「你是一個世界頂尖的轉譯家,總是能把中文精準生動轉譯成英文。現在需要你給一個繪本做轉譯。要求:單個斷句不要太長,10歲的小孩能看明白。 下面是需要轉譯的內容:」
PS:中間的10歲小孩,5歲小孩可以替換。依據孩子的英文水平來決定。
6、做字幕 在這個繪本裏,我並沒有做字幕。但如果要做的話,需要用到這個指令: 「請把上面的內容以中英對照的表格形式呈現。 每個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都要分開另起一行。註意,因為是字幕,所以中英文都不需要再加標點。」
7、配音及剪輯合成 有很多可以文字轉語音的工具,國內的智慧軟體講中文比較好,國外的講英文比較好。 這個可以google找到。完成配音後把圖片、字幕合成在一起即可。
這一系列的創作過程,其實融合了我想要的家庭教育:自然、科技、個人化。接下來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創作,讓孩子也從小就插上AI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