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10歲男孩貝貝發現校服「縮水」了,一稱體重,暑假猛長了10斤。「孩子太胖,不僅會影響身高和發育,也會為成年後埋下健康隱患。」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羅飛宏教授告訴記者。
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體重管理成熱門話題。這個暑假,復旦兒科醫院肥胖超重患兒數量急劇增多,其中最胖的小朋友,BMI指數逼近50!
圖說:裴醫生在為肥胖患兒做檢查 來源/王炬亮 攝(下同)
現象:小胖墩越來越多了
14歲的妞妞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肥胖MDT門診復查,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裴舟透過詳細問診和體格檢查,高興地告訴妞妞父母,孩子已經脫掉了「肥胖」的帽子。
去年初次就診時,妞妞就被發現合並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癥等並行癥。她的體重達到140多斤,脖子發黑,走路喘氣,毫無青春期少女的活力。「如果不減肥,孩子會有更加嚴重的健康問題。」裴醫生說。
經多學科會診,營養師給妞妞制定了飲食計劃,內分泌科給她用藥調整血糖,中醫科采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協助她減重。「妞妞家人非常配合,媽媽每周出一張選單,嚴格按照營養師要求搭配營養餐,既營養豐富又不重樣,同時熱卡也嚴格限制,爸爸也堅持每天帶著孩子運動。」裴醫生十分贊許妞妞爸媽的做法,一年時間裏,她的體重就下降了20千克,這次檢查,她已經完全脫離了肥胖的範圍,血糖在不用藥的情況下也達到了正常範圍。
裴醫生見到了太多肥胖患兒。透過觀察身邊的孩子,她也明顯的感覺到,「小胖墩」越來越多了。一組數據印證了她的感受:【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超重肥胖率達到10%。
目前,復旦兒科醫院每周六已經開設了肥胖MDT門診,內分泌科有肥胖專病門診,中醫科有中醫兒童肥胖門診,營養科也有肥胖營養門診,為「小胖墩」們提供營養膳食調整、運動建議等個人化減重方案。
危害:肥胖影響全身健康
但是,並非所有家長都能配合孩子減肥。有的家長認為,沒出現肥胖的並行癥,各種檢查都是正常的,還不需要控制體重;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在長身體,限制飲食會長不高……「胖就胖一點,只要不影響健康就行了。」這是裴醫生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但是,肥胖就是一種病,並不存在「健康的胖」。
兒童肥胖不僅會影響器官功能、身體運動能力和學習能力,還會引起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性早熟、睡眠呼吸暫停、哮喘等。有的肥胖孩子頸部、腋下等皮膚褶皺處可看到黑棘皮癥,這就提示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到一定程度就會誘發糖尿病的發生。肥胖還會降低兒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引發情緒問題。
肥胖患者中,95%為單純性肥胖,主要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5%的肥胖為繼發性肥胖,與內分泌代謝病、遺傳症候群有關。除了遺傳,目前肥胖兒童主要的問題更在於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和缺乏運動等,比如經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熱卡的食物,過度依賴速食外賣、愛喝碳酸飲料、經常不吃早餐或暴飲暴食等。
難點:減肥成功與否取決於家長
「現在大部份家長已經意識到肥胖的嚴重性,也積極帶小朋友來醫院就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孩子減肥成功的關鍵在於家長的決心。」她說,如果家長能夠以身作則,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孩子也會無形中模仿這些行為。其次,家長需要在孩子的減肥過程中扮演監督者的角色,減肥是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鼓勵來一起克服這些挑戰。
「我們在看肥胖門診的過程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透過初步交流,就能大概判斷這個孩子能不能減重成功。」裴醫生講到,有一個女孩BMI已經35,屬重度肥胖,同時還存在一些並行癥,醫生們語重心長地跟媽媽交代,如果再不控制體重,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可是,當醫生強調一定要「管住嘴邁開腿」的時候,媽媽就開始說泄氣話,認為女兒肯定做不到,而且自己平時工作很忙,沒法天天盯著,這種消極的想法也給了孩子不可能成功的心理暗示。這種家庭環境下,減肥是很難成功的。
裴舟見過的家長也是五花八門的。比如,有的家長拒絕任何治療手段,包括中藥西藥;有的家長則非常激進,要求醫生「下猛藥」——飲食節制更嚴苛,這不許吃、那不許吃。「但是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減肥也並非一蹴而就的,剛開始減肥,可以按照制定的飲食和運動計劃慢慢適應,做到了再去設定下一個小目標。」裴舟說。
上周,一個媽媽來了之後就問,能不能直接給孩子做減重手術?這讓醫生大跌眼鏡。「之前做過什麽減肥治療嗎?」醫生問,媽媽說並沒有,只是上網刷到很多人透過減重手術瘦下來。在她的理解裏,減重手術能夠快速減重,而且一勞永逸。「我們告訴她,減重手術是在其他手段無法控制的嚴重肥胖或合並嚴重並行癥的情況下才會采取的措施,而且術後如果不能控制飲食、保持運動,體重會反彈的。最後,透過耐心的宣教,媽媽接受了建議,進行飲食和運動幹預。」
方法:孩子減肥和成人完全不同
在復旦兒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羅飛宏看來,肥胖發病率逐年上升,並且呈現低齡化趨勢。這關乎個人健康,也是影響社會經濟負擔的民生問題。「體重管理年」的提出,是為了倡導和推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體重管理的意識,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
家長逐漸意識到兒童肥胖的危害,但是,面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家長還存在知識不夠的「短板」。羅飛宏提醒,由於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對於肥胖兒童,家長最好在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制定個人化的減重方案。很多家長把網路上的一些減肥方法簡單套用在兒童身上,是非常危險的。兒童和成人減肥有很大區別,兒童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充足的營養來支持正常的生長,而成人的減重方法主要是透過限制熱量攝入。兒童減肥的同時不能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一定要做到飲食均衡,保證充足營養。
不過,當生活方式幹預對體重改善療效不好時,也可以考慮聯合藥物治療。目前,國內沒有任何藥物被批準用於兒童減重,但對於臨床診斷存在胰島素抵抗或糖耐量異常的10歲以上的肥胖兒童,可以采用二甲雙胍進行輔助治療。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