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嬰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可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嬰兒的語言發育能力:
(1)增加嬰兒運動、嬰兒觸摸的頻率
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某些語言功能的區域也參與了精細運動的控制,因此可以進行的體育適當鍛煉,例如遊泳。透過增加肌肉的活動,會反過來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從而加快語言的發育。
嬰兒撫觸,是指撫摸嬰幼兒的皮膚,透過觸覺刺激增強腦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大腦發育。早期良性幹預刺激對腦部的發育具有積極的影響。外界刺激越強烈、越頻繁,越能刺激腦細胞的生長,能夠進一步加快語言的發育。
(2) 耐心傾聽
傾聽是促進嬰兒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對於嬰兒的哭聲,父母應該及時做出反應。隨著月齡的增長,多鍛煉讓寶寶自己表達想法,家長應當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寶寶的語言並給予積極的回應。
(3)積極對話
研究結果顯示,與6個月內嬰兒進行頻繁的語言交流,有利於寶寶1歲時的語言發展。因此,建議家長最好從新生兒期開始經常對孩子說話。
(4) 家長需註意自身發音
家長需盡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說話時,家長可以適當放慢語速,讓嬰兒能夠看清家長的口型。
(5) 建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
在與寶寶溝通交流中,家長不要過於嚴肅刻板。可以模仿孩子的聲音、語氣、行為,並且主動參與寶寶的遊戲。以此拉近和寶寶的親子關系,營造輕松的氛圍。
(6) 誇張的肢體動作
嬰幼兒主要是透過家長的眼神、動作來判斷家長的指令的。家長說話時配上誇張的肢體動作,更便於寶寶的理解和記憶。
(7) 開闊視野
家長在寶寶的嬰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堅持為寶寶朗讀繪本、外出遊玩等方式,開闊寶寶的視野、提高語言輸入的品質和數量。透過視覺、聽覺等方式,為寶寶開始積累詞匯量。
(8) 鍛煉口腔肌肉
研究發現,同月齡段的嬰兒,添加輔食的嬰兒的各種語言表現時間,均比母乳餵養的各種語言表現時間早。4~6個月及時添加輔食,可以使口腔肌肉得到及時的鍛煉,對嬰兒語言發育有促進作用。
(9)鼓勵嬰幼兒使用指示性手勢
指示性手勢是指個體透過手指指向空間中的某個目標物體、地方、人物、事件等。
研究發現,指示性手勢的出現時間和發生頻率與兒童的詞匯量大小存在正相關。
當嬰幼兒指向某個物體時,家長可以將寶寶感興趣的物品與單詞相匹配,說給寶寶聽,從而幫助寶寶理解更多的詞匯。例如當寶寶指著蘋果時,家長可以說「吃蘋果」、「紅色的蘋果」等。
(10) 簡化指令
復雜的指令並不便於寶寶的理解。1歲左右的寶寶能聽懂一步指令、3歲左右的寶寶能執行2步的指令。
另外,家長在與嬰幼兒的溝通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有選擇性語言。如「去不去?」「好不好?」等。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