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參考封面|全球近視率增長趨勢有望逆轉

2024-11-20親子
參考訊息網11月19日報道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11月16日刊登題為【為什麽我們現在認為近視眼的流行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文章,作者是格雷厄姆·勞頓,全文摘編如下:
20世紀70年代末,兒童佩戴眼鏡還是件很不尋常的事。現在不同了。在過去的30年裏,近視的發病率激增,尤其在兒童中。如今,大約三分之一5歲到19歲的孩子患有近視,而1990年時這一比例為四分之一。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40%。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丹瑞娜·弗瑞克說:「近視是一種疾病。它對生活品質和經濟都有深遠的影響,嚴重情況下有失明的風險。」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流行病可以減緩——甚至逆轉。
近視開始得更早了
大多數近視病例是軸性的,即眼軸過長。這意味著進入眼睛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面而不是在視網膜上,導致視力模糊。
嬰兒出生時通常是遠視的,但隨著眼球的生長,他們的視力會逐漸減弱。大約一歲時,眼球就停止生長,這個過程被稱作正視化。但在一些兒童中,停止生長的訊號沒有出現或者被忽視,眼軸便繼續拉長。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凱瑟琳·衛斯說,拉長速度加快並通常在8到16歲之間達到峰值。
一旦視網膜被推到焦點外,視力就會逐漸惡化。眼科醫生稱之為「近視懸崖」,即一個不可逆轉點——眼鏡、隱形眼鏡和雷射眼科手術可以矯正視力,但無法治愈根本問題。
對於每個個體來說,一生花在矯正近視視力上的費用高達數千英鎊(1英鎊約合9.12元人民幣——本網註),但對於大約10%的軸性近視患者來說,還有其他的並行癥。在英國,一旦屈光度數小於-5,就被認為是高度近視。衛斯說:「你不會長出新的視網膜——它必須伸展以適應眼球的生長,所以在邊緣處就會變薄。」這增加了四種可能導致不可逆失明的病癥的風險:視網膜脫落、近視性黃斑變性、青光眼和嚴重白內障。
根據衛斯的說法,學齡兒童的近視每年大約進展半個屈光度,所以10年以上的視力異常和快速眼球伸長便可以讓屈光度數超過閾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達夫妮·莫勒表示,有證據表明,近視開始得更早了,早到僅3歲。
「視覺攝入」的影響
全球視力下降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盡管存在遺傳因素——父母之一近視的子女比父母都沒有近視的子女患近視的可能性高一倍,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唐·穆蒂說,由於近視發展得太快,不可能完全是遺傳原因造成的。
人們已經提出各種原因——不良飲食、城市化、螢幕使用時間增加——但所有這些原因的證據都很弱。多年來,「近距離工作」被認為是導致近視的原因。但穆蒂認為證據並不存在。智慧型手機、書籍和電視不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罪魁禍首似乎是待在室內時間太長。人們早就知道戶外活動可以預防近視,但原因尚不清楚。穆蒂說:「相比前幾代人,孩子們戶外時間更少,室內時間更多。」
一項更近期的大規模實驗也強調了戶外時間的重要性:新冠疫情。根據一些研究,在兒童不得不長時間待在室內的國家裏,近視率急劇上升。
臨床試驗和評估支持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有作用。基於多項研究,推薦戶外活動的時長是每天至少1小時,最好是2小時,並暴露在至少5000勒克斯的光強下,相當於晴天樹蔭下的光強。室內光線通常是這個光強的十分之一或更少。
盡管光強似乎很重要,但這只是所謂「視覺攝入」的一部份。室內和室外的光譜不同,近處和遠處物體的距離也不同,這要求眼睛聚焦於不同的點、光暗對比以及需要透過眼睛來解析的細節。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或全部都可能與近視有關。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瑞克·博恩說:「照度——5000勒克斯這個數位——似乎是關鍵。但在剖析戶外活動好在哪裏,還有更多的研究要做。隨著我們辨識這些特征,我們可以開始將戶外的好處帶入室內。」這可能意味著改變學校的室內照明,以更好地模仿自然光。
現有療法難根治
與此同時,有一些幹預措施可以減緩眼球的拉長。其中一種是含有阿托品的眼藥水。該成分麻痹了改變虹膜孔徑和在聚焦近物時改變晶狀體形態的肌肉。
其他治療選擇包括用來模糊周邊視力的特殊眼鏡和隱形眼鏡。研究人員提出假設,使周邊視力誤以為已經近視的鏡片——稱為近視散焦——會產生更強的眼球生長停止訊號,從而減緩眼球的拉長。另一個選擇是角膜塑形術。這是一種在夜間佩戴的硬性隱形眼鏡,以一種有助於改善視力的方式改變角膜的形狀。
根據最近對所有已發表的控制近視研究的綜述,角膜塑形術和阿托品是最佳可用的治療方法,而其他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即便是最有效的療法,在近視不再發展前,最多也只能將屈光度數提高0.75(屈光度正為遠視,負為近視——本網註)。
衛斯說:「它們的效果都不如我們希望的那麽好。它們都不能預防近視,也沒有治療眼球拉長的根本問題。治療效果在第一年最好——為什麽會這樣?我們需要確切的證據來證明它們為什麽有效。」
衛斯說,還有跡象表明,這些療法最終可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導致傷害:一旦治療停止,眼球可能會進入一個快速、隨意的「反彈」期,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導致視力變得比緩慢穩定發展更糟糕。
新療法初現曙光
所有這些都指向對於更好治療方法的巨大需求。要掌握這些方法,我們需要清楚地理解近視背後的機制,包括阻止眼球生長的「停止」訊號是什麽。
美國埃默裏大學的瑪謝勒·帕杜說:「如果我們能理解這個過程,即生化訊號是如何促進(眼球)生長的,那就將幫助我們擁有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個被看好的途徑是弄明白視覺系統感知光暗對比的方法。這種「ON-OFF通路」由視網膜中連線到大腦視覺皮層的特化細胞介導:強光刺激ON通路,黑暗刺激OFF通路。
帕杜說:「有證據表明ON通路的缺陷會導致近視。」例如,患有先天性靜止性夜盲癥的人——這是由表達ON通路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往往發展成高度近視。ON通路被阻斷的小鼠也是如此。
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待在室內意味著沒有足夠的強光刺激ON通路,而啟用這個通路會促使視網膜釋放多巴胺,這被認為是阻止眼球拉長的停止訊號。目前,研究表明ON-OFF通路可能提供一個有關近視的統一理論,甚至找到一條永久解決問題的途徑。帕杜說:「目前這是一個理論,但它值得進一步研究。」
與此同時,新的治療方法正在推出,包括所謂的低強度重復紅光療法。這種療法用波長為650奈米、照度為1600勒克斯的雷射照射視網膜約3分鐘,每天兩次。它最初是為了治療弱視而開發的,但意外地發現它可以減緩近視的進展——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逆轉近視。
不過有跡象表明治療停止後會有強烈的反彈性生長。但該研究暗示了光的光譜組成很重要。衛斯說:「我確實認為光的色度和我們如何可能利用它來欺騙視網膜不要生長是有關系的。我們不再只是矯正與近視相關的視力模糊。近視是可以治療的,我們想要弄清楚如何治療它。」(編譯/塗頎)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11月16日一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