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程前舌戰三大佬,被群嘲,他委屈嗎?

2024-01-11親子

來源:媒體捲動

作者:靖涵東京小記

今天早上,好友把程前采訪三位大佬的視訊轉給我說,

「這主持是災難級別的了吧,真的是隔行如隔山,看似做個訪談節目,和專業主持人差太遠了」。

好朋友問我,作為資深專業主持人,我怎麽看,那麽,我來說下我的觀點。

我不了解周鴻祎的為人, 就事論事 說, 周鴻祎在這段采訪中屬於循循善誘,非常耐心細致教導後輩了。

既沒有咄咄逼人,更沒有 仗勢欺人

這場活動是馮侖的風馬牛年終秀,王石和周鴻祎都是來賓,和馮侖一起坐在圓桌環節,主持人是今年風頭很勁的采訪博主程前。

面對三位創始人前輩,主持人程前和周鴻祎產生了情緒對抗,我猜他覺得沒有得到對方的尊重和肯定 出現了言語上的對抗

看了視訊,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屬於沒長大,「不認可我、不尊重我,你們都是壞人」,似乎他要的是大人的認可,沒有得到就要更強烈地表達以期得到。

更重要的是, 他沒有擺正自己作為主持人的位置

周鴻祎發言說,

程前扮演了三個角色,同場的speaker,和三位一起去演講;但是作為主持人,就不能把自己變成主角,像相聲裏的捧哏,要引導我們三個作為主角,但他自己有很強的表達欲…… 我來做主持人好不好,我就不痛說革命家史了,我就引導你們三個互相攻擊、互相討論。

周鴻祎是在用玩笑的方式來表達真實想法,他已經很透徹看到了程前問題的關鍵,程把自己擺在了主要表達者的位置上。

那麽,對一個訪談節目主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呢?

簡單來說, 是控場,是引導更深入的問題,問到關鍵性的問題,得到嘉賓更好的答案

在面對成功人士時,訪談主持人可能會感到挑戰,因為他們需要既維持節目的控制權,又要引匯出深入且關鍵性的問題來獲得有價值的答案。

同時,主持人可能還要處理與嘉賓之間的情緒對抗,尤其是在感覺到不被尊重時。

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出色的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專業素養,以確保節目順利進行並達到其目的。

那麽,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專業素養呢?跟我一起來內行看門道吧。

我簡單總結了一下,

1. **傾 聽技巧 **:認真傾聽嘉賓的每個回答,理解其背後的含義,以便提出更深入的問題。

視訊中可以看出來,程前多次打斷幾位嘉賓,沒有傾聽,當然聽不到有價值的內容,也更聽不到話語背後的意涵。

他的身體語言也充分表達了他沒有傾聽,他當時想做的是挑戰和戰鬥。

2. * *冷靜和自我控制** :即使在面對挑戰或不尊重的情況下,主持人也要保持冷靜和專業,不讓個人情緒影響節目品質。

很遺憾,這一點程前完全沒有做到。

3. **情商** :情商高並不是巧舌如簧、取悅別人,情商的全稱是情緒智力,是如何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辨識和適應嘉賓的情緒狀態。

我記得,王石在這段訪談裏被主持人程前打斷時,說,「 年輕人要沈住氣!

這時候,如果程前真的聽進去了,給自己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還不至於有後面的繼續尷尬。

4. **適應力和靈活性** 根據對話的發展和嘉賓的反應靈活調整問題和討論方向。

程前在訪談裏反復糾結的一個點,他的原話是

我認認真真寫了篇稿子,三位老師上來嘻嘻哈哈……你們演講沒寫稿子,我演講寫了稿子,所以我更重視(意思是你們不夠重視)

他提到三個老師都嘻嘻哈哈,此時程前把戰火從周鴻祎一個人,擴大到了王石和馮侖。

這也是在指責周鴻祎和王石對馮侖的活動 不夠重視和尊重。

對這場活動不重視,就是對主人馮侖不重視啊。

這時候我註意到王石面帶嚴肅出來發言。

沒有稿子就等於不 認真對待 ,這頂 大帽子 扣下來,可不輕。

那麽,這個指責有沒有道理呢?

在我的聲音課中,對需要公開演講的學生,他們往往是投資人、創始人、咨詢行業、律師、醫生、大學教授等專業人士,在各自領域非常專業,否則也不會有公開演講的機會, 我的建議 一定 充分準備

相反,我不鼓勵他們寫稿子,因為寫下來的是書面語,很難轉化成互動性的口語在演講時進行互動和交流。往往很生硬,而且熟悉到能脫稿的少之又少。

眼睛一落到稿子上,整個氣場和交流感就全沒了。

我想程前一定不知道這些大佬們做過多少公開演講,他們的輸出能力遠高於普通人,你覺得寫稿子是本分是認真,但寫稿子與否並不是演講成敗的關鍵。

關鍵是思考的深度和表達能力。

而且,為什麽一定要求別人準備演講的方式和你一樣呢?

周鴻祎 還說,「 今天的氣氛可能和你原來的主場氣氛不太一樣。 那大家就接受。

這裏說的就是適應力和靈活性。

在這一點上,程前為零分。發生了預期之外的事情是人生中的常態,學會接受吧,無論是作為主持人還是一個普通人。

5. **提問技巧** 能夠設計開放式和深入的問題,引導嘉賓分享更多資訊。

這一點我不展開講了,程前其實沒有在問問題,他一直想要做自我觀點輸出,而且還要求幾位贊同他。

6. **專業知識** 對嘉賓的背景、公司和行業有深入了解,以提出有洞察力的問題。

這一點,我不知道主持人程前做了多少功課,但是有一點不用做功課也知道的是,這幾位大佬的交情一定比和他的交情深。

他不滿周鴻祎的回答,接著拉馮侖來反問,

周鴻祎能和別人一起圓桌對談嗎?

馮侖的答案很肯定:「可以」。

程前竟然還進一步問,

(以前)圓桌完之後大家微信都還留著是嗎?

暗示,周無法和別人合作,更不受歡迎。

馮侖說,「都留著呢,他是氣氛組」。

程前 當面拉踩嘉賓 ,我很震驚,難道他以為馮侖請他來做本場活動的主持,就意味著和馮關系不錯,馮侖會占他一邊?

真的是沒有搞清楚狀況。

周鴻祎也說,

你看我開他們倆的玩笑就像郭德綱和於謙在台上講段子,只能講熟悉的朋友,大家知道都是笑話。

程前,你聽到了嗎?他們是很熟悉的朋友。

當然,程前沒有聽到,因為他進入到防禦模式,早已不在傾聽。

7. **應急處理** :遇到意外情況(如嘉賓的情緒反應)時,能迅速而妥當地應對。

程前沒有處理嘉賓的意外,他就是那個意外情況。

8. **引導和控制討論** :在保持討論有序和專註的同時,避免節目偏離主題或陷入無效的爭論。

這一點,程前完全沒有做到。

很可惜,整段看起來就是一個孩子在沒有得到大人的肯定時,甩膀子不幹了,就差號啕大哭了。

周鴻祎說,

你要非搞成大專辯論會,我也沒有辦法。大專辯論賽,大家各自有一個觀點,從上場到下場觀點不變。杠精是我自己比較痛恨的角色……

周一語中地說出了作為嘉賓,他認為目前討論的話題在對抗,也無效,他也不想。

此刻整個訪談進入到一個無效的爭論中。

而我們這些觀眾除了看到雙方攻守,感嘆非常尷尬之余,主持人沒有帶嘉賓引向話題深入,更別說更有價值的資訊輸出。

9. **建立關系** :與嘉賓建立良好的關系,使其在訪談中感到舒適,願意分享。

這一點就不用說了吧,哈哈,感覺程前是來掐架的,不是來友好互動的。

其實,我蠻意外周鴻祎的循循善誘的,他甚至在共情程前,說,

「我理解你的痛苦「,他講了自己在達沃斯論壇演講的糗事,還說馬雲給他私下裏指點演講的核心,」就是多講段子,還要言簡意賅。」

周鴻祎說,

「我希望你不要特別受傷」,「小夥子自信一點,你想想以前我們和幾位馬總在台上唇槍舌劍的時候比今天好看多了,作為一個創業者,不要怕我們說什麽,我們說我們的,你幹你的。」

他不斷地在嘗試共情,嘗試用自己的糗事給程前台階,來鼓勵他。他希望建立和程前之間的連線,但是,當然,沒連上。

在程前聽來,可能是 「你高高在上在教育誰啊?!」

10. **反饋和總結能力**:在訪談結束時能夠恰當地總結討論的要點,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整場的最後,程前的總結發言更是很嚇人,他說,

「我對2024年穿紅衣服(周鴻祎穿著紅帽衫)的他性格收斂,我不抱任何希望,希望穿保守衣服的(另外兩位)可以延年益壽、健健康康。」

這總結真的很乏味,也不忘了再人身攻擊一下,有意義嗎?

以穿衣服的顏色來指代嘉賓更是很不尊重對方。

關於情緒彈性。

另外,我想談一個情緒彈性的問題。

退一步講,可能主持人程前在整個活動中感受到了不公或者委屈,我們不知道整場的情況究竟如何。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境。

但問題是他沒有試圖調整自己的情緒,而是任由這種感受持續惡化。在這樣一個公開場合,讓自己的情緒任其發酵,他讓情緒駕馭了自己,完全喪失了情緒的彈性。

什麽是情緒彈性呢?

個體在面對挑戰、壓力或負面情緒時,能夠有效地調整和恢復的能力

也就是很多人在生氣了之後會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而有些人就是越來越氣,情緒支配腦子,喪失理智。

在訪談節目的情境中,這個能力尤為重要。主持人如果缺乏情緒彈性,可能會讓個人情緒影響到訪談的行程和品質,影響到與嘉賓的互動,甚至影響到觀眾的觀感,我相信我們的觀感的確被影響到了。

那麽, 作為普通人,怎麽才能提高自己的情緒彈性 呢?

1. **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在情緒高漲/低落/生氣時,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感受,並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2. **有效的自我調節**:學習使用深呼吸、正念、短暫休息等方法來調節情緒。

3. **建立積極的心態**:對挑戰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這是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4.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面對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被情緒所左右。

5. **反思和學習**:事後對自己的情緒反應進行反思,學習如何在類似情況下更好地處理情緒。

我覺得其實可以拓展來說一下,年輕人面對成功、資深前輩時,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態度。

如果感覺受到了前輩的不公正的對待(不管這個前輩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意思),或者感覺到沒有受到尊重應該如何對待呢?

我的觀點是不卑不亢,要有對自己的認知,也不一定非要得到他們的認可,但是別忘了可以從對方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展開來說 我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1. **保持尊重和專業**:無論個人感受如何,始終以尊重和專業的態度對待前輩。

2. **內省和自我認知**: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明確自己的價值和原則,不過度依賴他人的認可。

3. **情緒管理**: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避免讓情緒影響判斷和行為。

4. **開放學習態度**:即使在沖突或不愉快的情況下,也保持開放的心態,從前輩的經驗和知識中學習。

5. **有效溝通**:如果有機會,可以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但要註意方式和語氣,避免沖突升級。

6. **尋求第三方觀點**:有時向同事或導師尋求意見和建議,可以幫助自己更客觀地看待情況。

7. **尋找平衡**:在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從前輩學習之間找到平衡,認識到即使觀點不同,也可以從對方那裏獲得寶貴的洞察和知識。

8. **不必追求一致認可**:理解並接受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誠和堅持自己的原則。

現在,程前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委屈,也可能冷靜下來之後,覺得完全可以換一種解決方式。

我想拋開今天我講到的任何技巧。

其實,每一次和別人的互動,你的感受無論開心還是氣憤,都可以讓你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以及我們的邊界在哪裏。

最後,我同意朋友講的,主持人是個專業技術活。

專業之外,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常說,做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做人」 ,這也是我們一生的修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