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不是沒人生孩子,而是計劃生育的威力,開始顯現了!

2024-10-23親子

「為什麽現在的年輕夫妻連生一個孩子都猶豫不決,更別提生二胎了?」

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每次有人提起生育話題,總會有人丟擲「生不起」的感嘆。不是不喜歡孩子,而是現實壓得喘不過氣,累到連「勇氣」都沒剩下——房貸、養老、工作、教育,這些像大山一樣壓在年輕人身上。

很多80後、90後甚至已經做好了一輩子只生一個孩子的打算,「生育焦慮」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暗湧。背後的原因,真不是一句「年輕人不願意生」那麽簡單。

長輩常說,「你們年輕人現在有福,沒吃過我們那個苦日子」。可事實上,今天的年輕人壓力真的小嗎?舉個簡單的例子,70後和80後的很多人是獨生子女,一對夫妻可能要照顧四個甚至更多的老人。

根據數據,很多年輕夫妻平均需要照顧5個長輩,而在某些地方,這個數位甚至高達8個。

這些老人並不是簡單的吃喝拉撒,有些還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甚至老年癡呆。問題更嚴重的是,需要的護理費用、醫療費用可能比家庭的總收入還要高。一邊是房子,一邊是老人,年輕人每天忙忙碌碌,早已身心俱疲。

就像小張和小李這對夫妻倆,小張獨生女,父母年事漸高,母親有輕微的精神疾病,父親患有糖尿病,每月花費上千的醫療費用;

同樣,小李家中老父老母也需要他照顧。現實中,誰養家?夫妻倆只能互相打氣,「努力幹吧,撐著呢!」而在這樣的重壓下,再生第二個孩子?這根本不是兩人「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撐得住」的問題。

有人說,疼孩子不就是一句「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這麽簡單嗎?可真不是!養孩子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那種靠「命裏有時終須有」的方式了,現在是要貨真價實的「砸錢」。

以一線城市為例,孩子從出生的奶粉尿布費用到以後上學的各種開支,處處都在讓年輕人頭疼。

幼稚園、小學,不僅學費水漲船高,課外輔導班、興趣班也是「卷」上了天,動輒幾千塊一個月。這還不包括食宿、交通、衣物等等。不誇張地說,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已經能頂得上過去一家人的支出了。

朋友小陳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他和妻子商量後決定堅持只生一個孩子。他們已經為唯一的寶寶付出了許多。幼稚園每月將近3000元的學費、課外英語課程和興趣班再加1000多塊。

這才五歲,未來教育開支誰也說不準。這些費用讓他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他們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不敢再追加經濟負擔,怕「養不起」,怕「撐不住」。同樣的困境在社交媒體上也常見,無數年輕父母發出了「養娃太貴」的感慨。

小王是一位30出頭的工程師,去年剛剛升級做爸爸。每當想到自己肩上的「多角色」身份,小王就無奈地皺眉。

他不僅要陪伴老婆產後修養,還需要照看半失能的母親。母親沒法自理,時常得請護工照顧,小王甚至還要跟著幫忙處理日常事務。一個月下來了,工作還有家庭的重重負擔讓他精疲力盡。

「每天下班回家不是抱娃就是拎著母親去醫院。」小王無奈地說,「時間完全不是你自己的。」而這樣的例子在如今的年輕父母中見怪不怪,他們往往要在兒女和老人之間來回穿梭,成了「中間人」,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填補家庭的所有縫隙。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能夠有安心生二胎的余力嗎?

國家已經推出了支持二孩的政策,但現實情況冷得讓人心裏發涼。XX市的統計報告曾指出,這個城市的二胎生育率僅提高了2%,再高也沒高到哪去。原因何在?不僅僅是二胎補貼不夠給力,關鍵在於這些家庭不敢隨便就「擴軍」。

多生一個孩子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生活水準的壓縮,意味著要在養老和養兒的天平上撒上更多的「負重砝碼」。

很多家庭因此幹脆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模式,集中力量「好好培養」一個孩子已經是極限。生第二個孩子?

那不僅意味著要繼續做疲於奔命的「超級英雄」,還意味著對家庭未來的風險未知。很多父母掂量了一下,第二個孩子在二胎政策背後的「溫度」比實際生活給予的「寒意」還要涼。

就像打工人劉姐說的:「我連現在一個孩子都快養不動了,再讓我生一個,晚上睡覺我都得夢見錢包在流淚。」

年輕人的生育難題,不是一塊糖能哄得了的。政策推行是一方面,但背後的經濟、養老、教育等多方面壓力才是根源。如果這些外在的重負不能減輕,多少補貼也擋不住心裏的那道坎。未來能否讓我敢於多生一兩個,可能得看「天時地利」能否寬容點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