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中有這樣一段,因為國內物資匱乏,買不到牛油,傅雷希望兒子從國外買一些寄回來。傅聰可能沒覺得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沒有第一時間照辦。下封信中傅雷夫人特意解釋了一下為什麽要這個牛油,因為傅雷要進行轉譯工作,很費腦力,需要高能量補充。
那時你是受經濟限制,我們如今卻不是經濟問題。牛油是你在家從小見慣吃慣之物,也不是什麽奢侈品,為什麽去年十一月我忽然要你千裏迢迢的寄來呢?你就是沒有用過腦子想一想,分析一下。我們從日用品到食物都是計劃供應,大家一律平等。每月每人可吃肉三天、吃魚六天。有了你的外匯,可有一些特別照顧,每百元人民幣就可額外配給油票二斤、肉票一斤、魚票二斤、糖票二斤,比平時全家所得的分配多至一倍。
關於【傅雷家書】爭議比較多,我也持保留態度,但傅雷夫人的這段話很真很質樸。
那麽,14歲的孩子,正面臨中考,題主不保證蛋白質的供給,還在問「怎麽辦」……
題主說自己最後做了「櫛瓜燉茄子,還放了些肉」,我可以肯定你這菜裏一定是菜多肉少,也就是放了幾片肉而已。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這不算「肉菜」,這就等於一個素菜。
14歲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對蛋白質需求高,可以明確說,中午晚上都應該有那種純肉的菜才好,像排骨、雞腿 、雞翅膀、魚、蝦 、紅燒肉之類的。肯德基的食品再怎麽說,至少是符合這個「肉菜」標準的。
對於「14歲孩子不吃我做的飯,怎麽辦?」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兩條路,要麽題主改變做飯方式,要麽孩子改變飲食習慣。
如果題主不想讓孩子長高些、長壯些、學習時精力充沛些,盡可以堅持讓孩子改變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