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我們家的大寶吧。
大寶現在五歲多。由於是第一個孩子,大寶自出生開始,全家人都給予了特別多的關註。生怕跌倒碰到,很多事情都會去不自主地幫他包辦。這也導致了孩子稍微大了一些,很多事情都喜歡依賴爸媽去完成。只有我們要求他完成的時候,才會不情願地去。
後來我們發現了這一問題,開始思考,內觀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不斷地嘗試做改變(當然。。經歷各種波折)。
就舉個例子吧,早上去幼稚園,我們家跟很多家庭一樣,早上都是催著起床。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但是他會「磨洋工」,直到我們三催四請才能慢慢動起來(或者等著爸媽給他穿好)。我跟寶媽想了很多辦法,舉幾個失敗的典型例子
諸如此類的方法還用了很多。後來聽取了班主任的建議。我跟他探討了一下「早上怎麽能保證出門時間」的問題,討論了如下方法
經過上述討論,我在此把早上起床後做什麽的決定權交給了孩子。最開始幾天有些不穩定,有時候早10分鐘到校,有時候晚5分鐘到校。在我開始懷疑這次是否也失敗了的時候,發現~終於~這個方法慢慢見效了,最近一段時間已經能提早5-10分鐘左右到幼稚園
一些建議
這裏給一些建議吧:
先改變自己
很多家長自己小的時候都是被不斷約束長大的。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們很自然地會使用我們小時候被對待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一邊各種約束,一邊又要求他獨立自主。這本身就非常不合理。
所以家長的自我學習和提升一定是所有育兒建議的第一條。
我自己是從一次「正面管教」講座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後來不斷學習各種育兒知識,並不斷改變自己,才漸漸和孩子和平相處。要知道這前後花了數年的時間
推薦一下這本書,這個是改變我和我的家庭的開始。
情緒管理
這裏的情緒管理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當我們情緒失控時,似乎看似孩子變「乖」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恐懼,害怕,但是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推薦一本書。
信任孩子,並理解他的行為
對~我自己本能地會感覺孩子做不好,本能地想去幹涉他,想去「手把手」教他。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手把手」正在摧毀孩子的「獨立性」。父母的焦慮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沒有動力自己去探索。我也是到後來才發現,放低自己的期望,孩子會經常給你制造驚喜。
跟他去探討問題,而不是給出答案或命令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做「錯」了,會告訴他「你應該xxxx」。而這樣其實剝奪了他們探索的權利。正確的做法是,提出一個問題,跟孩子一起探討。比如「爸爸觀察到xxxx,這個是什麽原因呢?」「xxxx,有什麽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