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人到中年後才發現,早點生孩子和晚點生孩子差別很大,你怎麽看?

2021-09-17親子

概況

我是同齡朋友裏生的最晚的。結婚時26歲,36歲才生第一胎,緊接著是第二胎,然後第三胎也在孕育的路上。簡直是「集中火力」開發自己的最大潛能。

累不累?答案是「當然累」。身體本能的反映就已經提出了預警。

盡管從第一胎開始,我就是高齡產婦,但那時還好,身體一切如常。想吃蛋糕吃蛋糕,愛吃燒烤吃燒烤,想火鍋就火鍋了。到孕第三胎時,我還想以「自由生長」來放松自己。但24周糖篩的結果,醫生的一句話敲醒了我:你接下來一周每天檢測血糖4次,記錄每餐吃了什麽。剩下的孕程需要調整飲食,巴拉巴拉。。。

我這是遇上了傳說中的「妊娠糖尿病」!不幸中的萬幸 —— 我只出現了這一個征兆,並沒有高血壓,沒有腰疼,沒有其他雜癥!

看下我的飲食調整:

徹底和白米飯,白面美食先說拜拜了。取而代之是各種粗糧,各種「草」,外加魚蝦,兩條腿的動物紅肉。還有斷絕一切甜食,飲料,油炸食品 —— 一言難盡,簡直人間苦澀!咖啡是我最後的奢侈。當然,那不是好喝的咖啡,只是咖啡味的牛奶而已,沒加一滴糖。

果然,人到中年後才發現,早點生孩子和晚點生孩子差別很大!那如果倒退十年,我會怎麽選呢?早生還是晚生?

生娃的思考

早生,晚生,有時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主客觀原因都有可能讓人舉棋不定。

20多歲年輕的時候,身體棒,但想追夢,不想生。一晃30歲了,工作開始有起色,不想中途放棄,糾結「生」還是「升」。周圍親友團呼聲一片,朋友圈一眾曬娃,心情復雜又焦慮。35歲,內心終歸是撐不住了,來自外界的壓力山大。哪怕身在國外,也很難躲過世俗的詢問。

講真,20多歲時,從心態上來看我始終沒有準備好生娃。一是怕疼。結婚後,有很多機會聽別人講述生孩子的經歷,沒一個人說不疼。這個資訊讓我對生娃這件事望而卻步。二是經濟基礎薄弱。剛結婚的兩個年輕人,身在國外,什麽都麽有,只有對彼此的愛和信仰,拿什麽養家小?唯有奮鬥。所以生娃在我們20歲的年紀,不是重點。

30歲時,確實壓力大。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開始考慮買房,工作職責也越來越重。沒有多余的精力想生娃,帶娃。能想到的就是:誰來帶娃?怎麽安排有娃的生活?想起來就焦頭爛額。更糟糕的是,你不生娃,不代表你的表兄弟姐妹不生,不代表你的同學不生,不代表你的年輕同事不生。他們生娃,你都要去送祝福,每送一次,就深深地提醒自己思考一次:生不生?!所以,最艱難的一段時光就是30歲到35歲間,沒有生娃卻一直被生娃刺激著大腦神經。

35歲決定要生娃,算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拐點,此時我已經從心理層面準備好了。我發現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真的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於是在我懷孕8個月時合約期滿,結束了職場。36歲初,一胎寶寶出生!可喜可賀,生的順利!打了無痛,沒有經歷別人描述的「地獄般的痛感」,感恩!

要早生但不會太早

剛才有提到,如果倒退十年,要怎麽選呢?

我大概還是不會在20多歲生孩子。那時我太年輕,自己還是個孩子,沒有自信可以養另一個孩子。。。於我而言,生娃要具備兩個重要因素:經濟上夫婦倆能獨立負擔一切開銷;心理上夫婦倆能有足夠耐心帶孩子,並樂在其中。

我現在可以馬馬虎虎說:我做到了耐心帶孩子,並樂在其中。

有時我也會因為孩子瑣事而上火,人哪有沒脾氣的?但我不會焦慮,也不會煩躁,頂多情緒來了,也就一分鐘不到,火氣就下去了。 因為我想明白了「孩子於我的意義」—— 重新來一次童年沒有實作的美好回憶。

我是全職媽媽,這是第四個年頭。目前帶倆小小娃,懷著第三個小小小娃。沒有工作,沒時間社交,加上疫情不便約人。我每天的生活忙碌又充實。時間早已用分鐘計算並被割裂成細小的一塊一塊。在每一個以分鐘為單位的時間裏,我反而完成了「更多計畫」。

  • 早點時段:20分鐘我可以做好三個大人加兩個小娃的早餐,外加一個小娃上學要帶的午餐+課間水果餐
  • 上午送完大寶去學校,回來休息一下帶二寶去樓下遊樂場social 半小時
  • 午飯時間:準備好午飯,吃完後我可以有一個小時給我的自媒體事業
  • 然後兩點去接大寶放學(這裏的幼稚園就是這麽早放學,呵呵吧)
  • 下午有空就去遊個泳,帶上兩只小娃。水裏還是好帶很多,每人發把水槍,穿上遊泳裝置,娃娃們可以自己玩兒,我也可以在泳池裏放松(當然會保證孩子們安全第一)
  • 然後是晚飯,接著繼續帶娃
  • 這是我20歲時不敢想的人生。貌似全是奉獻,沒有自我!以前我也會這麽想,但有娃之後,實際經歷讓我不這麽認為,反而是和娃的相處,讓我反思了很多之前職場上遇到的問題,並讓我更加「熱愛學習」想要不斷提高自己。

    比如:

  • 為什麽我很多時光都喜歡獨處,而不是和同事在一起,是我的問題還是同事的問題?
  • 為什麽事情越多,我的效率反而越高?
  • 比如:

  • 我更加關註英文的提高方法和效率
  • 我開始讀英文小說,哪怕是孩子的繪本,也讀得津津有味
  • 我更加關註健康,合理飲食,看更多健康雜誌
  • 我也開始關註居家生活整理,個人妝容,時尚穿搭
  • 這些看似都不搭邊的內容,實際上豐富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的認知。 知識,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去學,才會學得更投入。 這點我太有體會了。

  • 英文不溜,就沒辦法跟孩子好好親子共讀英文繪本
  • 身體不好,就沒辦法應付一天的日常
  • 不知道怎麽整理家,天天看著亂糟糟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 不打理自己的妝容,看上去大概會蒼老10歲
  • 高齡生產

    高齡懷孕,皮膚確實不如20歲那麽有彈性,肚子上的贅肉不是那麽好恢復的。特別是我這樣,集中火力短時間內「過度消耗」身體部件的女性,腹直肌基本靠自己是無望恢復了 —— 我的產科醫生非常直接且溫和而不誇張地說:「如果需要恢復平坦小腹,你只能走醫美改良。鍛煉本身只能恢復體力,但不會恢復形態。」 我聽後也只是平靜地點了點頭,想著 —— 過好當下,其他的生完再說 :)

    若是20歲時聽到這個話,我肯定焦慮,最起碼會失眠。:)

    高齡生產確實不推薦。從孕媽自身健康考量,對媽媽的考驗是一級一級攀升。從13周唐篩提心吊膽,到20周大排畸繼續提心吊膽,再到24周糖篩給自己一記警醒,接下來還會有每次產檢的不同體驗。

    過了35歲懷孕,我這裏的醫生會建議做「基因檢測」。簡單說就是孕13周做唐篩的同時,給孕婦抽一管子血,等10天,就可以拿到有關胎兒的報告:唐篩過不過(99%精確度),基因有無問題,性別如何,有無潛在家族遺傳病風險。

    每次等待檢測結果,都特別像等待考試成績! :)

    我的「收成」總結

    尊照自己的內心走(follow your heart),短期來看可能比較難抵世俗的壓力,但長期來看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雖然有點難,但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職場規劃,人生規劃,家庭規劃,無論哪個規劃都要把自身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只有自己內心得到滿足,才有精力去愛生活,愛別人,愛這世界的一切。

    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 —— 用心對待,一起成長。

    我不是萬能的媽媽,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做我擅長、喜歡的事。

    以上,

    祝大家都能做自己,擁抱幸福。

    @知乎親子

    我是 @Rebecca面面觀 曾深耕獵頭行業,目前是全職帶娃的「學習ing媽媽」,帶娃路上跟我一起升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