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在一起,經常會交流自己寶寶的情況。
有寶媽說「自己的寶寶特外向,不論見到誰都高興,總樂呵呵地讓人抱,寶寶警惕性不高,會容易丟吧!」
也有的媽媽說「自家的寶寶很認生,生人看一眼就往懷裏躲,別說抱了,碰一下就哇哇哭,真愁人!」
在很多成人的眼裏:
認生=內向=膽小=帶著累
不認生=外向=膽大=易走丟
那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認生」這件事。
01.認生和不認生到底怎麽回事?
寶寶「認生」這個現象,有一個專門的詞叫作 陌生焦慮,指的是寶寶對陌生人的接觸會產生恐懼情緒。
大概有50%—80%的孩子會經歷這個階段,是孩子正常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正常且普遍的現象。
普遍發生在6個月到2歲的寶寶身上,出現的時間不一定,有的敏感度高的寶寶,3、4個月就開始了,有的寶寶到9個月左右才開始。
一般情況下,寶寶會在7-10月齡期間出現比較明顯的「認生」,而「認生」的嚴重程度以及持續時長,每個寶寶都會不同。
隨著寶寶自我認知和活動範圍的擴大,辨識能力的不斷增強,依戀情感的建立,寶寶慢慢可以分辨出「熟悉」和「陌生」的面孔了。
面對陌生人,寶寶警覺性提高,會產生不安和恐懼,敏感度高的寶寶會透過哭聲來喚起照料者(媽媽)的保護。
寶寶不認生的情況:
一種是適應能力強的寶寶。他們經常外出、接觸陌生人,或者家裏的家庭成員多,寶寶的適應能力和安全感較強,在寶寶看來,不管誰在身邊,最終還是會回到那個熟悉的人的身邊;
另一種是反應不明顯的寶寶。有的寶寶面對陌生人會反應強烈,大聲哭鬧,有些寶寶在接觸陌生人時只是看一看,楞楞神就過去了。
由於認生反應不明顯、存在時間短,大人沒有及時發現,所以就被忽略了,一般這樣的寶寶反應會比較慢,性葛文和。
02.認生和不認生到底哪個聰明?
有人說,不認生的寶寶更聰明?有人說,認生的寶寶大腦發育更成熟。
其實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聰明不聰明來回答這個問題。
認生與孩子認識水平的提高和依戀情感的建立有關,隨著認知能力的增強,寶寶開始出現想象力,並有了一定的記憶力,這對發育中的寶寶是件好事情。
如果寶寶因為先天氣質的關系,適應能力強,或者家長處理分離焦慮比較好,寶寶表現大方、不認生,一般大人就會覺得「寶寶聰明」。
但是如果寶寶依戀情感建立不理想,形成的是回避型依戀,寶寶對媽媽在場或離開就會表現得無所謂,這不是寶寶不認生,而是早期寶寶發出的情感資訊經常被照料人忽略,容易演變成心理問題,是需要警惕的。
另外,如果寶寶對外界不事物不感興趣,區分不了媽媽和外人;
無法與同齡人建立符合年齡階段的互動關系;
不願意主動與人分享快樂、成果或興趣愛好;
不願與人有眼神交流,哪怕是與自己的親人。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排查,這是自閉癥發出的訊號。
03.孩子怕生家長該怎麽做?
雖說陌生人焦慮屬於正常的生長發育階段,但對寶寶來講,這個害怕、焦慮、緊張情緒是真實的。
父母的引導,可以讓寶寶更好地緩解和應對陌生人焦慮。
首先,要理解、接納寶寶的感受
寶寶認生,不是膽小,而是認知能力發展,依戀情感的建立。
寶寶不會因為你告訴他「這個阿姨很漂亮」,「那個奶奶很善良」就不害怕了。
要消除寶寶的恐懼情緒,就要承認和接納寶寶的感受。
如果刻意「鍛煉」寶寶,把他推給陌生人,只會讓他更加沒安全感,哭得更加厲害。
其次,不要貼標簽
有的家長覺得寶寶認生是膽子小、不討人喜歡,覺得孩子讓自己丟了面子。
不自覺會給寶寶貼上「膽小」、「沒出息」、「不禮貌」的標簽。
千萬不要,孩子小,還沒有建立對自己全面的認知,講多了孩子就會在內心認同這種「人設」,真的變得越來越膽小。
所以家長要有平常心,認生只是寶寶處於年齡別階段的正常反應而已。
再次,家長自己保持平靜、溫和
寶寶很容易讀懂家長的情緒和狀態,如果有寶寶不熟悉的人在場時,寶寶表現出害怕,家長要平靜溫和,盡量抱著寶寶,這會讓他的安全感大大提升,一般不太會恐懼到失控。
同時保持耐心,在寶寶沒準備好接觸陌生人前,讓親戚、朋友不要眼神接觸寶寶,可以允許寶寶躲開一下,讓寶寶有個熟悉的過程。
最後,引導寶寶接觸新事物
可以給孩子創造體驗新事物的環境,並提供各類新的體驗和接觸新的人。
家長可以帶寶寶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邀請一些寶寶到家裏一起玩耍。
慢慢地,寶寶就能意識到陌生人也沒那麽可怕。
04.寫在最後
排除疾病因素,無論寶寶認生與否,家長都無需著急。
隨著寶寶的大腦進一步發育,情感發展進一步成熟,ta會逐漸降低對「陌生人」的警惕程度。
只要給孩子做好引導、示範,孩子大了,就會泰然自若地面對陌生人,也會學會友好和禮貌。
一般陌生焦慮比較嚴重的寶寶,大多是從出生起周圍環境簡單、平時很少出門的寶寶。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銀花育兒溫馨提示:
如果是一個人照顧寶寶,在寶寶還沒有出現陌生焦慮時,平時多帶寶寶出門,見見不同的環境和人,能刺激寶寶的感官,減輕未來發生陌生焦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