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齡寶寶,吃奶是一個需求的承托,更多的是為了得到認可、接納與安撫。
如果是新生小寶寶頻繁哭著要吃奶,絕大部份的人都是包容的心來看待,可是如果是一個半歲左右的寶寶頻繁哭著要吃奶,很多人就開始不淡定了。
如果他同時又非常的黏媽媽,總是會亂發脾氣一言不合號啕大哭,輔食吃的也沒有興趣草草了事,睡的也不好甚至會夜醒增多。
如果旁邊有人說一句「就是這一口奶吊著,斷奶就好了」可能是壓垮母乳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媽媽開始不斷的思考與自我檢測:
—-是我太寵他了,耽誤他獨立的人格發展了嗎?
—-是我影響她的輔食與睡眠,耽誤他的體格的發展了嗎?
—-是我真的餵奶到現在餵錯了,該斷奶了嗎?
---WHO建議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然後加輔食,母乳餵養到2歲或者2歲以上。
這終歸是一句口號,到底適合我現在的情況嗎,餵到2歲的應該都是很順利的吧?
這時候不是媽媽做錯了什麽,也不是因為母乳讓寶寶不吃飯不乖,而可能寶寶在經歷wonder weeks ,這是他心智飛躍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主要表現就是很容易讓母乳背大黑鍋3C: Crying、Clinginess&Crankiness(哭、粘人、固執)
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困難重重,他可能在經歷秩序法則和更加系統性的觀念建立,他必須在這些混亂中去理解去創造,去不斷的挑戰,這當然會有很多的挫折和情緒,然後他會回到他熟悉的環境裏,你的懷抱中一遍遍的尋求安慰—-吃奶。
對媽媽來說也是如此,會讓媽媽感到焦慮、憤懣、有壓力,所以媽媽會質疑自己,而去考慮用斷奶來解決這些「問題」。
而這些「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寶寶的「發展」:大約寶寶在14個月大的時候,遺傳因素對心智發展的影響逐步體現,這既關系到非語言的技能,也關系到寶寶對語言的理解。
他開始想熟悉外面的世界,對控制事物變得更加熟練,他也更會使用自己的語言,會模仿他人,重復他人的行為,會練習情感表達,會開始提前思考。
他在試圖找到做事的最佳方法,他會享受無休止的重復。
他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甚至開始有了親善和懷柔策略。
他也慢慢理解是與否的概念。
當寶寶繼續長大,16-24個月時,大腦中的神經元突觸的數量更加急劇增加,在這段時間裏大腦皮質將會發育成熟,一連串的新技能將湧現出來。此時,孩子的右半腦已經在之前一年半的時間內迅速發育,接下來輪到掌管語言中樞的左半腦了。
「我能自己做」「我有自己的意願」「我可以自己做決定」「我的東西」等等的自我認識發展更加迅速。這個時候也是更多寶寶不被理解的時候, 他希望按自己意願的做的,但在我們大人眼裏看並不一定能做好。孩子不斷成長,他和我們之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分歧。 比如不允許他打擾大人、黏著媽媽、更多的吃奶,他就會激烈反抗,這可能會導致真正的爭吵,甚至爆發激烈的親子對抗,這是3C階段孩子與爸媽脾氣都最大的時期。
養育這個時期的寶寶確實不容易,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面臨比我們更大的困難,這是他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如果你對寶寶的行為感到生氣,那就用他能聽懂的話,向他解釋爸爸媽媽為什麽生氣。 一個愛哭哭啼啼的孩子,只要你慢慢跟他解釋,他更容易放松下來。
等到這個時期慢慢過去,我們會發現孩子很多黏人的行為,更多吃奶的行為開始消失了。他再次變得大膽,或者會發現他變得有一些不一樣了,行為方式有不同,思維方式也可能改變了,甚至他玩玩具的方式都改變了。這可以說是度過了煩躁期的飛躍周結出了新技能的「果實」。
如果你和寶寶都準備好了,那麽 離乳沒有最完美的時刻,只有最適合的時間 。可是如果你因為不了解寶寶的發展,帶著愧疚自責與爭執結束這人世間最奇妙的一段旅程,那就太過遺憾。而且即便這個時期離乳了,對媽媽和寶寶來說只是少了最強有力的一個安撫方式,而寶寶的這些飛躍期的混亂經歷依舊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