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出生時僅一瓶礦泉水的重量,142天生命闖關,「巴掌寶寶」出院啦

2024-03-07親子
550克,一瓶礦泉水的重量,也是「巴掌寶寶」希希(化名)出生時的體重。去年10月11日,在媽媽的子宮裏僅生活了29周零3天(正常懷孕周期40周)的女嬰緊隨雙胞胎姐姐之後,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意外降生。
不足巴掌大的身體、胳膊只有成人小拇指粗、「膠凍樣」的皮膚、微弱的呼吸……希希還沒有來得及發出第一聲啼哭,醫護團隊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復蘇搶救。隨後,希希被送進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開始了「人生第一場歷險」。142天的搶救和治療,對於醫護團隊和孩子家人來說,每天都在「走鋼絲」。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希希的各項指標達到了出院標準,體重也長到了2000克,並順利回家。
3月6日,抱著出院近一周的女兒希希,媽媽張女士(化姓)回想起這142天裏的點點滴滴,內心百感交集,「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樣,從未放棄過希望,如果說是我們給了孩子第一次生命,那醫護人員142天的守護就給予了她第二次生命。」
產婦孕29周突發早產
雙胞胎妹妹出生時體重僅550克
張女士今年35歲,去年4月,她懷上了一對雙胞胎,這一訊息讓一家人都沈浸在喜悅中。本想著平靜地等待腹中的寶寶長大,不料張女士的孕期情況卻猶如坐「過山車」,孕19周時張女士被查出妊娠期高血壓,其間因為妊娠期高血壓、羊水少反復住院,之後的一次產檢時又發現兩個胎兒體重相差過大。
保胎至29周時,張女士在家中突然見紅,之後便住進了武漢市中心醫院產科。由於孕周太小,張女士的血壓也極不穩定,產科主任熊國平團隊立即為她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一方面使用藥物盡可能延長孕周,讓寶寶們能在媽媽肚子裏多待幾天;另一方面聯系新生兒科,隨時為雙胞胎的出生做好搶救準備。
入院後的第三天晚上,張女士突然發作,宮口擴張非常快,且胎兒一個為頭位,一個為臀位。產科醫生當機立斷,緊急將張女士送入手術室。很快,產科醫生、麻醉醫生、助產士、手術室護士、新生兒科醫生等十余名醫護人員集結。由於丈夫剛送完晚飯回家沒能第一時間陪在她身邊,獨自面對這一突發情況的張女士有些不知所措,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熊國平察覺後,一邊幫她擦去眼淚,一邊輕聲安慰道:「不用怕,有我們在。」
兩個寶寶在媽媽子宮裏只待了29周便匆匆降生。出生時,姐姐體重為1030克,希希體重僅有550克,身體只有成人巴掌大小,手臂僅有成人手指粗細,全身皮膚薄嫩呈膠凍狀,血管隱約可見。隨後,姐妹倆被送進了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開始了「人生第一場歷險」。
躺在保溫箱裏,姐妹倆身上插滿各種管子,皮膚薄,胸廓隨著呼吸機的節律一起一伏,生命極為脆弱。該院新生兒科主任姜紅介紹,在醫學上,小於1000克的寶寶被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他們出生時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呼吸、消化等重要臟器系統發育不成熟,因此出生後將面臨重重險阻。「對於早產、超低體重兒,所有操作和處理都必須精細化,特別是出生體重只有550克的希希,每一項救治措施都是在與死神搏鬥。」
醫護助力巴掌寶寶「披荊斬棘」
一路「闖關」創造奇跡
由於早產,肺部發育不成熟,姐妹倆出生後就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醫護人員在姐妹倆的氣管內註入了肺表面活性物質,以穩定呼吸的同時,持續呼吸機輔助通氣,精細微調參數,力求保護她們嬌嫩的肺部。幸運的是,姐姐很快從有創呼吸機過渡到無創呼吸機,但希希因為肺發育極度不成熟,同時合並動脈導管未閉,住院期間反復出現呼吸及心力衰竭,終於在120余天後脫離呼吸機。
希希的胃腸道不成熟,暫時不能像足月寶寶一樣透過吃奶獲取足夠的營養,需要依靠靜脈營養來維持生命。姜紅介紹,給藥的留置針一般只能使用3-4天,而PICC置管可使用長達數周至數月,這條生命通道打通後,希希不僅可以持續得到營養支持,同時還能減少穿刺的痛苦和風險。可對於新生兒來說,這一操作難度大、無菌要求高、過程復雜。此時,希希的手臂只有成人的拇指般粗細,可選擇的血管十分有限。針對這些情況,新生兒科靜脈治療團隊制定了各種應急措施,在希希細如發絲的靜脈上成功開通了「生命通道」。
對於幾乎沒有免疫力的早產兒來說,挺過感染關往往最為艱難。出生十余天後,希希就遭遇了第一次生死危機,她突然出現嘔吐、腹脹、便血等情況,呼吸情況也變差,醫生判斷是致死率極高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由於感染較重,入院時置入的PICC導管需要拔除,但希希還需要長時間進行靜脈藥物治療,隨後麻醉科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經頸內靜脈CVC置管術,重建了一條「生命線」。經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希希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順利挺過了感染關。
營養關也是早產兒要攻克的重要關卡。由於患兒的吞咽和吸吮功能還不協調,護士堅持對其進行口腔運動訓練幹預,以此來刺激吸吮反射,從奶鼻飼到直接餵養,從最開始的每次0.5毫升、1毫升、2毫升慢慢往上加。由於膽汁淤積癥,導致凝血功能異常,並行消化道出血,希希的病情一旦出現變化就得禁食,病情穩定後再從0.5毫升開始餵養。一次次禁食、開奶、再次禁食、再次開奶……經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希希順利闖過了營養關。
出生以後,希希一直住在新生兒保溫箱中,護理團隊把暖箱溫濕度調節至最適合的狀態,模擬子宮環境,制作了柔軟舒適的「鳥巢」,給希希最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隨著希希一天天成長,在病情穩定後,醫護團隊還邀請張女士參與袋鼠式護理,和希希「零距離」接觸。
「既然她們選擇了我
我就要勇敢地將她們一起帶到這個世界」
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希希是醫護團隊最為牽掛的小患兒。姜紅幾乎每天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來看看她,下班臨走前也一定要來看一看。得知希希的體重幾克、十幾克慢慢增加,哪天多吸吮了兩口奶,都能讓這群「臨時媽媽」驚喜萬分。
在醫護團隊的精心救治之下,住院47天的姐姐先出院了,勇敢堅強的希希也在不斷「闖關」,從550克的「巴掌寶寶」長到了2000克,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3月1日,她順利與父母和姐姐團聚。
「願你在未來的日子裏,勇敢前行,無畏風雨,與你的姐姐一起攜手共進,一路繁花似錦,幸福安然。」出院當天,該院新生兒科醫生曹曉代表科室為希希寫了一封信,信上寫滿了暖心祝福。「嚶嚶嚶嚶嚶,哇哇哇哇哇,感謝醫術高明的姨姨們悉心救治和守護,本寶愛你們哦!」希希的父母專門客製了一面特殊的錦旗,用寶寶的口吻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從醫護團隊的懷裏接過希希,看著她日漸飽滿的臉蛋,張女士感慨不已。雖然生產的過程充滿艱辛,但張女士的心態一直都很樂觀:「懷孕期間發現雙胎體重差距較大時,醫生也給過減胎的建議,但認真考慮了一晚後,我覺得既然兩個寶寶選擇了我,我就要勇敢地把她們一起帶到這個世界來。」
孩子意外降臨時,家人擔心孩子的情況會影響張女士的恢復,丈夫主動接下了和醫生溝通的任務,但張女士非常擔心兩個孩子「能否活下來」。為此,她加入了不少早產兒交流群,也在網上查閱了不少關於早產兒的新聞報道,得知不少群友的孩子都恢復得不錯,張女士很快重拾信心,還主動要求和管床醫生溝通。
希希遭遇第一次生死危機時,管床醫生曹曉撥通了張女士的電話,夫妻倆很快趕到了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張女士至今仍記得,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看到希希的那一刻,希希全身皮膚發白,躺在保溫箱裏吃力地喘氣,這一幕讓張女士心疼不已。管床醫生曹曉詳細為張女士夫婦倆分析了希希的病情,並給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案,這給了張女士和家人一顆定心丸。「寶寶這麽堅強地撐到了現在,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們也不能放棄!」
「孩子的父母一直都很堅定,從未想過放棄,家屬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也給了我們全力以赴救治的動力。」曹曉醫生表示。每周,曹曉都會與張女士詳細交流希希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情況,每次通話至少半個小時。每當希希的情況有了好轉,曹曉都會拍幾張希希的照片分享給張女士。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和耐心溝通,也增添了張女士堅持下去的勇氣。
新生兒科主任姜紅表示,希希是該院新生兒科救治成功的體重最輕的早產兒,整個救治過程充滿艱辛和波折。寶寶能夠闖關成功,除了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外,也離不開父母的堅持和信任,小寶寶自己也很爭氣,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一次次從險境脫困,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轉自:極目新聞
來源:極光新聞 東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