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清零」
喜歡看簡體的朋友可以看這裏:
正文5千字,預計閱讀10分鐘。
十歲以下,十多歲,二十多歲...
日本每天都有兒童、青少年死亡
還有醫院因人力不足,縮短了確診醫護的隔離期
其實也能理解,畢竟醫療擠兌下,病人都無人看護
但是真心不希望類似的事在中國上演
今天也剛知道,日本東京的死亡通報也是延遲的
這是東京15日最新的通報,原來和台灣省一樣死亡是「校正回歸」的啊
看來日本8月創紀錄的新冠死亡還是有水分的
正文開始:
【在家療養病情惡化,富山縣首例「未滿20歲」新冠感染者死亡,新感染者729人】
15日,富山縣新增確診729例。本月12日,一名未滿20歲的感染者死亡。無基礎疾病,在家療養期間病情惡化,在醫院去世。目前還不確定死因是否為新冠。
未滿20歲的感染者死亡在富山縣尚屬首例。累計感染人數為12萬2432人,住院人數為171人,比14日減少8人。累計死亡169人。
【因其他疾病反復住院的20多歲男性死亡,名古屋新增確診1705人病床使用率43.6%】
名古屋市9月15日新增1705人確診。包括在家療養的20多歲男性在內的3人死亡。截至14日晚,在家療養的人數為9339人,市內640張新冠病床的使用率為43.6%。15日又發表了3名感染者死亡的訊息,名古屋市的死亡人數達到1052人。
其中1人是一名20多歲的男性,患有與國家歸類為重癥風險高的「基礎疾病」不同的疾病,反復住院。9月1日被確診為新冠感染時只是輕微癥狀,一直在家療養,8日去世。
【東京都8825人確認感染,包括未滿10歲的女孩等14人死亡】
東京都於15日宣布,新確認8825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比上周同日(8日)少1815人。14名未滿10歲~ 90多歲的確診者死亡。截至15日,周平均感染者為每天8700.7人,是前一周(10799.9人)的80.6%。
15日的新陽性患者中,30多歲的有1584人,40多歲的有1539人,20多歲的有1278人,未滿10歲的有1220人。65歲以上人口為826人。病床使用率為34.1%。東京都重癥病床使用率為23.3%。"使用人工呼吸器或體外膜型人工肺(ECMO)"的東京都標準的重癥人數與前一天相同,為26人。
【岐阜縣大垣市市民醫院自行縮短職員療養時間,院方道歉】
15日,大垣市民醫院就自行縮短國家規定的新冠確診職員療養時間而道歉。據醫院方面稱,在8月26日的會議上,院長提出要求工作人員配合縮短療養時間,以防止醫療癱瘓,沒有人反對。
8月30日,醫院發出通知,將國家規定的10天療養期限縮短為7天。9月7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將有癥狀確診患者的療養期原則上從10天縮短到7天。15日,醫院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正在進行調查,並明確表示有多人縮短了療養時間。
金岡祐次院長謝罪說:「由於我學習不夠,沒有想到會觸犯傳染病法。」
日本9月15日新增確診8萬5867例,新增死亡171例;累計確診超2050萬例,康復出院1941萬例,累計死亡4.3萬例。
(台灣省)今天新增本土4萬1430例COVID-19本土病例,新增中癥127例、重癥51例,境外移入另增240例。
1名30多歲女性曾接種2劑疫苗,本身有慢性肺病、自體免疫疾病等病史。在8月22日到29日期間確診並完成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9月5日又因解血便、胸悶、呼吸急促等癥狀到急診,醫院採檢PCR仍為陽性、Ct值23,隔天9月6日突發心跳停止,經急救無效宣告死亡,死因爲心臟衰竭、COVID-19病毒感染,雖然是在解隔後1周出現新癥狀,醫院仍判定跟COVID-19病毒感染有關。
新增1歲男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癥候群(MIS-C)重癥病例,無慢性病史、未接種過疫苗,先前沒有確診COVID-19紀錄,9月6日開始持續發燒,家長自行2次快篩都是陰性。9月9日就醫檢查發現紅眼、喉嚨紅腫等癥狀,醫院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33.4,疑似近期感染,抽血顯示發炎指數升高,診斷MIS-C收治住院,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側冠狀動脈擴大,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住院中。
今日新增4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確診於7月20日至9月13日, 死亡於9月6日至9月13日。(註:台灣省死亡通報是延遲的)
12歲以下兒童重癥累計211例,已有32人死亡。今年本土輕癥、無癥狀累計577萬7882例,中癥累計1萬4517例, 重癥累計1萬1201例,其中死亡累計9615人。(註:重癥死亡率85.8%)
(台灣省)指揮中心羅一鈞提醒,本土BA.5疫情已經接近這一波的高峰,預計9月底到10月中旬,可能就是兒童出現MIS-C的下一個高峰,針對還沒有染疫的小朋友或前一波染疫已經超過3個月的幼童,目前都已符合接種疫苗的間隔。
羅一鈞說,孩童一般感染後康復,再出現MIS-C的時間點平均在6周內,但也有長達十幾周才發生的個案;MIS-C的致死率,海外統計約有1到2%,但(台灣省)目前沒有出現死亡個案,且(台灣省)統計,有6成MIS-C都是0到5歲的幼兒族群,一般會有發燒超過3天,皮膚出疹,嚴重的話可能產生血壓偏低、心肌功能受損,甚至冠狀動脈異常,影響心臟比較嚴重的病徵,需要住院。
羅一鈞強調,家長要特別註意六大病徵,只要小朋友確診好了以後又再度持續發燒且出現下列任一癥狀:皮膚出疹、腹痛、腹瀉、嘔吐、眼睛充血、頭暈,請立即就醫評估。而接種COVID-19疫苗可以減少MIS-C發生率達90%以上。
(台灣省)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疫情一如先前預期,仍在持續上升中,今日新增確診個案數雖比前天來得少一些,但比起上周同期,還是增加2成左右,還是持續往上升的狀態,提醒該打疫苗的人不要再拖。
指揮中心分析指出,外界關註的開放「0+7」,實施的相關時間點還是要看疫情,本土疫情已經連續4天破4萬例以上,根據我們的模型推估,可能下周三、下下周三才是疫情最高點,還要看到它趨勢要往下,就算10月初宣布,相關措施影響很多變化,各部會、各單位乃至各業者都需要時間因應準備,不會這麼快。
新冠肺炎來到了Omicron時代,因Omicron免疫逃脫的特性,以及不斷產生的變異株,使得Omicron感染力比以往更強,染疫人數居高不下,痊癒後所留下的後遺癥更是大眾除了擔心重癥之外,另一個高度關註的議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說,根據統計,在所有新冠病毒相關之後遺癥當中,腦神經科癥狀佔了八成。而新冠病毒相關之併發癥與後遺癥大致上可分為四類:
1. 中樞神經系統侵犯:指腦炎、腦膜炎、脊髓炎、視神經炎等。
2. 腦血管病變:包含了腦部血管炎、腦血管血栓的產生(進而引發梗塞型中風、出血型中風、腦靜脈栓塞等)。
3. 周邊神經系統侵犯:包含格林—巴利癥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神經痛、橫紋肌溶解癥、味覺或嗅覺喪失等。
4. 其他:囊括頭痛、頭暈、腦霧、肌肉疼痛,甚至意識不清、癲癇發作等。
吳雅純表示,以腦炎、脊髓炎等較嚴重的併發癥來說,大多會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一週內出現,其餘併發癥,也大多會在感染病毒後的兩週內出現,至於腦霧、頭痛、頭暈等後遺癥則可能持續數月之久。
(台灣省)疫情升溫,台北市議員遊淑慧今(16日)清晨在臉書透露,「確診了,真的很痛很痛很痛」,雖然在醫生判斷上,可能只屬於輕癥,但她形容這種「刀割般」的喉嚨痛,還是覺得痛不欲生!確診的遊淑慧在臉書透露癥狀除了刀割般的喉嚨痛,再加上發冷又發熱,讓她整個懷疑人生。她說,之前看專家提醒BA.4、BA.5入侵台灣,恐專攻未染疫「天選之人」,「我就怕在等了,結果還是逃不了」。
遊淑慧說,內心有幾個無奈的疑問,包含打了三劑、四劑還不夠,那到底要打幾劑?渡過Omicron海嘯,還有BA4和BA5,後面還有多少變種?確診過重複確診的可能性有多大?「唉,三聲無奈,何時是盡頭。之前戳鼻子快篩驗了五次,不同品牌都是陰。堅持用唾液快篩驗了第六次,兩槓」。遊淑慧認為戳鼻子快篩有個最大的偽陰盲點,在於自己不夠狠。
她也提醒大家近期疫情再起,還是要小心,真的不要有僥倖感。對此,有不少網友也紛紛在其臉書貼文留言要祝她早日康復。
香港新增8187宗確診個案,包括164宗輸入個案。過去一日再多6宗死亡個案,分別為2男4女,年齡介乎73至95歲,其中5人未打齊三針。第五波疫情至今,香港累計9623人染疫不治。
香港最近證實美國早先的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康復之後長「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皮蛇」的機率,比沒有染疫者,明顯增加。依美國的研究,新冠染疫康復者,與未染疫者相比,生皮蛇的比例,高出15%。
香港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不過確實有不少醫師發現,在新冠疫情籠罩之下,香港民眾因為帶狀皰疹而求診的比例,與以往相比,確實上升不少。
有醫師表示,雖然還沒有確切的醫療證據,證明生皮蛇與新冠病毒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由於生皮蛇的原因,與免疫系統低下有關。醫師認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等於大病一場,體內對其他病毒的抵抗力減弱,因此讓潛伏在體內的其他病毒,也會趁機發作,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海內外的研究都發現,在新冠疫情之下,帶狀皰疹患者連帶增加的緣故。
近日新冠確診數激增,連續多日破萬,出現後遺癥「長新冠」的人數隨之增加,嚴重性不可小覷。有中醫師指,有47歲的女士新冠康復後出現類似中風癥狀,包括肌肉無力、行路不穩,更有「講嘢唔清楚」、「經常流口水」的情況,連處理簡單的家務都感吃力,康復難度大。康復需求急增,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提供的免費義診計劃,推出不足一周,九月份的3000個名額已全部約滿。
「長新冠的癥狀可謂五花八門,可輕可重。」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林誌秀表示,近期診治的兩名長新冠患者就出現有類似中風的癥狀,「對生活影響好大」。他表示,兩人都是40多歲,此前身體完全無問題,而現時卻出現行路不穩、肌肉無力的癥狀,需要靠枴杖支撐。其中一名47歲的女患者更伴有「講嘢唔清楚」、「經常流口水」的情況,需要在兒子陪同下就醫,日常做家務都成困難。
本月義診3000名額已全約滿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則表示,大部份新冠病人病後會脾胃氣虛,常見後遺癥包括嚴重疲勞、腸胃不適,亦有康復者出現情緒方面問題,包括擔心出街、進食、再次感染,甚至引發焦慮等。治療方面,陳永光表示,中醫一般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為治療方針;如患者以脾肺氣虛為主,可用加黃芪六君子湯;若合併肺胃陰虛證,則可用合沙參麥冬湯。陳永光續指,現時十八區中醫診所的排隊情況嚴重,而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主辦的「攜手齊心──中醫藥新冠復康診療計劃」,為出現後遺癥狀的康復者,在出院或完成隔離後6個月內,按臨床判斷提供最多10次免費的中醫藥診療服務,每次診療後可獲最多5天的中藥方劑,目前,該計劃於9月開放的3000個名額已經全部約滿,足見需求龐大。
長新冠是一種多重系統炎癥,即新冠肺炎癥狀在發病後依然持續數月,或初期癥狀已經消退後,新癥狀持續數星期,甚至數月。癥狀可能包括極為疲倦、腦霧、氣促、心悸和運動時體力不繼等。
南韓過去一天新增5萬1874宗新冠確診個案,再多60名患者離世,累計超過2431萬人染疫,27725人死亡。現有重癥患者516人,較前一日增加25人。韓聯社報道,單日新增病例較前一天數據減少近2萬宗。當地中秋小長假後一度增加的新增確診病例,轉為回落趨勢。
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近9.5萬宗。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美國截至西岸時間午夜(本港時間下午3時),累計確診95,585,493宗,單日新增94,988宗。累計死亡個案1,052,939宗,單日新增725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