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生活費日結,莫讓親子關系成「交易式」聯系

2024-12-12親子
□朱祚鈺(上海財經大學)
近日,湖北一博主在視訊中分享自己「大學生活費日結,50元一天」的經歷,引發熱議。她母親認為:「今天把錢花完,明天不至於餓死,且能知道女兒每天幾點起床。」視訊走紅後,當事人替母親辯解說,母親是因為了解她的性格才做此決定,而且這使得她每天和母親都有聯系,增進了親子溝通。(12月5日 頭條新聞)
生活費發多少、怎麽發一直都是在家長和學生間熱議的話題。有家長選擇日結生活費,也有家長選擇一次性給清四年的生活費。生活費日結,本反映了家長希望提高與孩子聯系頻率的願望,但這種依靠金錢為紐帶的聯系難免淪為形式化溝通,還會阻礙孩子的獨立成長。用情感的深度聯結代替「交易式」聯系,才是親子間的相處之道。
孩子上大學後,往往因為和父母距離變遠、共同話題變少而降低和家長聯系的頻率。從高中升入大學,父母本就因孩子遠行、生活重心變化感到很不適應,孩子對家長單方面的變「冷漠」更是加劇了家長的悲傷感。日結生活費讓孩子每天都能和家長說句話,匯報一下今天的行程和花費,家長線上上也能陪伴孩子線下的生活。這其實體現出了家長對孩子的思念之心和關愛之情。
但生活費日結容易使親子關系陷入「任務化」的溝通模式。將每天的生活費與親子交流繫結,表面上確實增加了孩子與父母的對話頻率,但這種「任務式」的溝通往往缺乏情感的溫度,更多停留在「花了多少錢、做了什麽事」的流水賬式問答上。這反而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父母過多幹預自己的生活,甚至可能會逐漸將「日常報備」視為負擔,每天敷衍了事。浮於表面的交流代替了真正的感情溝通,家長從愛的起點出發,卻將孩子推得更遠。
日結生活費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如果父母選擇月結或半月結生活費,孩子在這一段時間內的開支可幫助他們預演今後領薪資的生活,對一筆錢合理規劃,量入為出,不過度花錢以至於到月末生活窘迫。即使偶爾花超,一兩次吃了「苦頭」後便會倒逼孩子嘗試理財。日結生活費實際上還是在模擬高中的生活模式,家長每天保證孩子的飯錢,若有其他額外的花銷,孩子就要掌心向上。花銷日結會促使花銷日光,反而失去了對整體消費的規劃能力。在培養理財觀念的寶貴時機錯失了機會,等孩子進入社會可能會吃更大的苦頭。
家長應當明白,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建立在獨立、尊重和真誠溝通基礎上的情感聯結,而非建立在以金錢作為維系工具的交易式互動上。家長不妨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深度交流,和孩子聊聊他們的困惑、未來規劃等,這種深度的溝通才是真正能陪伴孩子走向成熟的力量。與此同時,大學是孩子嘗試獨立的一個過渡機會,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培養理財意識,為今後進入社會做準備。家長可以改變生活費發放的方式,如逐漸采用周結或月結的形式,鍛煉孩子規劃開支的能力。適度放手讓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節奏,比父母每日監督花銷更有價值。
管錢本是手段,育人成才才是目的。家長在關愛孩子時,不妨多些信任與放手,給予他們試錯和成長的空間。透過建立平等、獨立的親子關系,代替單純以金錢為紐帶的控制模式,才能讓孩子在大學階段真正邁出獨立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