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陪孩子參加會考,路上跟我聊了一路以後的學習規劃,要如何奮發圖強,要如何珍惜時間,要如何沖刺去實作目標。
雖然不知道孩子說的這些想法,能落地幾成,但能有這樣的想法,也讓我十分欣慰。
這兩個月孩子擺爛得過分,雖然我很煎熬,但也管住自己的嘴,不批評,不評判,先任娃飛一陣再說。
並不是我不想管,也並不是不負責,而是當孩子一心想要擺爛,沒有意願努力學習時,我說得多不僅起不到正向作用,反而讓孩子排斥和對抗我。
所以,在長達近兩個月的時間,當我篤定孩子暫時沒有學習意願時,我選擇了沈默和假裝看不見。
對孩子的態度沒有任何變化,一句也不多說,一句也不吵,他主動跟我講我就傾聽,他不願意跟我說的,咱一句也不多問。
這個閉嘴的過程,其實特別煎熬,特別艱難。
但我也篤定多說無益,不如閉嘴不說,後退一步來修復自己。
後退一步只是策略,並不是我真不想管,只是想以靜制軔,等待幹預時機。
換句說,當孩子沒有自主學習意願時,當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匱乏,無論多少的苦口婆心,多少的催促和嘮叨,不僅起不到正向賦能,反而會被孩子厭棄。
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對我越來越疏遠,對我越來越封閉,有事也不會願意跟我說。
你想如果孩子知道對我說一件事後,他會被批評和指責,我會焦慮和煩躁,會把所有壓力再投射給他,那麽孩子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願意多說。
跟我家孩子鬥智鬥勇了四五年了,他的所有心思和個性我都再熟悉不過,管不了就不管,起碼還能維系個和諧和信任的親子關系。
只有關系還在,孩子早晚都會回頭上岸。
一旦要是因為說得多,管得多,而破壞了親子關系,等孩子對我失去了信任後,我再有多少管孩子的心,都是白搭。
正是深諳這個道理,所以我選擇了以退為進,讓熊孩子先遵從自己的內心去試錯,看著他自己一步步跳坑,看著他一點點受傷,看著他吃虧上當。
等他受了傷,吃了苦,受了罪,等他後悔時,我在雪中送炭,救他於水火之中。
孩子不僅不會埋怨我,還會覺得還得是我媽啊!不僅料事如神,還對我百般寬容和理解,以後還得多聽媽媽的話,才能少走彎路。
這時,我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不僅會聽我的勸,還會進一步反思和總結,會自我反省,也會主動上岸。
當孩子的意識覺醒,當孩子回歸節奏時,自驅力可不是分分鐘就回來了。
我之所以這麽篤定,是因為這娃是我親內建出來的,也被我的理念和三觀影響了幾年,他會一時糊塗,但不會一直執迷不悟。
我對我娃的性格和人品以及三觀,都非常有自信,他有個性,也有標準,他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感都很強。
而且他一直是一個上進的小孩,也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