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麽孩子間的差異卻那麽大?

2024-04-02親子

我之前教初中,初中老師最常說的話術有哪些?語文老師:「也不知道小學老師怎麽教的,十個字兒九個不會寫?」數學老師:「也不知道小學老師怎麽教的,100以內的加減法都算不明白?」英語老師:「也不知道小學老師怎麽教的,最簡單的單詞都不認識?」我承認當時我很認同他們的說法,認為學生這麽差就是小學老師不好好教。

後來我開始教小學一年級,我才發現孩子們的差異不是在小學階段拉開的,只是在入了小學之後,才被大家發現並重視而已。

我們先來看一下,剛入學的學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聽課習慣。

有的學生,一節課40分鐘,至少30分鐘時間都在認真聽。有的孩子幾乎不聽講,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一會兒扣扣手;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玩兒玩兒橡皮;一會兒就鉆到桌子底下去了……

第二、語言表達

有的學生,口齒非常伶俐,無論是回答問題,與同學溝通,還是表達自己的訴求,都沒有任何的問題。有的學生除了說閑話,不會說一句正經話。我舉個例子,有的學生天天上課說話,那嘴都不能停。但是你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他無論會與不會一個字都不說,就在那兒跟老師耗著。

第三、讀的習慣

有的學生能夠大聲地流暢地有感情地去讀句子,讀課文。而有的的孩子,還不認字呢,更不要說讀課文了。

第四、服從指令

有的孩子能夠迅速地服從老師的各項指令。比如稍息、立正、向前看齊、向右看齊……有的孩子,服從指令的速度非常慢。不是在扭頭說話,就是在摳手、拽衣服,你整了五遍隊,他還沒有反應過來呢!

聽到這裏,大家可能知道學生的差距不是在一年級拉開的,也不是在幼稚園拉開的,是在家庭教育當中拉開的。

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我知道了學生之間的差距是在1.5歲到3歲之間拉開的。

我再來以家長的角度說說這個問題。我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一不合心意就躺到地上。爺爺奶奶就立馬上前去扶,我跟爸爸會及時制止。這個時候我們什麽都不做,既不去扶他。也不去訓斥他,就讓他在地上躺著。

他躺著躺著覺得沒意思了,就自己站起來了。後來又躺了那麽五六次,我們都是這樣處理的。後來他再也沒有往地上躺過。有了這個經歷,我就知道,有些學生動不動就撒潑打滾,是什麽原因了。

三歲,第一次帶他去看電影,去之前,我就告訴他:「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又哭又鬧。即使電影不好看,也不能中途離場,要堅持看完。如果你做不到這些,我以後再也不會帶你去看電影了。」所以他從來沒有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又哭又鬧過。

我們跟這個孩子相處,從他能聽懂話開始。我們就以對待大人的方式跟他溝通,而且言出必行。

所以我們說的話,他都深信不疑。所以不用大聲地訓斥,即使我們語氣平靜地跟他說,都能起到作用。

我從老師和家長兩個不同的角色來說明:

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在1.5歲到3歲之間的家庭教育之中拉開的。家長們一旦錯過了這個立規矩,養習慣的「關鍵期」,後期再想彌補,就是杯水車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