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小寶寶為什麽總是對帶開關的東西感興趣?他們天生就是「開關控」嗎?

2019-05-20親子

因為,他們在探索「因果關系的機制」呢!

當寶寶按開關時,會發生什麽呢?

按下開關 - 燈亮了
按下開關 - 燈滅了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產生好奇:

為什麽我按的是開關,遠處的燈卻會發生變化呢?
為什麽同樣是按下開關有時候燈亮、有時候燈滅呢?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兒童從4個月左右就開始探索因果關系。也有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兒童,會表現出對因果機制的理解 [1]

但是,人類是如何形成對因果關系機制的理解能力的呢?

學界最著名的理論,來自Johnson-Laird提出的「心理模型」(mental model)理論,認為人類的因果推理能力分為三個階段,需要從「理解」到「描述」再到「有效性驗證」。只有第三個階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推理過程。

1歲多的寶寶「反復按開關」的行為,可能是:

試圖理解「為什麽按下開關,遠處的燈會亮起或者熄滅」
試圖理解「到底怎麽按開關,才能控制燈的亮或者滅」
試圖驗證自己有關開關和燈的明暗變化理論的有效性

在兒童對因果關系機制的理解方面,皮亞傑做出了很多早期的探索和研究 [2] 。他向兒童提出各種問題,並讓兒童觀察事件的因果關系再進行口頭描述 [3] 。皮亞傑認為,0-3歲的兒童絕大多數不能理解因果關系的機制,僅僅是依據外部刺激資訊的特征來判斷因果關系的標準。

但是,後來的研究者對皮亞傑的實驗設定提出了懷疑,認為不能僅僅透過口頭描述來判斷兒童對因果關系機制的理解。

1982年,Bullock等人設計了「小兔為什麽會倒下」的實驗裝置 [4] :當孩子推倒一只木棒時,會引發積木倒下,積木再將小兔推倒。那麽,

如果換成短木棒,小兔會倒下嗎?
如果換成不同顏色的木棒,小兔會倒下嗎?

實驗發現,大多數3歲兒童能夠理解並預測木棒長短和小兔倒下之間的因果關系。

於是,我們會發現一些有趣而共通的現象:

寶寶在1歲左右,會對自家的燈的開關很感興趣
寶寶從2歲開始,對自家等的開關不再感興趣;但是遇到新鮮的開關,例如外面飯店或者公共場所的燈開關、又會繼續感興趣;
3歲以上的孩子,對多排開關控制的多個燈的明滅,更是會反復嘗試不同組合

昨天,我帶快3歲的小乖去包間吃飯,他就一直在玩「對他來說新奇」的多個燈開關。這是因為,他想試試看:

是否已有的經驗「按開關能控制燈的明暗」同樣適用於其他場合?
到底哪些開關能控制哪些燈的明暗?
這些燈的明暗總是一致的嗎?

這也是為什麽美國0-3歲兒童早教機構不推薦給孩子們購買復雜的聲光玩具 [5] ,因為這些玩具會讓正在學習因果關系「cause-and-effect」的孩子感到很困惑。

如果一個玩具 隨機 開始播放音樂,或者不清楚是哪個按鈕使燈開始閃爍,那麽孩子就不會知道是哪個動作(原因)產生了燈光和音樂(效果)。

當然,還有孩子喜歡玩燈的開關,是因為能從中獲得「掌控感」——他能自主控制燈的明暗,這讓他覺得自己成長了、能勝任一些工作了,從而感到內在的滿足和自信。

參考

  1. ^ Kuhn D. The development of causal reasoning[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ognitive Science, 2012, 3(3):327-335.
  2. ^ 李浙生. 皮亞傑關於兒童因果觀念的思想[J]. 北京社會科學, 1987(1):63-67.
  3. ^ 龔桂紅. 學前兒童因果關系認知發展述評[J]. 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3(3):34-37.
  4. ^https://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handle/2027.42/60717/chlegare_1.pdf?sequence=1
  5. ^https://www.zerotothree.org/resources/1076-tips-for-choosing-toys-for-todd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