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每一個長大後和父母「不親」的孩子,都曾經歷過3次深深的絕望

2024-12-17親子

導語

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如果說有什麽是讓父母感到最受傷的,「孩子和自己不親」絕對會榜上有名,甚至是前幾名。

特別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和爸爸媽媽親熱異常,有什麽事情都能放在明面上說出來,還能互相分享一些小秘密,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他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和傷心的事,交往過的人和走過的地方,沒有一點是願意和自己分享的,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幾乎沒有一點的分享欲。

之前開心爸爸在網上看過一個媽媽,她女兒自從上了大學之後,和她的溝通就變的很少,女兒成家後更是這樣,經常是一年到頭只有一兩個電話。她也曾經試著去主動聯系女兒,想主動地和女兒聊聊天說說話的,但往往事與願違,沒幾句話氣氛就冷淡了下來。

最後這位媽媽說,女兒和貓說的話,遠比和自己說的要多。言語間,那種憂傷油然而生。

為什麽會這樣呢,不是說每個孩子最信任的最親近的往往都是自己的父母嗎?

道理是這個道理,如果孩子從小在爸爸媽媽那裏接受到的,都是支持鼓勵他們自然願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和爸爸媽媽分享;但如果一直以來孩子面對的都是拒絕、不耐煩甚至是斥責的話,他們自然會緊閉心扉,一點點的和爸爸媽媽劃清界限。

所謂的不親,本質上是失望的逐漸累積,是曾經遭受過的3次最深的絕望。

第1次,孩子想分享時,迎來的卻是語言的刀子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第一句話說的就是「中國是父母天生不會說話」。

是的,很多爸爸媽媽是真心愛孩子的,但這份愛放在嘴邊聽起來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

比如明明天氣冷想讓孩子多穿點衣服,嘴裏說的卻是「臭美啥啊,就你這長相,穿什麽衣服都白搭」;比如明明心疼孩子亂跑摔倒碰破了膝蓋,嘴裏說的卻是「這下知道疼了吧,叫你再不聽話,叫你在亂跑」;比如明明想表揚孩子好好寫作業了,嘴裏說的卻是「有什麽好驕傲的,你看人家誰誰誰,每天9點前就把作業全寫完了,你這10點寫完還有什麽好得意的」......

仿佛爸爸媽媽的嘴裏長了刀子一樣,每句話都能把興高采烈過來想要分享的孩子,紮的體無完膚紮的鮮血橫流紮的心灰意冷。

是的,開心爸爸也比較能共情這些爸爸媽媽們,出發點肯定是為孩子好,不想讓他們有點小成績就驕傲,或者說是想讓孩子的教訓更加深刻一些,所以才會在語言上顯得有點咄咄逼人。而且,很多爸爸媽媽們從小都是聽著類似的話長大的,他們之前就是這樣被自己爸爸媽媽說的,長大後,又把那一套原封不動的用在了孩子身上。

看上去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卻是把孩子一點點的從自己身邊推開,一點點的讓孩子絕望。

真的,孩子還小,誇他們幾句也沒什麽,也不會變壞,反而會因為爸爸媽媽的肯定而變得更好,變得更有信心面對更多的挑戰。

第2次,孩子需要安慰時,得到的卻是忽視

之前看過一句話,「在有關童年的記憶,我的父母從來都沒真正的在場過。」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從爸爸媽媽身上得到愛,然後讓自己變得強大,能夠接受別人的愛以及愛別人的過程。關鍵就在於孩子發出的關於愛的訊號,需要被爸爸媽媽看到接受,並且響應才行。

但很可惜,很多爸爸媽媽都沒特別的在意。

脫口秀演員趙曉卉曾經分享過,自己媽媽從小就把自己當做男孩養,別人家的女兒摔倒了,媽媽趕緊跑過去扶起來,嘴裏還說著寶寶沒事吧,寶寶摔疼了吧,媽媽給你揉揉之類的話。而趙曉卉的媽媽則是在一旁冷冷的說,趕緊起來,別像個「niang men」一樣!

這就是近些年來盛行的所謂挫折教育,就算是孩子摔倒了哭了,在一旁的爸爸媽媽們也只是冷漠的讓他們自己站起來,「像個男子漢一樣」。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堅強,學會自己去面對很多困難,學會自己去解救自己,還認為現在幫了孩子就是日後害了孩子,小時候的教訓如果不能吸取的話,長大遲早會成為人生的坑。

是的,孩子確實是自己能夠擦幹眼淚,確實是能夠自己爬起來,確實是能夠自己變得堅強,但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完全用不著了爸爸媽媽了,在他最需要爸爸媽媽的年紀得到的是冷漠,成長以後自然會把這份冷漠「回饋」給爸爸媽媽。

從小都被忽視著長大的孩子,自然會緊鎖自己的心扉,他們沒怎麽享受過愛,不會接受愛,更不會去愛別人。

第3次,孩子有需要時,父母一個都不在身邊

作為一個育兒領域創作者,開心爸爸見過不少和爺爺奶奶親的孩子,他們吃飯睡覺都喜歡和奶奶在一起,如果偶爾和媽媽一起睡的話就會各種不適應,甚至會哭著讓媽媽走開,讓奶奶過來。

原因呢,也很簡單,孩子一直都是和奶奶生活的。

這也就是現在很多孩子成長的通病,爸爸媽媽平時上班很忙,沒時間也沒精力更多的去陪伴孩子,只能是把孩子交到老人手裏,代自己照顧。他們想著等孩子長大一些再接回到自己身邊,這樣的話照顧起來不用太多精力,也能夠比較輕松的做到。

但唯獨忘了,孩子的愛其實很簡單,誰陪伴他的時間最多,他就會天然的信任誰,就會對誰好。就算是血濃於水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只要陪伴的時間不到位,照樣孩子不會和他們親。

對於孩子來說,3歲前是建立依戀關系的關鍵時期,他們雖然說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戀,但如果媽媽總是不在身邊的話,這份依戀就會逐漸的變淡消失,甚至是轉移到別的親人的身上。

一直不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孩子,就算看上去很開心內心也很絕望,沒有爸爸媽媽他們根本無法獲得愛,信任和安全感。

這樣長大的孩子,自然就無法和爸爸媽媽親了。

最後

養育孩子就是一個因果的關系。

有了爸爸媽媽在身邊,重視孩子並且言語溫柔的因,才會有孩子有事願意分享,和爸爸媽媽無比親熱的果。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來互動!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