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輔導費用與薪資相當,選擇全職在家輔導孩子還是繼續工作?

2020-01-07親子

類似的問題其實之前有人問過:「去職場賺高薪和回家帶娃,你選擇哪個?」好像我們如果不是因為帶娃,早就成了金領走向職場巔峰似的。但是往往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是夫妻兩個一算賬,發現一方的職場上升空間有限,與其生了孩子以後請3年全職保姆,還不如自己帶娃來的經濟劃算。

同樣,在「全職在家輔導孩子還是繼續工作」的選擇裏,也有同樣的問題:選擇了全職在家輔導孩子,就能成績、人生雙豐收嗎?

一、合理的職業規劃和崗位勝任力

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制定行動計劃。在這個問題描述裏,我們只有一個已知條件,就是題主的薪資和孩子的輔導費用差不多。對題主的學歷、職業一無所知。我們暫且假定題主是一個30歲左右,大學本科畢業的職場人士,孩子剛上小學。

先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吧,理論上來說,這個年紀正好是職場上應該出成績的時候:

行業深耕六七年以上,了解整體營運和上下遊形勢;
見過大大小小各種場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優秀的人才,已經帶過團隊,現在可以更進一步了。

這個時候,忽然中斷未來可期的職場前途,選擇從零開始,回家輔導孩子功課,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叫做「自殺式職業路線規劃」。如果沒有極其無奈的原因,既不可取也不值得效仿。

我們在應聘職位的時候會看自己過往工作經歷和崗位的匹配性,也就是勝任力。如果把回家輔導孩子當成是一份正經的工作,那麽面試官至少要問以下這些問題:

請問你過往的工作經歷有多少是和補習相關的嗎?
你知道現在小學用的是什麽教材,每個學科每周學時多少,期末的考核標準是什麽嗎?
你讀過【兒童發展心理學】嗎,你知道如何樹立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嗎?
當孩子成績落後的時候,應該透過怎樣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你為什麽覺得自己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呢?

如果以上的問題題主都能毫不猶豫的回答出來,我覺得題主還是做了一定深入的了解的。但是如果題主面對這些問題一臉懵逼,但是覺得「等辭職以後我肯定會學習這些內容」的話,那麽我覺得你其實並沒有做好從事這份工作的準備。

二、相信社會分工的合理性

上面我們說的主要是「知己」的部份,下面我們來說說「知彼」的部份,也就是當前輔導班的現狀。

以大名鼎鼎的學而思來說,他們有上千人的教學研發團隊,早幾年招聘一線教師只要清華北大的,現在也只要985、211級別或者「雙一流」這個層次的。覆蓋的學生年齡層次從3歲到18歲,學科從語數英到生物、天文、歷史、編程……應有盡有。

而新東方、精銳、卓越、龍文教育等老牌培優機構,師資隊伍也不逞多讓,而且多以在一線實際工作過的前重點學校老師為主。不僅如此,教育機構還有定期的各種針對輔導老師的提升培訓、各種排名競賽、各種實戰比賽,不斷讓老師們在競爭中提高水平。我朋友圈裏做培優教育的老師,基本上不上課的時候,就去上公司安排的各種提升班,交流班。不僅公司員工要業績排名,補習班老師之間的排名和競爭,也是身在局外的人不可想象的。

對於家長們來說,送孩子去教育機構,呈現的結果就是老師在課堂裏給孩子們講授知識。但是這其實只是這個產業鏈的終端結果而已:補習機構的老師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身後都依托著龐大的機構在高效運轉和支持。

所以,一個單打獨鬥,沒有教學經驗、沒有交流提升,只有自己埋頭學習的家長,可能在一兩個科目比較擅長,但是教學品質很難長期和這些龐大的機構抗衡。

相信術業有專攻,相信社會化分工都在趨向更加合理,應該成為社會通識。

三、家長要實作自我價值,不能始終和孩子繫結在一起

這一點也是 @高風 在回答中提到的,孩子是會長大的,當孩子長大以後,家長的自我價值如何實作?

就像我們曾經抱怨過的那樣,家長們要求我們初中高中不能談戀愛,然後大學畢業以後忽然就期待我們結婚、就業一條龍,變化之大實在讓人無所適從。對於家長們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前面十幾、二十年都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等到孩子終於自立以後,讓家長們重新去實作自我價值,發掘人生的意義,他們也會不適應——習慣的力量已經讓他們失去了自我。

如果家長和孩子仍然持續繫結,要麽家長監護欲極強,把孩子培養成無法脫手的巨嬰,要麽一方覺醒、不斷試圖逃離、最後導致關系破裂,大機率沒有第三條路。很多的文學作品裏都寫過這種家庭教育的悲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而根據美國教育部在20世紀90年代末做的一個大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ECLS(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顯示,對孩子的成績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父母本身對孩子做了什麽,而主要取決於父母是什麽樣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放棄了自我,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追求的話,很可能效果恰如其反。

所以,無論是從職業發展、輔導品質還是家長和孩子的身心健康角度來說,我都不建議家長專門辭職在家輔導孩子功課。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道路。對於家長來說,學習如何做更好的家長,該放手的就放手,也同樣任重而道遠。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