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南韓特派記者 莽九晨】據南韓【亞洲日報】24日報道,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產業鏈結構重組過程中,南韓在芯片、電池等產品所需核心礦物上對華依賴程度不降反升。
南韓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24日釋出的【焦點報告】顯示,2023年南韓在芯片核心原材料上對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的依賴程度上升。例如,南韓企業制造芯片用矽片所需的原材料多晶矽對華進口依賴度由2022年的68.8%升至75.4%。同一時期內,套用於芯片拋光材料中的稀土類、用於制造芯片金屬路線和金屬電極的鎢對華進口的依賴度分別上升2.1和0.4個百分點。套用於下一代半導體中的鍺、鎵對華進口依賴度分別上升17.4和20.5個百分點。六大核心原材料中,僅有一項對華進口依賴度下降。報告還顯示,南韓芯片原材料最大的進口依存國家為中國。特別是中方自去年8月和12月先後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後,南韓對自華進口的依賴程度不降反升。
與此同時,南韓企業一些關鍵產品的中國工廠生產比重在上升。南韓【中央日報】25日報道稱,三星電子快閃記憶體產品的中國西安工廠生產比重持續上升,在2021年為29%,2022年為36%,2023年為37%,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40%。 對此,研究所就未來供應鏈政策的走向提議,「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政策設計和績效跟蹤的資訊系統」,並強調「產業政策的設計應考慮到主要國家的走向和國內經濟及產業優勢,以確保其與國家利益掛鉤」。
據【南韓時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南韓對華貿易逆差為54.3億美元,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這主要歸因於南韓今年前5個月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達到186億美元,同比增長36.8%。報道稱,盡管由於在美國投資的南韓汽車和芯片制造商獲得了美國政府根據【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提供的補貼,南韓更傾向於增加對美國的出口,然而東協+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表示,中國仍是南韓主要出口市場。如果美國繼續向南韓施壓,要求其限制向中國出口關鍵技術,比如要求南韓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和相關裝置,南韓的出口收入可能會大幅減少。#百家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