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9月25日起停止對台灣34項農產品免關稅待遇,引發島內強烈關註。
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
據台灣【中國時報】19日報道,中國財政部網站18日釋出兩岸第三波中止關稅減讓計畫,宣布自9月25日起停止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征進口關稅政策。財政部表明,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采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隨後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強烈支持」,他說,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於2005年8月1日和2007年3月20日起,分兩批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征進口關稅,有力幫助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台灣農漁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但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陳斌華表示,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
18日晚間,台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發新聞稿表示「非常遺憾、強烈抗議」,還稱「早有準備」,已采取多項策略,使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的金額占比下降。台「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34項農產品不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早收清單上,恢復課征關稅後,以2023年出口至大陸的情況來看,關稅評估約增加107萬美元,受影響最大的是釋迦和柚子,特別是去年恢復輸入大陸的釋迦。據統計,今年截至6月,台灣釋迦已售至大陸6080噸、1790萬余美元,目前適逢釋迦采收之際,恐怕會影響後續銷陸情況。
國民黨19日表示,民進黨執政以來對大陸只有對抗與仇恨、沒有善意與交流,更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還不斷破壞既有的政治默契,造成兩岸關系惡化,損及基層農民權益,而民進黨當局始終無法正面積極地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謂極不負責任。「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則質疑,「農業部」聲稱大陸早已片面采取非關稅貿易障礙措施影響台灣農產品,因此台灣損失有限、影響可控,這一說法「有點何不食肉糜。」
「對台灣經濟沖擊很大」
盡管民進黨當局說得輕描淡寫,但是島內普遍認為大陸此舉對台灣影響不小。台灣聯合新聞網18日稱,本次停止執行免征關稅的台灣各項產品將恢復5%到20%不等的關稅,其中鳳梨釋迦、蓮霧、楊桃、棗、柿子、枇杷等關稅將恢復最高的20%,文旦柚恢復12%的關稅,鮮檳榔、鮮椰子、鳳梨等則是10%。
台灣風傳媒19日稱,近兩年來,大陸已連續三波對台采取經濟措施。第一批宣布中止ECFA部份產品關稅減讓是在2023年12月21日,涉及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第二波134項產品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等,稅率恢復到1%至12%,影響台灣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如果加上首波中止計畫合計近120億美元,占ECFA早收產品出口金額已近八成。這次第三波農產品涉及34項,也就是說,累計已有180項產品被中止關稅減讓。文章直言,這對台灣經濟沖擊很大。
「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聯合新聞網19日稱,本次停止執行部份台灣農漁產品免征關稅政策,不免讓人想到大陸去年就台灣地區針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其後認定台當局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存在不平等貿易壁壘。台灣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認為,這次取消關稅不完全是貿易壁壘調查所致,而是因為兩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且台灣確實對大陸采取了不對等制度。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勛表示,兩岸ECFA的十年期限已過,當然應該回歸WTO正常的關稅體制。
台灣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認為,這應該是大陸在回應台灣高層所發出的訊號,包括賴清德最近一連串針對兩岸關系的說法,以及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台北安全對話」發表的相關演講、民進黨當局針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相關論述等。
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此前台灣農漁產品輸入大陸幾乎都是免稅,如今由於民進黨持續不斷加碼「聯美抗中」,兩岸關系越發緊張。台灣從大陸獲得的巨額貿易順差被民進黨當局大肆揮霍,購買美國武器,大陸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台北青年王先生表示,大陸從台灣地區輸入農產品,並不是因為沒有貨源,而是希望幫助台灣發展經濟。但這些年民進黨當局一再破壞兩岸經貿往來,大陸停止對部份台灣農產品免征關稅,是要讓台灣民眾進一步看清兩岸目前不對等開放的經貿關系,「可以預見,台灣農產品失去關稅優惠將導致對大陸出口量銳減」。台灣宜蘭蘇澳劉姓漁民表示,大陸是台灣農漁產品最大的外銷市場,如果失去大陸市場,台灣冰鮮白帶魚整體出口產值必然要承受沖擊。他呼籲民進黨當局盡快與大陸商談解決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