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我說,董宇輝的語錄本質上還是屬於精神雞湯會不會有人罵我?
那麽為什麽他說出口的精神雞湯就容易被大家接受,願意被洗腦,願意去共情呢?
當年馬雲在最開始說雞湯的時候是不是一樣被奉為圭臬,捧上神壇?後來為什麽就不喜歡甚至厭惡呢?
心靈雞湯沒變,只是餵雞湯的人不同,得到的結果就千差萬別,若是有一天,你們也聽夠了董宇輝的心靈雞湯呢?
喝雞湯的人是同一波,為什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呢?廚子不一樣,所以味道就有分別嗎?董宇輝的雞湯,歸根結底還是雞湯啊?
我若是要說,弱者共情弱者會不會更被罵?因為馬雲與我們有階級差異,有現實上的割裂,所以無法感同身受,對嗎?
人只能橫向或者向下共情,因為大夥處於同一階層,無法向上是因為你想象不出上層社會的生活會有什麽痛苦。
苦難,痛苦,災難,平庸,疾病,失敗,等等負面情緒才是共情的土壤,所以我要是說,未來董宇輝成功那一刻,大家處於不同的階層,你們對他一樣會棄之如敝履,信嗎?
雞湯依舊是雞湯,廚子不同,味道不同,有人喝之如甘露,有人偏偏說雞湯裏有毒。
人都不喜歡被教育,卻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不喜歡聽上位者的「哼哼教導」,卻喜歡傾聽失敗者的故事。
雞湯依舊是雞湯,喝的人不同而已。
雞湯依舊是雞湯,做的人不同而已。
我不喜歡「被治愈」這個詞兒,聽一段話,看一段文字,欣賞一下美景,精神上的創傷就被治愈了?
然後再創傷在治愈,在創傷再治愈,反反復復,那不是精神病嗎?
能被治愈屬於無病呻吟,過於矯情。
雞湯依舊,但別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