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原創」提升脫貧人口的勞動技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4-10-11新聞
作者 余鋒 曲靖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這是脫貧攻堅後社會各方在不斷思考也在持續解決的問題。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能夠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有助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有助於提高脫貧人口的勞動技能。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提高脫貧人口的科技素養。隨著先進的科技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與普及,脫貧人口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科技資源和資訊,透過學習和掌握這些新的科技知識,脫貧人口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套用現代科技,提升他們的科技素養,進而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生活品質,有利於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使生產過程更加高效。傳統的生產方式,往往依賴於人工操作和經驗判斷,容易出現誤差和不穩定性,功能單一、效率低下,不利於脫貧人口增加收入。新質生產力的引入,要求脫貧人口具備更高的技能水平胡專業知識,以適應新的生產方式。因此,脫貧人口在參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能夠透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勞動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就業環境。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鼓勵脫貧人口積極參與創新活動。新質生產力模式註重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透過引入新技術、新裝置和新工藝來實作這一目標,鼓勵脫貧人口積極參與其中,脫貧人口有了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有助於更新脫貧人口的思想觀念。一是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輸血式扶貧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如政府撥款、社會捐助等的輸入來直接解決貧困問題。輸血式扶貧能夠迅速緩解貧困地區的燃眉之急,但往往治標不治本。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使脫貧人口清醒地認識到造血式扶貧更加註重激發他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幫助他們建立自我發展的機制和能力。造血式扶貧透過教育、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水平胡就業能力;透過產業扶持、市場開拓等手段,促進脫貧人口的經濟發展和自我迴圈;透過政策引導、制度創新等措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二是從多元幫扶到市場化的轉變。多元幫扶階段,政府扮演著主導者和推動者的角色,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有利於脫貧人口快速脫貧,但存在一定的返貧風險。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市場競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透過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使脫貧人口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三是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在農業發展理念上,傳統農業往往只關註產量的提高,而忽視了農業的多功能性和綜合性;現代農業則強調農業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的有機結合,追求農業的全面、協調、永續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上,傳統農業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現代農業則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林業、漁業等多個領域。
[本文系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計畫「滇桂黔石漠化片區規模性返貧風險及其防範研究」(計畫編號:23BKS184)、曲靖市社科聯·曲靖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聯合專項重點計畫「新時代縣鄉條塊關系協同治理研究」(計畫編號:ZSLp023ZD0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