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隊在冬青奧會表現鼓舞人心——訪國際奧委會委員於再清、李玲蔚

2024-01-28新聞

新華社南韓江陵1月28日電(記者姬燁、陸睿、韋驊)第四屆冬青奧會正在南韓江原道舉行,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於再清和李玲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隊取得的成績鼓舞人心,體現了北京冬奧會對後備人才培養的積極帶動作用。而冬青奧會這一屬於青少年的奧運賽事在辦賽規模、計畫設定、文化教育等方面還有調整最佳化的空間。

談中國隊:成績鼓舞人心

江原道冬青奧會是北京冬奧會後,中國首次組隊參加冬季計畫國際綜合性運動會。賽程過半時,中國隊的獎牌總數就已超越過往兩屆賽事;截至1月27日,中國隊共獲得5金8銀3銅,獎牌總數暫居第一,金牌榜暫居第四。

1月25日,潘寶碩(左)/劉昀琪在競速滑冰混合接力決賽後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於再清表示,這次冬青奧會確實實作了高水平競技的目標,從成績上看各隊表現普遍高於上屆。中國體育代表團也是如此,在賽程過半的時候成績就已經超過上屆,這一成績鼓舞人心。

李玲蔚也認為,中國隊在本屆賽事的亮眼表現與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和冬季計畫人才培養緊密相關,這一成績也將對中國冬季計畫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談「兔子戰術」:體現青奧特色

在短道競速滑冰女子1500公尺決賽中,中國選手楊婧茹和李金恣成功運用「兔子戰術」,奪得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本屆賽事的首金。這對中國短道競速滑冰「萌妹子」把對手滑懵圈的同時,也和「兔子戰術」一起火熱「出圈」。楊婧茹在隊友的掩護下成功套圈大部隊,在隊伍的「最後一名」沖線奪冠,其他隊伍的選手在比賽尾聲竟然忘記已被「兔子」楊婧茹套圈,紛紛在倒數第二圈沖刺……

1月20日,中國選手楊婧茹與李金恣(右)在短道競速滑冰女子1500公尺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對於這次「兔子戰術」的成功運用,李玲蔚說這恰好體現了青奧賽事特點:初登奧運舞台,14至18歲的青少年運動員缺乏經驗、難免緊張。

「在冬青奧賽場,有些被看好的、預期較高的,不見得就一定拿到好成績,反而有些沒被看好的會有所斬獲。」李玲蔚說,「對於中國隊成功運用‘兔子戰術’的兩人來說,無疑是一次經驗的積累。而對於那些失敗的人來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會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

李玲蔚是世界羽球史上第一個集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全英錦標賽和世界系列大獎賽總決賽金牌於一身的女子單打運動員。她希望年輕運動員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面對失敗,因為競技體育沒有天生的冠軍,每一個冠軍都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其實競技場如同人生一樣,最關鍵的就是如何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面對未來。」

1月21日,李金恣(右)和楊婧茹在短道競速滑冰女子1000公尺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於再清表示,冬青奧會是參賽者追逐冬奧會夢想的開始,希望他們將來夢想成真,取得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的參賽資格並奪得獎牌。

談青奧未來:仍有最佳化空間

從2010年的新加坡到2024年的南韓江原道,三屆夏季青奧會和四屆冬季青奧會展示了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但在影響力、商業價值等方面無法與奧運會和冬奧會媲美的情況下,青奧會和冬青奧會將走向何方,要如何融入奧林匹克運動的整體改革?

對此,於再清表示,冬青奧會因為是青少年參加的運動會,水平無法與冬奧會相比,故電視轉播價值相對不高,免費觀賽是共識,沒有門票收入。贊助企業沒有太多興趣,導致舉辦經費不易籌措,面臨諸多困難。但是,目前情況還好,很多國家或地區對申辦冬青奧會仍然有興趣。

1月27日,肖思雨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高臺預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李玲蔚說,這一賽事在辦賽規模、計畫設定、文化教育等方面還有調整最佳化的空間。首先,青奧會和冬青奧會的定位與奧運會、冬奧會並不相同,賽事相當於青少年運動員走向奧運舞台的一個台階。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許多奧運冠軍都是從這個平台走過來的。這一定位也決定了青奧會和冬青奧會更要節儉辦賽、精簡規模。

其次,體育與文化、教育的融合是賽事一大特色。本屆冬青奧會比起夏季青奧會,在體育與文化、教育的融合方面的規模相對小一些,再加上冬季天氣寒冷,這次很多文化教育活動在冬青奧村進行,便於運動員去體驗,同時相關計畫對於青少年未來的發展也很有貼近性。

第三,面向青少年,意味著青奧會和冬青奧會從誕生之初就被深深打上了「創新」的烙印,是新計畫、新規則的「實驗室」。與此同時,舉辦青奧會也是檢驗辦賽能力的「試金石」。李玲蔚說,青奧設項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跟著奧運的設項趨勢,另一種是不完全跟奧運計畫匹配。在她看來,設項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1月27日,中國選手龔長玉婷(右)和許博康在冰壺混合雙人迴圈賽中。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她以江原道冬青奧會為例說,本屆冬青奧會的九個場館中,有七座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場館。「如果冬青奧會的計畫是一個全新的、有別於冬奧會的計畫,那麽從場地建設、執行團隊等各方面來看,費用和成本其實是增加的,而且也不能確定這一創新在未來能否套用到成年奧運會,因此大家對青奧計畫設定的創新還是有不同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