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網紅城市,沒有挺過2024年

2024-12-18新聞

互聯網並不是萬能的,近乎零門檻的網路討論,所塑造出的「聲名遠播」,實在無法期待過高。

撰文丨青柳

網紅城市,一個曾經非常紅火的詞匯,似乎已經失聲了。

現在我們列舉網紅城市,似乎除了淄博、哈爾濱、天水之外,已經很難舉出多少新晉成員。而上一個比較有辨識度的網紅城市天水,也已經是今年3月前後的事了。

再之後, 似乎也有個別城市來到了「網紅城市」的門檻前面,但始終沒有跨過去。

菏澤,因為「群魔亂舞」的火車站廣場被密集圍觀了一陣,隨著「管理到位」迅速啞火;開封,因為招待夜騎的鄭州大學生火了一陣,隨著遍地單車、引發廣泛吐槽後,又淡出了視野。

曾經那個動輒掀起全網熱度的網紅城市,似乎已經消失了。經歷了一陣陣熱鬧,又再次回到了自己「X線城市」的分類,安分了起來。

01

首先人們應當明確,網紅城市是怎麽出現的?

如今復盤,這些網紅城市的出現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大學生的特種兵旅遊發現了淄博,冰雪大世界的紛紛擾擾突然讓哈爾濱被關註到,一碗特別的麻辣燙帶火了天水,網紅郭有才讓人們了解了菏澤,等等。

但顯然,僅僅這種散狀分布的熱點,尚不足以凝聚一座城市的熱度。之後一個常見操作是,地方相關部門下場,帶動本地網民營造出了巨大的聲勢。

官方文旅帳號開始釋出訊息,相關資訊遍布熱搜,迅速補齊包括公交、場地等基礎設施,甚至會高調介入旅遊糾紛、對宰客行為「痛下狠手」……而這,才是這些網紅城市的發展路徑。

這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特征, 即網紅城市的話題,都有很明顯的「政績視角」,即它必須為城市帶來一種具象的、可供匯報總結的成績。

這毋庸諱言,而且也是正常的。當地的文旅部門,當然有推介所在文旅資源的責任。這些部門發揮能動性,試圖推動文旅產業彎道超車,這是分內之事。

正如網民常掛在嘴上的,「地方文旅太卷了」,「卷」恰好說明了一種競爭的本質:各地文旅都需要想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的成績出彩。

而如今人們看到網紅城市降溫,也不能忽視這樣一個視角——即網紅城市本身的激勵內容,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02

現在不僅人們找不到接力全網熱度的網紅城市,連上一代網紅城市的光環也開始褪色。

以十一假期為例,有媒體統計,江門、淄博、榕江、哈爾濱、開封、天水等一批2023年以來新晉的網紅文旅城市,在各個旅遊平台的各種榜單上集體「消失」。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網紅城市已經雕零,而是增速開始乏力。

2024年國慶期間,哈爾濱市共接待遊客同比增長13.60%,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7.40%。而在五一假期,這兩項數據的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5%和71.7%。

淄博也類似,2024國慶假期首日,淄博站發送和到達旅客約在3.2萬人次。2023年4月淄博燒烤熱度較高時,淄博站曾創下日發送和達到旅客合計近8.4萬人次的歷史紀錄。

這倒未必是這些城市本身「出了什麽問題」,而是自然的邊際效應遞減——人們的新鮮感、關註度,必然會逐漸冷卻,回歸正常曲線。

對於地方來說要始終維持熱度,必然是相當困難的。 一時造勢容易,但長久的「霸榜」卻不現實。這種長線的工程,對於地方來說絕對是精力和資源的雙重考驗。

而且短暫的過熱之後,後遺癥也是明顯的。比如一些以美食出圈的城市,事後不少被曝出「倒閉潮」,到處是「旺鋪招租」。這種遺留問題,也會相當程度地動搖打造網紅城市的積極性。

這是一個內在問題,即網紅城市高度依賴於輿論熱度,而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熱度恰恰是極難保持的。這種內在的張力,會大幅提高網紅城市的「維護成本」。

03

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網紅城市在整體經濟格局裏的位置,它實際的經濟價值究竟幾何?

真相可能有點反直覺。

以淄博為例,2024年一季度,GDP增長速度為4.5%,名義增長速度2.67%,均為全省倒數第一,低於山東省平均水平。

同樣地,2024年一季度,哈爾濱GDP實際經濟增速僅3.7%,低於大連、沈陽、長春;甘肅天水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長4.3%,低於甘肅全省5.9%的平均水平。

這並不是說這些城市發展文旅走錯了,城市發展當然有種種因素的作用。但這也多少說明,動輒幾億的互聯網閱讀數據,撲滿熱搜的城市熱點,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直觀的收益,互聯網熱度的「經濟轉化率」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高,「潑天的富貴」也不是誰都能接得住的。

事實上,即便將視野局限在文旅產業,網紅城市究竟有多少價值,也頗可以打個問號。 還以2024年的十一假期為例,從遊客量看,河南、安徽、遼寧、廣東和四川等5省接待遊客數量突破5000萬人次;從人均花費看,上海以1445.29元居於首位,海南、浙江、新疆、北京和湖南緊隨其後。

這份榜單,你看不出多少新奇的點——這幾乎和人們常見的圖景類似,人口大省、經濟發達的地區,也有著相匹配的文旅數據,網紅城市似乎對整體格局沒有多少影響。

網紅城市的影響力似乎被高估了,當真相被揭開了之後,這就很容易讓地方喪失打造網紅城市的動力。即便一時熱鬧非凡,但如果在整體成績單中幾乎忽略不計,當然會讓地方覺得空虛。

這可以部份解釋何以在今年下半年之後,網紅城市逐漸淡出視野。經歷了這兩年的觀察,網紅城市的成本投入比已經越加清晰,它能帶來多大的效果,已經到了可以檢驗的時候。

而結果,大概沒那麽令人滿意。網紅城市的降溫,本質上是造勢熱情的冷卻。

04

網紅城市消失,未必是個壞事,這至少驗證了一條路徑的成色:它目前還沒有辦法承載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層級的潛力。

其實從常識來說,人們也很難相信會有一個發展模式,能起到時空壓縮的效果,將一些非傳統的城市瞬間帶入一個新的發展境界。

只不過,過去互聯網提供了一種幻覺,似乎轟轟烈烈的熱點,就是財源滾滾的收入,只要有天量的話題討論,經濟效益就必然可觀。

現在,這種互聯網幻覺應該被戳破了。

洶洶輿論,並不必然和經濟價值等價,人們的網路參與只需要一種熱情即可,而真正的經濟價值,卻要復雜得多。

法治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程度、人均收入高低,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說,這些恐怕都遠比一種網路熱度帶動的文旅消費要更重要。

事實上,網路上也早有分析指出,一些網紅城市之所以經濟數據不夠亮眼,並不是文旅相關產業沒有進步。而是相比於「工業增加值」之類更加硬核的指標,貢獻度實在是有限,一旦這些根基疲軟,文旅消費根本無力回天。

這裏並不是否定推動文旅的意義,文旅發展當然也很重要。但城市終究是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底色與積澱如何,才有根本上的定義能力。 互聯網並不是萬能的,近乎零門檻的網路討論,所塑造出的「聲名遠播」,實在無法期待過高。

所以,網紅城市消失,其實也有一點好處:至少會讓地方回歸腳踏實地,而不是一味迷信敲鑼打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