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挺
科學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國家和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是實作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新時代科普高品質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高,科普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步伐加快,以科普高品質發展助推高水平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更加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為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開創科普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健全「黨的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工作機制,大力培養高水平科普人才隊伍,加強科普供給側改革,以科普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突出引領性。提升科學素質,對於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牢牢堅持黨的領導,突出科普的價值引領,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普工作全過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內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作創新發展的兩翼」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抓住制約科普高品質發展的「牛鼻子」問題,從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發揮科普的價值和功能。
註重科學性。科普是一門大學問,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推動科普高品質發展,要把握好科普內容和方式的科學、權威、精準,把握科普的群眾工作、社會工作規律,建設好社會化協同、數位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國際化合作的新時代科普生態。把握好新時代新征程科普的內涵、理念、機制、方法,強化科普在終身學習體系中的地位,致力於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把握融合性。科普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強化全社會的科普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領導責任,各類學校和科研機構要強化科普工作責任意識,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強科普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要堅持統籌協同,樹立大科普理念,推動科普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科普與文化、藝術、旅遊、體育等融合發展,實作「科普+」和「+科普」,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拓展開放性。當前,中國正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強人民科學素質的經驗做法,推動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繁榮世界。面向未來,我們要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加緊密的科普國際交流,拓展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台,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交流互鑒。
(作者為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