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袁全)在傳統商業觀念中,企業在初創階段往往會「精打細算」地把資本投放在服務、行銷等收益快的領域。但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創業公司重視創新成果的保護,願意把資金資源投入到報酬期長、但價值更高的智慧財產權上。
1月11日,北京鷹瞳科技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體驗公司研發的一款智慧眼底照相機。新華社發
除了幾台人工智慧輔助的眼底照相機,北京鷹瞳科技公司最驕傲的「業績」就是有布滿一整面墻的專利證書。成立於中關村的8年時間裏,這家醫療器械初創企業獲得了500多項發明和外觀設計專利。即便是在疫情肆虐、盈利艱難的時期,企業也安排了相當一部份投資用於智慧財產權的管理。
2020年8月,鷹瞳公司研發的AI診斷軟體透過國家藥監局的批準,可在醫療機構協助醫生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公司還與大醫院進行科研合作,其研究成果屢屢登上國際學術期刊。
「專利的授權提升了我們投標時候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公司盈利收入作出了巨大貢獻。」公司副總裁吳曉磊說。
在他看來,智慧財產權是企業吸引外界投資的重要砝碼,同時,企業透過營運,也可將這些無形的資產轉化為有形的財富。
2023年12月15日,工人在江蘇省長城汽車泰州智慧工廠生產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發(湯德宏攝)
「價效比高」曾是長城汽車開拓市場的最大有利競爭之一,但公眾不了解的是,這家國產汽車品牌的專利數量已連續幾年位列中國民營車企第一。這背後是公司每年有近億元的專項經費用於智慧財產權工作。
為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長城汽車近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高汽車效能,提升工藝水平,尤其在新能源、智慧化等領域收獲多項創新成果。
2023年公司推出的一款越野車不僅獲得中國外觀設計專利金獎,還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銷量已超28萬台,利潤近200億元。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許多民營企業都在「知產」上遭遇過「成長的煩惱」。長城汽車的外觀設計曾在參加歐洲行業展會時受到質疑。而10年前,同樣以「高價效比」聞名的國產手機品牌也在海外遭遇專利糾紛。
嘗到苦果,讓企業明白成本的競爭要轉為「知產」的競爭。重視研發、保護創新,才是企業實作永續發展的出路。
騰訊集團副總裁、副總法律顧問江波在2023年中國智慧財產權年會上發言時說,自2020年起,騰訊研發開支已經超過1800億元,與此同時其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也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位居第二,實作了創新投入與專利授權曲線的完美契合。
江波還用了一個數學演算法的比喻:「如果說科技創新是加法,智慧財產權就是乘法,利用好智慧財產權的乘法效應,可以創造永續的社會價值。」
企業積極投資「知產」的同時,國家也在持續加強智慧財產權立法工作,完善專利法、商標法的修訂,並對專利侵權等違法行為從嚴懲處。相關政府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援助力度,透過建立維權和糾紛應對中心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這些努力得到了國際認可。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達到第12位元,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特別是在其評選的第二屆全球獎中,7家中小微企業獲獎,中國占兩席,再次位居各國之首。
2023年7月6日,在瑞士日內瓦,與會者在中國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系列活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主場活動上參觀圖片展。新華社記者 連漪 攝
智慧財產權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附加值」。北京醫藥企業五和博澳在研發降血糖創新藥的同時,助力廣西河池地區脫貧攻堅。
公司的核心產品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桑枝總生物堿。該藥品是以桑枝為原料,經提取、分離、純化得到多羥基生物堿這一有效成分。這款歷時21年研發出來的創新藥已獲得50多項專利授權。
公司在廣西河池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是因為當地桑樹資源豐富,種植面積接近100萬畝。但河池分布著多個貧困縣,在過去種桑養蠶是當地的主產業之一,桑葉用於養蠶,而大量桑枝因「無用」被丟棄在田間地頭。
以桑枝為原料提取生物堿讓桑枝變廢為寶。五和博澳公司發展部總監蔣靈敏說,藥品在2020年獲批上市後,制藥產業鏈為河池當地桑農每畝增收30%至40%,即每畝增加800元到1000元的收入。
「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科技創新」的公益廣告近期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這句話已成為中國企業的發展理念。蔣靈敏說,企業會繼續加大智慧財產權投入,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