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城管委會獲悉,近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受邀參加由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一帶一路」「無廢城市」建設與高品質發展培訓班,向來自柬埔寨、斯裏蘭卡、尼泊爾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代表,分享在「無廢城市」建設領域的經驗做法與創新成果。
作為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態城在國際合作、體制機制、計畫建設、綠色文化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範模式和創新做法。在培訓班上,生態城系統闡述了在探索「無廢」國際合作、推行垃圾分類、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固廢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亮點與成效,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分享「無廢經驗」。
記者了解到,「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生態城不斷深化同國際城市間交流合作,因地制宜打造獨具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模式,如成立中國-新加坡「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和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國家發展局定期召開工作推動交流會議,不斷加強交流合作,探索制度創新;與日本鐮倉、龜岡、京都搭建友好交流平台;出台系列固廢管理細則,全力助推「無廢城市」建設;依托中新合作優勢,編制生態城無廢總藍圖,對「無廢城市」建設進行長遠規劃;積極引進瑞典、南韓、新加坡等國家的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垃圾收集壓縮工藝、有機垃圾厭氧發酵工藝、有機垃圾生物處置工藝,並開展國際工程計畫合作。
綠色道路怎麽走?「無廢城市」怎麽建?指標體系是「導航儀」。早在生態城開發建設之初,中新雙方專家團隊就聯合編制了【中新天津生態城指標體系】,率先用定量的方法明確了生態城的發展目標,為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指標體系不斷根據區域發展升級最佳化。
在指標體系基礎上,生態城「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應運而生。該指標涵蓋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群眾獲得感五個方面,透過數據助力解決短板弱項問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與此同時,生態城還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實名制,構建多方聯動督導機制,為垃圾分類提供制度保障;實行「生態卡」生活垃圾分類獎懲機制,進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和準確率;上線「碳積分」制度,以精準化、視覺化、可析化的方式,引導企業和居民切實加入碳減排行動;開展一系列「無廢城市」理念宣傳和公益活動,營造全民共同參與建設「無廢城市」的良好氛圍。
為助力「無廢」機制平穩執行,生態城依托智慧城市架構體系,搭建起固廢智慧化管理平台、無廢城市資訊管理平台、場景套用智慧平台等,切實提升「無廢城市」數位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此外,為加快「無廢城市」建設,生態城還制定了【無廢細胞建立實施方案】,從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打造了一批「無廢細胞」。以「無廢景區」天津方特歡樂世界為例,景區門票線上化率達85%以上,每年節約紙張約20.4噸,設定700余處分類垃圾桶,分類收集生活垃圾。據統計,目前,生態城「無廢機關單位」「無廢社群」「無廢酒店」「無廢公園」「無廢工地」「無廢商場」「無廢學校」的建立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區域內「無廢場景」遍地開花。
下一步,生態城將以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為引領,圍繞構建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探索建設能復制、能實行、能推廣的城市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