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誰打退了突厥的數十萬精騎?——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實故事22

2022-08-11新聞

前言:歡迎挑錯,但不要空談和跑題,請具體說明,此文哪一句話錯誤。

第一節 突厥攻占了天險雁門

我們上一回說到,唐朝一場大戰,滅了蕭銑,緊接著第二年,又迎來了一場生死大戰。

戰役18)公元622年抗擊突厥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突厥再次侵唐。頡利可汗總結了去年的失敗,不敢繞過險關重鎮直撲關中,那樣太危險了,是首先與高開道、苑君璋等諸侯一起,強攻雁門。上一回說了,雁門就是代州,代州總管是李大恩。並州總管劉世讓進入雁門,和李大恩一起守城。頡利攻打一個多月,沒有攻克,在三月退走。【資治通鑒·唐紀六】:「並州總管劉世讓屯雁門,頡利與高開道、苑君璋合眾攻之,月餘,乃退。」

這裏史書又抹去了太子。唐軍不可能派普通將領,去抵抗突厥可汗的親自進攻。

但是在四月二十一日,頡利和劉黑闥結盟,合圍、占領了雁門,殺李大恩,然後突厥攻打定州(河北保定)不克,暫退。補充兵力後,突厥兵分兩路,頡利可汗帶領東路軍,從雁門深入山西省。突厥的西路軍攻打寧夏、甘肅。唐朝派李建成、李世民做統帥,抵抗突厥。

突厥的東路軍兵力,史書有很多記錄。【舊唐書·突厥上】說:「(武德五年六月)頡利復自率五萬騎南侵,至於汾州時頡利攻圍並州,」

【新唐書·突厥上】說:「(頡利)乃率十五萬騎入雁門,圍並州,」

【資治通鑒·唐紀六】說:「(八月初七)丙辰,頡利十五萬騎入雁門,己未(十日),寇並州,別遣兵寇原州。是時,突厥精騎數十萬,自介休至晉州,數百裏間,填溢山谷。」

綜合分析:東路軍的兵力,是不斷集結、不斷增多的。六月,頡利可汗從蒙古高原剛出征時,帶的兵力是五萬;到八月初七進入雁門時,增兵到十五萬;八月底到達介休和晉州之間時,增兵到數十萬。唐朝的晉州,位於現在山西的臨汾市,不是河北石家莊的晉州市。

突厥的西路軍兵力,各書記錄都相同,「(頡利)又遣數千騎西入靈、原等州。」西路軍只有幾千騎兵,靈州是寧夏吳忠市,原州是寧夏固原市。

東路是突厥的主攻方向,由頡利親內建兵。關鍵問題是,東路的突厥主力,為什麽退兵?

【資治通鑒】說了原因:李淵派一個使臣,官職是太常卿,姓名是鄭元璹(讀音:熟),去見頡利。鄭元璹譴責頡利,違背了唐突之間的結盟條約,搞得頡利頗為慚愧,帶兵撤退了。「元璹見頡利,責以負約,與相辨詰,頡利頗慚……引兵還。」

你認為可能嗎?

第二節 頡利為什麽退兵?

絕對不可能。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參見前文,對突厥前三次入侵的介紹,突厥是強烈想吞並華夏,為此,已經喪失了兩位可汗,頡利可汗自己被擊退一次。現在再次傾巢出動,怎麽可能因為你譴責幾句,就退兵呢?

我拿【神雕俠侶】的一個類似情節,給大家參考。蒙古以前和宋也有盟約,合作滅金,滅金後蒙古侵宋,郭靖也是譴責忽必烈,要求他撤兵。忽必烈回答:「不可能。侵宋是全體蒙古人的利益和意誌,如果我答應撤兵,那我根本走不出這個營帳,就會被刺死。」這雖然是小說,但道理是對的。

那麽,突厥主力為什麽退兵?【資治通鑒】寫得很清楚:在鄭元璹出使前,李淵早就派兩個兒子抵抗。然後,八月十二日,李淵召集群臣開會,確定了對付突厥的方針,「擊之,既勝而後與和」。【舊唐書·本紀卷一·高祖】說得更直接:「遣皇太子及秦王討擊,大敗之。」

看清楚三個字:大敗之。

【新唐書·突厥上】有一些唐軍包圍頡利、並激戰的敘述:「李子和以兵趨雲中,掩可汗後;段德操出夏州,狙其歸。並州總管襄邑王神符戰汾東,斬虜五百首,取馬二千;汾州刺史蕭顗獻俘五千。」

唐朝的雲中,在山西大同市;夏州,在陜西榆林市靖邊縣。

顯然,唐和突厥的主力,在八月底,在山西的介休、晉州之間,發生了一場超大規模的戰役。唐朝圍殲突厥,勝,至少是殺傷突厥1/2以上,一二十萬人,才能說得上是「大敗之」,才能打痛它,所以它才退兵。這就是介晉大捷,和去年的汾陰大捷相同。

史書寫的斬首、俘虜數量,只是幾百、幾千,顯然是大大壓縮了。這麽一點損失,對於數十萬的大軍來說,完全不在意,不存在大敗之。

這就奇怪啦。唐朝打敗頡利,是很光榮的事情啊,為什麽要偽造一個原因、來遮掩勝仗呢?看唐初歷史,我們反復遇到這樣的問題。

而且,建成和世民做統帥,是其中的哪一個,打敗頡利?

第三節 太宗的「威名」

【舊唐書·突厥上】:「詔隱太子出豳州道,太宗出蒲州道以討之。」【新唐書·突厥上】:「於是太子建成將兵出豳州道,秦王將兵出蒲州道擊之」。兩者相同。

隱太子就是建成。豳州(豳的讀音:賓)就是現在陜西鹹陽市的彬縣,蒲州是山西運城的永濟市。由此看來,建成在西,迎戰突厥的西路軍;世民在東,迎戰頡利。是世民打敗了頡利。

但奇怪的是,兩本書寫道,世民沒有交戰,就讓頡利退兵了。「(頡利)聞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頡利聞秦王且至,引出塞,王師還。」

世民有這麽大的威名,打都不用打,就讓頡利聞風而退?頡利既然如此懼怕世民,當初又何必,要費這麽大的力氣,帶數十萬大軍來攻打唐朝?形同兒戲。而且,與「大敗之」等作戰記錄矛盾。顯然,這是假的。這是唐朝偽造的,頡利退兵的第二個原因。

而且,大敗頡利的唐軍統帥,也肯定不是世民。世民如果有這麽偉大的戰功,你認為,唐朝的史官會隱瞞嗎?絕對會描寫得,比滅王世充、竇建德之戰更加豐富。

我們再看看【資治通鑒】的說法,那麽,上述問題就迎刃而解:「命太子出幽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禦之。」幽州是北京,秦州是甘肅天水市。建成是在東,世民在西。打敗頡利的,是建成,不是世民。當時的東線戰場,不限於在山西,突厥還和劉黑闥聯合,戰場覆蓋了河北、北京。所以「幽州道行軍元帥」的職務很通順。

因為唐太宗想掩蓋大哥的功勞,所以在史料中偽造:1)因為鄭元璹譴責頡利,所以頡利慚愧退兵;2)因為頡利懼怕我,所以聽到我來了,就嚇跑了。第二個偽造,不僅僅是掩蓋大哥的功勞,還同時虛構自己的功勞。

史書有的地方,幽州是「豳州」(彬縣)的筆誤。但此處的幽州,肯定不是「豳州」的筆誤,真的是幽州。因為豳州和秦州都是在黃河以西。突厥的主力入侵黃河以東,唐朝的兩個元帥去抵抗,卻全部跑去黃河以西,你認為可能嗎?

確定了建成在東、世民在西,是不是能確定「建成在西(豳州道)、世民在東(蒲州道)」就是史書偽造的呢?不能。因為頡利敗退後,當年的戰役還沒有打完,在後一階段,兩兄弟的位置有可能掉換。這很正常!比如,武德八年頡利又來侵唐,就是25)滅突厥之戰,他先是在六月攻打靈州,在黃河以西;他被建成打敗後,八月轉移去攻打朔州,在黃河以東。

在今年戰役的後一階段,兩兄弟的位置是不是掉換了,需要具體分析。關鍵就是靈州之戰(寧夏吳忠市)。

第四節 換地再戰還是敗

【資治通鑒·唐紀六】:「九月,癸巳,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於三觀山,破之。」九月,世民在西路,帶領幾個將領打敗了突厥的偏師,其中有靈州總管楊師道。

接著:「(十一月初八)乙酉,封宗室略陽公道宗等十八人為郡王。道宗,道玄從父弟也,為靈州總管,梁師都遣弟洛兒引突厥數萬圍之,道宗乘間出擊,大破之。突厥與師都相結,遣其郁射設入居故五原,道宗逐出之,斥地千余裏。上以道宗武幹如魏任城王彰,乃立為任城郡王。」

後一階段,頡利命令郁射設,帶數萬兵力,在梁洛兒的引導下,攻打靈州。唐朝調整部署,靈州總管換為李道宗。結果李道宗大破突厥,並反擊,收復了華夏故土五原郡(內蒙古包頭市),擴張了一千多裏的地盤。戰鬥大致發生在十月。所以李淵表揚李道宗,勇武才幹如同曹操的兒子曹彰,並在十一月初八,把他封為任城郡王。

兩本唐書的【李道宗傳】,都有相似的記錄,所以確定,靈州勝仗是真實的。

不正常的地方在這裏:史書的語言表達,給人感覺,是李道宗獨立打勝仗。但不可能。憑李家的作風,大戰役必定要派太子、親王領兵。前一階段,突厥西路軍只有數千騎,李家都要派秦王去抵抗。現在,突厥的西路軍增加到數萬兵力,就更不可能,讓李道宗獨立領兵。這個元帥不可能是李元吉。當時李元吉在河北,對付另一個強敵劉黑闥,一直到第二年正月才獲勝。

統帥只可能是建成、世民。他們的位置如果沒有調整,那麽就是世民在西戰場,領導李道宗打勝仗。那麽唐朝的史料,絕對會大肆渲染世民的表現。哪個史官敢隱瞞,世民打敗突厥的大勝仗?

但是,翻遍史書,包括兩本唐書的【太宗本紀】,在武德五年十月的靈州之戰,都沒有世民的記錄。只能這樣理解:兩兄弟後來掉換了位置。建成轉移到西戰場,領導李道宗打勝仗。「建成在西(豳州道)、世民在東(蒲州道)」,是史書對戰役第二階段的真實記錄。唐朝史料不願意展示建成的功勞,所以語言表達,給人感覺,是李道宗獨立打勝仗。

第五節 整場戰役的回顧

我們現在總結:

公元622年四月,因為建成南下,攻打杜伏威(詳看第25回),所以唐朝在山西再次空虛。頡利與劉黑闥配合,在四月二十一日突然襲擊,攻占雁門。但他此次是偷襲,兵力不多,所以不敢立刻突入中原。他是派兵力向東,協助劉黑闥攻打定州,自己回去調集大軍。

六月,頡利帶著五萬兵力,再次南征,一路上聚集兵力,到八月初七,再次進入雁門,兵力增加到十五萬,包圍太原。八月底到達介休和晉州之間,已經深入中原了,增兵到數十萬。建成降服杜伏威後,趕回北方,設下埋伏,痛擊突厥。

農耕民族對付遊牧強國,絕對不能遠征沙漠,最好是誘敵深入,依靠主場有利地形,消滅其主力。戰國的李牧,就是用這個方法打敗匈奴。漢朝的馬邑之圍也效法,但誘敵的水平弱,被匈奴識破,所以失敗。唐朝成功了,但規模比李牧更大。

從作戰結果看,建成完全有力量,把頡利擋在太原以北,並收復雁門。但他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著重於消滅突厥的兵力。建成的膽子太大了,居然把突厥放入中原,除了太原等少數大城市外,廣大土地全部丟給突厥。誘敵誘到這個程度,有幾個人有這份氣概?

將星閃耀,心馳神往。

拼死殺出重圍後,頡利仰天長嘯,悲憤莫名,命令部下去攻打西邊的靈州。也許他以為,是因為東邊有高大的城池,所以失敗,也許他以為,唐軍主力是步兵,轉移不快。可是,建成也轉移到西線。結果突厥又大敗,反而遺失了五原,這才死心,結束了本年的戰役。

大家有沒有註意到:這一回,以及前幾回談竇建德,都提到了一個人,劉黑闥。他給唐朝帶來的麻煩,可不小呢。具體什麽樣的麻煩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