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理論學術動態導讀」堅持開拓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點

2024-07-15新聞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註全面深化改革、生態哲學知識體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來斌:堅持開拓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點】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孫來斌認為,堅持開拓創新,是黨百年奮鬥的重要歷史經驗,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堅持開拓創新,為完成中心任務、實作戰略目標增添動力。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從哲學上看,創新是人的創造性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是對既有認識成果和實踐成果的再利用和新創造,體現了發展這一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從歷史上看,兩千年前的中國先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發展壯大,靠的就是革故鼎新、求變圖強的創新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透過開拓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透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發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活力,透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築適應了經濟基礎發展要求。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堅持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強調要適應中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郇慶治: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的方向和路徑】
北京大學教授郇慶治認為,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的建構,並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以破解當今世界普遍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為使命任務,具有多學科融合發展等特征。生態哲學知識體系是多學科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應充分利用多學科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生態環境問題中發掘跨學科研究的交匯點、融通點,推動形成多學科交流對話、協同攻關的研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在多學科融合開發中探尋生態哲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問題、新框架,推動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另一方面,借助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的不斷發展,為生態文明相關學科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方法論支撐。堅持胸懷天下,構建具有國際引領力的話語體系。生態環境問題具有跨國界、跨地域的全球性特征,生態哲學研究以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生態環境問題為物件,具有鮮明的世界情懷。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哲學知識體系,需要開放式的交流交融。交流交融的前提和載體,是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領力的話語體系。中國生態哲學的話語體系,既要有濃郁的「中國味兒」,又要有鮮明的「國際範兒」,既體現中國生態哲學研究特有的理論觀點、價值觀念、文化特征,又易於被國際學界所理解、所接受、所認同。
摘編自【人民日報】
【武力: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對外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武力認為,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程中,就實作經濟高品質發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來說,中國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還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為破解困難,掃除未來發展的阻礙,必須汲取改革開放寶貴經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對外開放。中國在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和推動社會建設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同時要註意防範市場機制帶來的「馬太效應」、社會階層分化和收入差距擴大等難題,要在實作共同富裕目標過程中持續加強理論和實踐探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於世界許多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因此,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世界各民族開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此基礎上弘揚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共同富裕理念、生態文明理念、和平發展理念,以及與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企業文化、消費文化、創新文化、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國實作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障。
摘編自【北京日報】
【董振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董振華認為,堅持守正,牢牢守住根本原則不動搖,才能確保改革方向不偏航;堅持創新,善於順勢而變、隨勢而動,才能實作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堅持守正創新的前提是守正,就是始終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但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風險挑戰越來越多。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堅持守正創新的要求是創新,就是要以革命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離不開創新,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創新精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激發社會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也不能刻舟求劍、固步自封,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推動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