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3條」新方案出爐!全球招攬人才,上海浦東謀劃新一輪綜改試點

2024-01-23新聞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1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下稱【方案】)。其中提出,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賦予浦東新區更大自主權,支持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為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供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方案】的釋出無疑為浦東新區註入了新的活力。」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案】提出的23條改革舉措,不僅賦予浦東新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的更大自主權,更預示著一場深刻的制度變革。

「實施方案將促進浦東新區在未來開發中更靈活高效,能更好應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抓住機遇,實作更快更高品質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浦東新區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促進區域內的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朱克力說。

浦東,勇立潮頭

在總體要求中,【方案】提出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堅持開放合作、先行先試,堅持系統觀念、協同高效,堅持共建共享、精細治理,堅持依法依規、守牢底線。到2027年基本完成試點任務,制度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大的自主權將使浦東新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更加靈活和主動,有助於推動制度創新和政策試驗。」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浦東新區的競爭力和吸重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改革舉措的推進還將加強浦東新區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系與合作,提升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此次【方案】的釋出進一步明確了其在制度創新方面的先行先試地位。這意味著浦東新區將在更多領域進行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透過一系列改革舉措,浦東新區的國際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金融、科技、貿易等領域。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浦東。兩年後,國家批復設立浦東新區,明確了以浦東新區為龍頭帶動全上海以及長三角發展。2005年,浦東成為全國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30多年來,浦東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始終走在前列,不斷打造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桿。

2023年,浦東經濟社會執行總體平穩,保持了持續向好、健康發展的態勢。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8萬億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3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1.37萬億元,新設各類市場主體5.3萬戶、同比增長23.1%,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34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約2.6萬億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和試驗區,浦東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發展成就。劉春生表示,浦東是中國金融、航運、貿易等重要領域的中心之一,擁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同時,浦東還在科技創新、總部經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其開放政策和創新環境吸引了大量外資和跨國公司,促進了國內外經濟交流與合作。

「浦東新區自成立以來就承載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使命,是眾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金融機構的聚集地。」王鵬表示,浦東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領先於上海市和全國平均水平,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此外,浦東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等科技創新重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朱克力表示,浦東新區在上海乃至中國經濟開發中,一直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域。浦東新區的特殊之處在於其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匯聚了大量高端制造業、金融業、科技創新企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環境,使浦東新區在推動上海乃至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為加大規則標準等開放力度,打造制度型開放示範視窗,浦東將完善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功能,以及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動機制。

其中,在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方面,【方案】提出推進金融雙向開放,探索資本計畫可兌換的實施路徑;做好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相關工作,提高跨國企業集團跨境收付便利度,穩妥有序發展期貨市場,適時推出航運指數等期貨品種。

浦東將支持資產管理行業依法合規暢通境內外資金投資渠道,在資金來源、投資方式、資金營運等方面最佳化業務模式;實施全球資產管理夥伴計劃;在貿易結算、電商支付、碳交易、綠色電力交易等領域試點使用數位人民幣,規範拓展數位人民幣在財政資金使用中的套用場景。

「數位人民幣采用錢包體系,錢包的開立流程相比傳統的銀行開戶來說更加高效。」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數位人民幣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使得資金流轉的效率大幅提升。此外,目前多個國家與地區正在研究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經過貨幣上橋等一系列流程後開展外匯兌換同步交收,為國際貨幣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

蘇筱芮認為,【方案】相關條款明確了浦東改革試點的具體舉措,具有數位經濟時代的鮮明特征,既有對新型技術套用的囊括,也涵蓋了對具體金融場景的切入,對於引領浦東走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朱克力表示,數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和貿易結算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強交易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等,不僅能滿足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領域日益增長的支付需求,還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方案】的相關條款對浦東打造制度型開放示範視窗具有深遠影響,透過試點使用數位人民幣,浦東將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和開放,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人才流入,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在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動機制方面,【方案】提出探索高度便利化的通關機制,探索深化「互聯網+」套用,簡化可即時追溯貨物的通關流程;繼續推動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整合最佳化。支持小洋山北側綜合開發,提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航空客貨運樞紐功能;探索江海陸空鐵多式聯運業務「一單制」管理;試點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等新型燃料加註業務。

為全球人才浦東追夢提供支撐

創新人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能否吸引一流的國際化科創人才,是浦東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力量。為了引才聚才,【方案】賦予浦東新區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稽核發放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許可權。

「透過健全人才培養使用體系,浦東將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王鵬表示,優秀的人才隊伍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浦東透過創新人才機制,將進一步激發人才活力和創造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也將增強浦東的國際吸重力和競爭力。

【方案】提出建設國際人才發展引領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擔任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張江科學城的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科學家在浦東新區領銜承擔國家科技計劃計畫、擔任新型研發機構法定代表人,吸引全球高層次人才牽頭負責科技創新計畫;完善與產業需求相銜接的人才引進機制,並行放相應類別工作授權。

在健全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全鏈條培養使用體系方面,【方案】提出探索優質高中與國內一流大學合作構建數理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健全適用於不同產業的高技能人才認定標準;探索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賦予用人單位、行業組織人才評價主體地位;完善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

未來各類人才落戶浦東也將更容易。根據【方案】,浦東新區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完善居住證制度,鼓勵根據實際擴大公共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標準,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創新、產業升級、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方案】中提出的人才機制將有助於吸引和集聚世界優秀人才,為浦東新區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持。這將有助於推動浦東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是推動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力量。」朱克力也認為,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創新發展的高地,更需吸引與集聚世界優秀人才。為此,【方案】提出創新吸引和集聚世界優秀人才的體制機制,旨在打破人才流動的壁壘,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外籍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等相關措施。這將有助於浦東新區吸引更多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團隊,推動區域內的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和國際交流,同時也將為浦東新區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的人才高地,提升其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