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蘿蔔快跑點燃近3萬億潛在市場,三大央企加速布局無人駕駛

2024-07-24新聞

無人駕駛時代大幕正在拉開。

蘿蔔快跑在武漢市的無人駕駛訂單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單日單車峰值超20單;7月13日,濟南首輛無人駕駛公交車開始上路;特斯拉或將在今年10月釋出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上海發放了首批無人駕駛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套用授權……

一系列事件標誌著無人駕駛汽車正加速走向市場,其背後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影響正逐漸顯現。

01

為何現在爆發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也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別是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和控制系統的不斷最佳化,使得無人駕駛車輛在復雜環境下的應對能力大幅提升。

在技術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後,商業藍海也開始顯現。首先,無人駕駛技術的套用,勢必將降低網約車的營運成本。因為無人駕駛網約車無需支付司機薪資,這將顯著降低人力成本。有統計顯示,司機薪資占網約車營運成本的60%以上,無人駕駛技術的套用將使營運成本降低30%—50%,這就導致乘客的乘車成本也大大降低。

以武漢街頭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蘿蔔快跑為例,有位一個月體驗了十次的乘客表示,她最常乘坐的行程是一段不到5公裏的距離,如果正常打車的費用應該是11元—15元左右,即使搶到打車優惠券這段行程最優惠的車價也是7.5元。但如果使用蘿蔔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最多不超過6塊錢。該乘客介紹:「有一次使用蘿蔔快跑搶到折上折券,最終只花了2.5元,打車的價格相當於坐公交車。」

全球知名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給出預估,2019年載人出租車成本為1.7 元/公裏,當時Robotaxi成本為23.3元/公裏,到了2023年,載人出租車成本小幅上漲至1.8元/公裏,Robotaxi成本則降至4.5元/公裏。預計在2026年兩者的成本會出現交叉點,屆時Robotaxi成本將低於載人出租車成本。

目前,蘿蔔快跑已經於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營運服務,並且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上海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測試。據百度方面預測,蘿蔔快跑有望在2024年底在武漢實作盈虧平衡,並在2025年實作盈利。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基於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到約2600億美元,到2040年將達到約9400億美元。自動駕駛技術正迅速生根發芽,其蘊含的商業潛力迅速顯現,激發了眾多投資者的極大興趣。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外自動駕駛領域已披露的融資總額(包括IPO募資)達到1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資本的加速湧入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在中國,無人駕駛更是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據太平洋證券預測,Robotaxi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1.18萬億元,到2030年更是可能達到近3萬億元。這一增長趨勢背後,是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

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北京市釋出的【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上海市頒發的首批無人駕駛裝備辨識標牌、廣州市開放首批高快速公路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路段等,都為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外部保障。此外,五部門公布的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套用試點城市名單,更是為無人駕駛技術在多場景下的套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市場需求是推動無人駕駛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城市化行程的加速和人們出行需求的增長,無人駕駛汽車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點,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途徑。

02

三大汽車央企均發力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業化行程的加速推進,未來的出行方式將發生深刻變革。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將帶動整個汽車產業鏈的重構和升級。傳統汽車制造商將逐漸向智慧網聯汽車制造商轉型;零部件供應商將加快向智慧化、網路化方向發展;新興企業如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車聯網服務提供商等將不斷湧現並快速成長。

此外,無人駕駛技術還將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體系。一旦無人駕駛汽車逐漸取代傳統汽車成為主流的出行工具之一,將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汙染等。無人駕駛汽車還將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務。

車企亦嗅到了商機,在科技公司大力發展無人駕駛的同時,主機廠也齊頭並進。三大汽車央企(中國一汽、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作為業內領軍者,在無人駕駛領域開始加速追趕。

中國一汽與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構建了全球化研釋出局,自主建立智慧駕駛全場景全棧解決方案。一汽還加大了對智慧網聯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2019年起一汽紅旗已全系裝備L2產品,已完成高速/城快限定場景L3產品開發,2024年將完成新一代高速/城快寬場景L3產品開發,已完成三代L4-Robotaxi/Robobus開發,並在多地開展測試示範。日前,紅旗第三代L4級Robotaxi成功獲得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以下簡稱北京政策先行區)無人化道路測試通知,標誌著一汽成為目前國內主機廠中唯一獲得北京政策先行區乘用車無人化階段道路測試牌照授權的企業。

東風集團也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十三五」以來,東風集團采用兩條路線向智慧駕駛邁進:一是L1到L3-級漸進式的技術路線,主要面向C端市場,在東風風神皓極等車型上實作L3-越級量產搭車,模組化、跨平台、系列化投產;二是跨越式進入到L3+高階智慧駕駛輔助,重點針對無人駕駛出租車智慧出行和幹支線智慧物流市場。早在2020年,東風汽車便宣布啟動自動駕駛領航計畫,預計總投資達6億元。2023年11月,由東風汽車全資子公司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悅享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10輛無人駕駛公交車在十堰市開啟試營運。

長安汽車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更早。2016年,長安汽車首度實作2000公裏無人駕駛長距離測試;2017年12月,獲得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牌;2018年3月20日,成為中國首家量產自動駕駛二級核心技術的企業。2018年智博會期間,實作了國內首家成功面向公眾開放L4級自動駕駛商用示範體驗。如今長安汽車大力實施智慧化「北鬥天樞」計劃。

在日前答投資者問時,長安汽車表示,在智慧駕駛網約車方面已經具備了實作技術,目前正在推進中。2024年5月6日,西部車網(重慶)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車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網聯賦能合作協定。雙方將圍繞科學城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計畫展開合作,共同探索「車路雲一體化」系統架構設計和多種場景套用。雙方將基於長安汽車產品技術規劃,重點圍繞示範區與長安汽車各類產品網聯賦能展開探索,包括L2、L3、L4各級別智慧駕駛產品的規模化道路測試及商業化營運探索。在科學城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內投放68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03

爭議與挑戰仍需解決

盡管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面臨諸多技術挑戰與爭議。

最大爭議來自司機,武漢路面上的一大批無人駕駛出租車導致武漢的網約車、出租車司機發出抗議,甚至有客運公司宣稱:「蘿蔔快跑讓巡遊出租車到了死亡邊緣」。網約車、出租車司機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擔心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興起會使其面臨失業和收入不穩定。他們更是將這一現象視為資本的「收割」。

對此,武漢市交通管理局給予了回應,指出目前蘿蔔快跑尚處於測試階段,尚未被正式界定為營運性質的車輛。同時,武漢市經濟和資訊化局也表明立場,認為定價策略是企業在市場中的自主行為。

工信部資訊通訊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也指出,現階段無人駕駛汽車尚不會對傳統出租車構成挑戰,因為無人駕駛出租車更多是一項體驗計畫。出租車的內卷壓力主要來自網約車和出租車內部競爭。

科技行業分析師高正林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表示:「在擔憂中,我們也需要看到技術發展帶來的積極成果。特別是無人駕駛技術的廣泛套用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一方面,無人駕駛汽車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營運效率、減少事故損失等直接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繁榮,包括傳感器制造、芯片設計、軟體開發等並帶來全新就業機會。這些新就業機會包括:技術研發類崗位如自動駕駛演算法工程師、自動駕駛軟體架構師等;測試驗證類崗位如無人駕駛安全評估員、無人駕駛測試工程師等;營運維護類崗位如無人駕駛車輛安全員、無人駕駛車輛運維工程師等;及其他方面,如自動駕駛數據分析師、無人駕駛車輛地圖采集員等。新機遇是靠多方驅動創造間接經濟效益。」

對於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比起輿論,更要註意的是目前還存在哪些局限性與風險。7月1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發文稱:「最近兩天Robotaxi有點火,和好幾個AI/出行/L4業界朋友交流robotaxi的事情,大概的結論是:能力、法規、商業閉環都還沒有到,說很快能打平是因為很多賬沒有算。但是在加速,我認為大概兩年後會開始進入轉折點。」

如他所言,首先就是技術方面仍需突破。如今,無人駕駛在復雜環境下的感知能力、決策演算法的魯棒性(Robustness)是指一個系統、演算法或裝置在面對各種不確定性、雜訊、幹擾或變化時,能夠保持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能力。在無人駕駛領域,決策演算法的魯棒性意味著該演算法能夠在各種復雜的交通環境中,如惡劣天氣、突發狀況、傳感器誤差等情況下,仍然能夠做出正確、安全的決策)、車輛與基礎設施的協同能力等仍需進一步提升。

無人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問題也是制約其商業化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尚未對無人化車輛上路作出明確規定。這使得無人駕駛車輛在公開道路上的行駛存在法律空白和監管難題。雖然部份城市已經出台了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但缺乏國家層面的立法頂層設計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無人駕駛技術的規模化套用。

這也導致公眾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擔憂。特別是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責任認定和賠償機制的不完善更是加劇了公眾的擔憂。因此,提高社會接受度、增強公眾信任是無人駕駛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無人駕駛技術的廣泛套用也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然而,目前中國在智慧網聯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高精度地圖的覆蓋率不足、車路協同系統的建設滯後等問題都制約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不僅是一項技術進步,更是一場社會變革。但在走向商業化的過程中,技術賦能要存在溫度。無人駕駛技術的推廣面臨的諸多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以解決,才有可能使無人駕駛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推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帶動經濟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