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這種發展趨勢看,不出十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一定會爆發!
註意,我說的是「一定」!
也就是說,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將會是100%。
我知道,你一定會說,我是在危言聳聽!
接下來,我就講一講我的理由。
由於整個推理過程比較長,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決定,先把這個推理過程,在整體上講一遍,然後,再逐步展開我的推理細節。
第一點,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生存資源的充足程度,決定了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狀態。
在生存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大國之間的競爭屬於正和賽局,雙方是可以互利共贏的。
這一時期,即使雙方發生了戰爭,一般也只是爭霸戰,是一種可以調和的矛盾。
從某種程度上講,韓戰,就是一場爭霸戰。雙方爭奪的,其實是在東亞這個地區的話語權。
在生存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大國之間的競爭就變成了零和賽局,雙方是你死我活的、是無法退讓的。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一旦發生戰爭,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滅國戰,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從某種程度上講,兩次世界大戰,就是滅國戰。一方必須把另一方徹底打敗,甚至肢解,戰爭才能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打敗了,但是德國沒有滅國。於是,又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直到最後,德國被肢解、日本被占領,戰爭這才徹底結束。
第二點,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從整體上就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新時代。
從單一商品的角度看,任何商品都會經歷一個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的過程。
但是,從更大的時間尺度上看,人類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物質財富就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
關於這一點,我舉一個例子。
在某一時期,三羊牌的衣服是供不應求的。
但是,從全社會的整體上看,服裝產品,從整體上講是供大於求的。
所以說,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生產者就緊盯著消費者。
一旦消費者產生什麽需求,生產者立即就會開動馬力,把這些產品成批次地生產出來。
第三點,在這種供大於求的新時代,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發展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
表面上看,拉動經濟發展的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但是,從本質上講,投資是為了讓未來的人來消費;出口是為了讓外國人來消費。
所以說,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發展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
第四點,在這種供大於求的新時代,消費市場,就是所有國家相互爭奪的第一生存資源。
在如今這個時代,全社會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靠著薪資生活的。
而且在現代化的這套商業體系裏,薪資的發放多少,是由勞動者對生產和銷售的貢獻值來決定。
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時候,工廠生產多少,市場就能銷售多少。勞動者能夠拿到的薪資薪水就會相對比較高。
在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候,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普遍都賣不出去。
勞動者面臨的不是被裁員,就是被降薪。人們的收入水平就會普遍開始下降。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在這種經濟體系下,消費市場就是第一生存資源。
誰搶到的市場越多,誰掙到的錢就多,誰背後的勞動者拿到的薪資也就更多。
否則,一旦市場份額下降,掙到的錢變少,這個經濟體背後的勞動者,就一定會面臨裁員和降薪。
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普遍下降,社會就會變得哀嚎遍野!
第五點,就個體而言,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物質消費需求是有極限的。
這就說,全球的消費市場,也是有天花板的。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對呀!
不是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嗎?
既然欲望是無窮的,消費怎麽可能是有限的呢?
人的欲望的確是無窮的,但是,在一定時期內,人的實際物質需要卻是有限的。
人的欲望越強,就會越想掙錢。在今天這個社會,要想掙錢,就需要成為生產者,或者是銷售者,而不是消費者。
所以說,人的欲望越強,生產投資的意願就越強。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一定時期內,人的實際物質需要是有限的。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就物質需求而言,無非是衣食住行而已。
現在這個時代,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有車有房,有飯吃,有衣服穿。
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他的潛在消費空間基本上就已經沒多少啦!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人們還有精神需求呀,還需要讀書、學習和娛樂呀!
但是,人們的精神需求對社會物質財富的消耗是有限的呀!
打遊戲、看電影,是不需要鋼筋混凝土的。
所以,人在遊戲娛樂方面的消費需求,是不足以拉動整個實體經濟的。
更要命的是,人們在精神需求方面是有很大的彈性空間的。收入水平高的時候,他可以多消費;收入水平低的時候,他可以降低消費,或者不消費。
綜上所述,人們對於生產投入的欲望是無窮的,對於實際的消費需求卻是有限的。
這就是說,全球的消費市場,不是無限大的,而是有天花板的。
第六點,戰爭不僅能夠消耗掉過剩的生產能力,而且還能夠毀掉人們現有的一切物質財富。
現有的物質財富消失了,新的消費需求也就產生了。
從這個角度講,兩次世界大戰,就是西方國家度過經濟危機的一種手段!
所以說,當全球的消費市場觸碰到了天花板,當過剩的生產能力找不到新的市場需求的時候,戰爭,就會成為所有生產者的真實訴求。
基於上面六點,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所有國家在芯片、汽車、消費電子、電商平台等各個領域爭奪消費市場的行為,從本質上講,就是在一個空間有限的存量市場上搶奪生存資源。
這種搶奪和競爭,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雙方都毫無退路的零和賽局。
要知道,零和賽局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很容易就會引發戰爭。
更何況戰爭又確實能夠解決生產能力過剩的現實問題。
正是基於上述幾點的分析,我才會說:按照目前這種發展趨勢,不出十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一定會爆發!
說完整個推理過程之後,我現在開始逐一填充推理細節。
對於第一點,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我估計看過【三體】的人,應該都能理解。我就不詳細解釋了。
但是,為什麽說「生存資源的充足程度決定了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狀態」?
為什麽說「在生存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是正和賽局,在生存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是零和賽局」?
對於這些問題,很多人可能會感覺有點模糊,屬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所以,我決定講一個小故事。
透過這個小故事,來把這個道理講清楚。
話說,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開始動物遷徙的步伐,走出非洲大草原,向著西亞、中亞遷徙。
剛開始的時候,一起遷徙的動物有猛獁象、羚羊、角馬、斑馬、野牛等等。
這些動物族群眾多,數量龐大。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動物,全都是我們人類獵殺的物件,都是我們的食物。
也就是說,這一時期,我們人類的食物來源是非常充足的。
這時候,假如有十幾個部落:A部落最強大,一共有100多人;B部落其次,一共有80多人;其余的小部落,基本都在30人以下。
請問,這種情況下,AB兩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AB之間發生戰爭,它會是一種什麽性質的戰爭?有沒有可能調和?
話不多少,我先說結論:
首先,我覺得,這一時期,AB兩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概會在50%以下。
其次,即使AB之間真的發生了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也只是為了讓對方屈服,而不是為了把對方徹底消滅。
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即使AB兩個大部落之間發生了戰爭,那也只是為了打出一個草頭王。
這叫爭霸戰,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打出一個草頭王,方便劃分勢力範圍,然後,大家統一指揮、相互協作,一起圍獵,一起抵禦外敵。
所以說,這一時期的矛盾,通常都是可以調和的矛盾。
畢竟食物很充足,你吃得多一點,吃得好一點,我也不會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
更重要的是,一起圍獵的時候,還需要更多的人手。
就這樣,幾百年過後,我們的祖先跟隨著動物們遷徙的步伐,來到了中亞。
在這個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透過不斷地獵殺動物,來獲取食物。然後,吃飽喝足之後,就開始繁衍生息,創造更多的人口。
短短幾百年之間,動物的數量已經大振幅減少了。
與此同時,人口的數量也已經增加了幾十倍。
假如這個時候,A部落的人口變成了10萬人,B部落的人口,變成了8萬人。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AB兩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AB之間發生戰爭,它會是一種什麽性質的戰爭?有沒有可能調和?
老規矩,我直接說結論:
這個時候,雙方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幾乎就是100%。
而且這時的戰爭性質,已經不再是爭霸戰了,而是滅國戰。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食物匱乏,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
此時此刻,兩個部落之間進行的就是零和賽局。
從根本上講,零和賽局是一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故事講完了,我想,我想說的道理大家也一定都懂啦!
接下來,我再講一個歷史事件,讓大家明白,我們的人類歷史也是遵從這一規律的。
在中國歷史上,宋襄公泓水之戰之前的戰爭,大多數都是征服戰、爭霸戰。
在泓水之戰中,宋國和楚國在泓水這個地方決戰,楚軍從南邊渡河而來,宋襄公身邊的大司馬公孫固建議說:「敵眾我寡,應當半渡而擊之!」。結果,宋襄公自稱是仁義之師,不肯趁人之危,拒絕了這一建議。
最後,等到楚軍列陣完畢之後,宋軍大敗,宋襄公也受了重傷。
現在,我們對於宋襄公的做法,都很不理解,覺得他迂腐不堪。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春秋時期之前,我們中國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軍禮的。
開戰之前,雙方需要先約定時間和地點,然後雙方書信往來的時候,還不能斬殺使者。(這就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起源。)
而且打勝了之後,不許殺降,不許羞辱對方的將領。
為什麽宋襄公泓水之戰這麽有名?
不是因為宋襄公戰敗了,而是因為宋襄公吃了敗仗之後,對方不僅不尊重他,而且還讓他受傷了。後來,他還因為這件事,傷重不治死啦。
所以說,宋襄公的泓水之戰,標誌著爭霸戰的消失。
宋襄公之所以不肯趁人之危,就是因為他在遵守那個時代的軍禮。
有人可能會問:戰爭,這麽殘酷的事情,為什麽還會有這麽多的迂腐規矩呢?
原因很簡單:在戰國時代之前,絕大多數的戰爭,都是征服戰、爭霸戰,而不是滅國戰。
要知道,在春秋時期,除了有140多個諸侯國之外,還有東夷西狄、南蠻北戎,數不清的蠻族部落。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那些春秋時期的大國而言,周圍有的是可供自己吞並的小國,自己完全沒必要跟另外一個大國,打生打死。
所以說,在宋襄公泓水之戰以前,戰爭更像是兩個貴族之間的比武。如果敗了,低個頭,喊個大哥,這事也就算了。戰敗者是不會有性命之憂的。
另外,大家還記得武王伐紂的故事嗎?
周朝滅了商朝之後,為什麽沒把殷商貴族全都殺了,而是讓他們在商丘這個地方封邦建國,成立了宋國?
這就是因為那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征服戰、爭霸戰,而不是滅國戰。
後來的亡國貴族可就沒有商朝這麽幸運啦,通常都會被屠戮殆盡,趕盡殺絕。
其實,這就是為什麽在西方的文化認知裏,投降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是,在東方的文化認知裏,軍人寧肯戰死,也決不投降!
因為在西方社會裏,他們幾乎沒怎麽經歷過那種殘酷的滅國之戰。
而在我們東方的土地上,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裏,有太多的國家被滅國、被屠戮。
所以,在我們東方人的文化認知裏,戰爭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事,可以戰死,但是決不能投降。
---
接下來,我們來說第二點、第三點和第四點:
第二點,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從整體上就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新時代。
從單一商品的角度看,任何商品都會經歷一個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的過程。
但是,從更大的時間尺度上看,人類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物質財富就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
關於這一點,我舉一個例子。
在某一時期,三羊牌的衣服是供不應求的。
但是,從全社會的整體上看,服裝產品,從整體上講是供大於求的。
所以說,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生產者就緊盯著消費者。
一旦消費者產生什麽需求,生產者立即就會開動馬力,把這些產品成批次地生產出來。
第三點,在這種供大於求的新時代,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發展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消費。
表面上看,拉動經濟發展的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出口,從本質上講,就是讓外國人消費我們的產品。
投資建設的一切設施和工廠,最終都是為了讓人來使用的。一旦沒人用,那就會成為廢墟。
說到底,投資是為了讓未來的人來消費我們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換一個視角,重新看一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們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夠以每年8%的速度快速騰飛,當然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密不可分。
但是,今天,我們換一個視角,從消費拉動經濟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這段歷史。
在改革開放早期,吃飽飯,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第一需求。於是,在包產到戶、家庭聯產責任制的政策刺激下,中國的農業快速發展了起來,為國家工業的發展提供的原始的資本積累。
後來,人們吃飽飯之後,就想穿好衣。於是,紡織業就發展興盛了起來。
再後來,吃好穿好之後,人們又想生活得方便點,有點娛樂活動,改善一下生活水平。於是,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各種家用電器就發展興盛起來了。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社會還發展出了自由車產業、摩托車產品、電動車產業、汽車產業。如今,又發展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
最後,當新一代年輕人畢業之後,萌生了留在大城市生活的想法。於是,房地產就興盛了起來。
緊接著,當留在城市的父母產生了讓孩子出人頭地的想法之後,教育產業又蓬勃發展了起來。
……
現在這個時代,所有的生產者都緊盯著我們的普通老百姓,看看他們還缺什麽,有沒有什麽新的需求。
人們不想出門,生產者就發明了網店和快遞;
人們閑著無聊,生產者就發明了小視訊;
人們需要找人聊天,生產者就發明了手機和網路……
如今,當我們的生產者再次扭頭看向廣大的消費者的時候,突然驚訝地發現,他們為自己背負著房貸和車貸,為父母背負著醫療負擔,為子女背負著教育負擔。
在這種狀況下,他們只想掙錢,不想花錢。
第四點,在這種供大於求的新時代,消費市場,就是所有國家相互爭奪的第一生存資源。
在如今這個時代,全社會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靠領薪資掙錢的。
而且在現代化的這套商業體系裏,薪資發放的多少,是由勞動者對生產和銷售的貢獻值來決定。
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時候,工廠生產多少,市場就能銷售多少。勞動者能夠拿到的薪資薪水就會相對比較高。
在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候,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普遍都賣不出去。
勞動者面臨的不是被裁員,就是被降薪。人們的收入水平就會開始普遍下降。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在這種經濟體系之下,消費市場就是第一生存資源。
誰搶到的市場越多,誰掙到的錢就多,誰背後的勞動者拿到的薪資也就更多。
否則,一旦市場份額下降,掙到的錢變少,這個經濟體背後的勞動者,就一定會面臨降薪和裁員。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普遍下降,社會就會變得哀嚎遍野!
既然消費市場,是現代社會的第一生存資源,那麽,這一資源的狀態是什麽樣的?是否還充足?
接下來,我們就說第五點:
五、對於個體而言,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物質消費需求是有極限的。
這就說,全球的消費市場,是有天花板的。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對呀!
不是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嗎?
既然欲望是無窮的,消費怎麽可能是有限的呢?
人的欲望的確是無窮的,但是,在一定時期內,人的實際物質需要卻是有限的。
人的欲望越強,就會越想掙錢。在今天這個社會,要想掙錢,就需要成為生產者,或者是銷售者,而不是消費者。
所以說,人的欲望越強,生產投資的意願就越強,就越會造成生產能力過剩。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實際物質需要是有限的。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就物質需求而言,無非就是衣食住行而已。
在古代,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住宮殿,坐轎子,這就是一個人物質消費的極致。
在現代,穿精品名牌,吃鮑魚燕窩,住別墅,坐豪車,這就是一個人物質消費的極致。
現在這個時代,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有車有房,有飯吃,有衣服穿。
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他的潛在消費空間還能有多大?
可能有人會說,他還會有孩子,孩子會吃喝拉撒,還要讀書學習,這些都是消費呀。
嚴格意義上講,這些消費需求,都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他孩子的消費需求。
另外,從某種程度上講,孩子的吃穿用度、教育費用,這都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投資。
從個體的視角看,孩子的一切開銷,從本質上,就是一種投資行為。
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後,能夠靠自己的能力掙來可供自己衣食住行的物質財富。
當然,可能還會有人說,在物質需求之外,人們還有精神需求呀,還需要讀書、學習和娛樂呀!
現在這個時代,讀書學習的需求,從本質上講,是個體的投資性行為。
它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掙到更多的錢。
另外,在如今這個時代,讀書、學習、打遊戲、看電影,在網上就能解決。
他不需要鋼筋混凝土,根本就不會消耗多少農業產品、工業產品和化工產品。
所以說,人們在精神娛樂方面的消費需求,是不足以拉動整個實體經濟發展的。
而且更要命的一點是,人們在精神娛樂方面的消費需求,是有很強的彈性空間的。
收入水平高的時候,他可以多消費;收入水平低的時候,他可以降低消費,甚至不消費。
綜上所述,人們對於生產投入的欲望是無窮的,對於實際的消費需求卻是有限的。
這就是說,全球的消費市場,不是無限大的,而是有天花板的。
事情推理到這裏,我們再來看一下,當下的社會形勢。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們中國不僅承接了大量的外國資本,而且還購買和消費了大量的外國商品。
如果我們把消費市場看成新時代的獵物,那麽,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們中國的生產者和西方國家的生產者,一直都在我們中國這個新興的消費市場上攻城略地、搶奪獵物。
如今,我們中國的生產者崛起了,強大了,不僅拿回了西方生產者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份額,而且還走向了國際市場,開始和他們爭搶國際市場的份額。
這對於那些外國資本而言,他們不僅正在失去我們中國市場,而且就連原有的國際市場,也正在被我們搶占。
這對於外國資本而言,是極為難受的。
比如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在完成崛起之後,就正在進軍國際市場。
中國的華為、小米、OPPO也正在進軍國際市場,蘋果公司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正在減少。
在電商平台領域,拼多多、天貓、抖音等品牌正在走向國際市場,與亞馬遜展開競爭。
然而,上述這些競爭,從本質上講,就是在一個空間有限的存量市場上,搶奪生存資源。
而這種搶奪和競爭,從性質上講,是一種毫無退路的零和賽局。
畢竟市場的蛋糕就這麽大,你多吃一點,我就要少吃一點。
值得警惕的是,零和賽局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很容易就會引發戰爭的。
按照這種發展趨勢,各國之間在經濟貿易上的競爭和沖突,一定會逐漸引發各種各樣的摩擦,進而就會激發出各種各樣的沖突和仇恨。
接下來,我就要講第六點了:
六、對於經濟危機和貿易摩擦而言,戰爭本身,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戰爭,不僅能夠快速地消耗掉一切過剩的生產能力,而且還能夠毀掉人們現有的一切物質財富。
這就是說,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市場上原本過剩的農業產品、工業產品、化工產品,全都會從供大於求的狀態,變成供不應求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戰爭是一種破壞性行為,會把人們現有的一切物質財富都毀掉。
這就意味著,人們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狀態。這時候,新的消費需求馬上就產生了。
從這個角度講,西方國家的上一次經濟危機,就是靠兩次世界大戰解決的。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不是靠戰爭,而是靠羅斯福新政。
我說,朋友,別天真啦!
請問:二戰時期,蘇聯的武器,全都是自己生產的。英國和法國的武器呢?
尤其是法國,國家都滅亡了,所有的工廠都被敵人拿走啦,他靠什麽自己生產武器呢?
所以說,美國雖然沒有參與戰爭,卻一直都在為英法提供武器。
從本質上講,美國的經濟危機,也是靠戰爭解決的。
從這個視角看,如今的俄烏戰爭,從本質上講,就是美國解決生產能力過剩問題的一種手段,是應對經濟危機的一種策略。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呀!
按照你這個邏輯,胡塞武裝在中東地區這麽猖狂,美國就應該在中東地區打一仗呀?
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直接參與戰爭,那不是解決經濟危機的最佳策略。
在直接參與戰爭的情況下,無論勝敗,在戰爭中消耗掉的那些武器,全都需要自己來買單。
解決經濟危機的最佳策略,是發動一場代理人戰爭。
因為這種性質的戰爭,無論勝敗,那些消耗掉的武器,最終都會有人來買單。
就拿現在的俄烏沖突來說吧!
表面上看,美國一直在援助烏克蘭,在支持他。
事實上,所有的武器,都不是無償的,都是需要烏克蘭拿錢來買的。
從本質上講,美國政府支持烏克蘭的經費,全都給了自己國家的武器生產商,最終是在支撐自己國家的實體經濟。
---
上面這六點講完了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今天的形勢。
然後,我們就會發現:
首先,各國爭奪消費市場的行為,從本質上講,就是在一個空間有限的存量市場上做零和賽局。
這種零和賽局,會加劇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讓經濟危機更加嚴重。
其次,戰爭,是能夠解決經濟危機的,是一套現成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執政者,你會怎麽做?
打個比方,這種情況就像是這樣:
你的同桌是個身強體壯的大胖子,天天欺負你。而且他下手沒輕沒重,現在打你打得是越來越狠啦!
你感覺,下一次,他就能把你給打死!
在這種情況下,你撿到了一個魔盒。這個魔盒可以讓你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死這個胖子。
請問,在這時候,你會使用這個魔盒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使用這個魔盒。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這個魔盒,其實就是一個詛咒!當你使用它殺死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遭到詛咒!
現在,對於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而言,戰爭,就是那個潘朵拉魔盒。
它既能解決眼下的問題,又會給自己有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正是基於上述這些分析,我才會說:按照目前這種發展趨勢,如果任由各國在這個空間有限的存量市場上,持續不斷地做零和賽局,那麽,不出十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一定會爆發!
插入一個廣告吧!
現在,我在知乎上已經達到了8級,但是,一分錢也沒掙到呢。
所以,就打個廣告吧!需要的話,大家可以看看!
最後,總結一下。
今天,我提供了一個視角。
從這個視角看過去,世界十分危險,未來不容樂觀!
那麽,同樣從這個視角看過去,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我覺得,方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再找到一群獵物,只要能夠找到一個新興的、龐大的增量市場,那麽,競爭雙方之間的矛盾和賽局,就不再是一場毫無退路的零和賽局,而是會轉變成可以互利共贏的正和賽局。
到了那時候,戰爭的風險就會大振幅的降低。
問題是,去哪裏再找這麽一群獵物呢?
去哪裏,才能找到一個足夠容納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等多個龐大經濟體的新興的增量市場呢?
想知道答案的話,關註一下,靜等我下一集的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