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探礦工程技術資訊、自然資源學報、華中電力、環球時報、人民網、參考訊息
從河流引水到空間站,中國有許多超級工程計畫,正在規劃或建設中。
國家希望,這些超大型計畫,能夠刺激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或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質疑之聲。他們主要是針對,計畫在當下的可行性和不確定性,提出自己的疑問。
現在,我們就具體聊聊,引起國人興奮的未來四大超級工程,及其未來的展望。大家綜合了解它們的情況後,就會明白,這些計畫如果能做成,必會引領世界進入一個新時代!
藏水入疆
藏水入疆的設想,是在青藏高原邊緣,建設一條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進而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
簡單來說,就是從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龔江和大渡河,調水600億立方米入疆,為那裏幹旱地區補充水資源。
用這些水,就可以灌溉這裏2億畝的農田,以及保障15萬到20萬平方千米綠帶的生長,進而徹底改善西北幹旱地區的生態與環境。
該計畫因涉及面廣,包括水資源的配置、沿途不同流域的生態環境及民眾生活,各領域專家對此的態度,是比較科學和嚴謹的。
最引發熱議的時間是2018年初。那時,S4679課題組組織了專家研討會,與會的院士專家、教授和博士生,對該工程規劃方案的重難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當時,該課題組主要是從宏觀角度,研究了中國西北幹旱缺水,以及限制因素等問題,對於調水路線方面,他們也綜合考慮了水源、復雜的地質、脆弱的生態、經濟問題等內容。
他們也對該方案的可行性、營運穩定性、綜合效益等,進行了科學論證。與會專家都指出,該方案的設計非常巧妙,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即使有難題也有應對方案。
但是,至今,課題組沒有發表過、有重大影響力的相關論文或專著。這點的確會令人生疑。
而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該計畫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不確定性和無法滿足目標要求。
「五江一河」的年均徑流量雖有4139億立方米,但它們因受降雨的影響,在年內的徑流量分配不均勻。
比如,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在每年6到9月的徑流量,占到了全年徑流量的70%。需要理清的一點是,它的年際變化是非常小的,這和年內分配不均是兩碼事,需要分開來看。
而怒江是從5月開始,它的流量就會增加,10月後才會減少。
而這五個月時間裏,怒江的流量占比為全年的80%多,月均占全年的近14%,而其他月份的月均僅為3%。
剩下的河江都有類似的問題。雖然課題組提出的調水量600億立方米,僅占全流域約20%的水量,理論上是可以順利完成調水的。
但到了冬季,這些河流的水量會變小、會結冰,將難以完全滿足幹旱區域的用水需求。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和後果,是不可估量的。
再者,課題組提出的,用600億立方米的水,灌溉2億畝農田的目標,不太能實作。根據新疆2012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當年,全疆的灌溉面積是9000多畝,用水量是560億立方米。
平均畝用水量是604噸。按照這個數據進行計算,2億畝的蓄水量應該是1200億立方米。所以,這些水量更無法滿足,生態綠帶的建設用水需求。
墨脫水電站
第二個超大計畫是墨脫水電站。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均提出要對雅魯藏布江下遊的水電進行開發。
首當其沖就是建設要建設水電站。眾所周知,水電資源是清潔能源,也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資源。
而該江是西藏水電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一旦能夠開發這裏的水電資源,勢必會帶動西藏全區的經濟發展。
理論上來說,該江約70%的水量,集中在幹流區域。有很多專家就提出,要在墨脫背崩到更仁這段河道的右岸,利用其約達2200公尺的水位落差,建造水電站。
預估該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達4500萬千瓦,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與此同時,專家們也給出了不同的建設方案。一種是將水頭分兩到三個梯級,另一種是把水頭分為幾段。
問題是,無論哪種方案,都需要經過中國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區。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該計畫只能停留在方案階段,無法繼續。
中歐高鐵
再來說說中歐高鐵。按照規劃方案,中國正在考慮,建造一條高速直達歐洲的貨運和客運路網,並對歐亞走廊的建設技術和經濟可行性,進行研究。
這條鐵路,會從北京出發,途徑阿斯塔納、莫斯科、明斯克,最後到達柏林。如果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路計畫,全長為9447公裏。其中2366公裏穿越俄羅斯。
按照專家的預估,該鐵路將花費約2000億美元,並於2026年完工,會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僅需20小時就可以將中國與歐洲連線。
從事機車車輛設計和施工的俄羅斯公司Sinara曾表示,可以為該計畫生產高速列車。它是與俄羅斯鐵路公司和俄政府合作的公司,與西門子共同成立了制造高速列車的合資企業。
但是,該計畫因資金和外交等因素,本應在2018年就開工的莫斯科-喀山段,一直延遲到2023年才動工建設。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國家間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交通是優先領域。而基礎設施計畫的實施,在改善沿線國家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也會增強當地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
所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建設這條世界最長的鐵路,會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註入更多活力,有利於化解政治因素壁壘,推進合作發展,實作互利共贏。
天宮空間站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作為世界上第三座、多艙段在軌組裝建造的空間站,將成為未來宇宙研究的重要平台。
總體來看,天宮空間站的設計理念非常先進。整站使用資訊網路技術,讓艙段間資源實作了高效融合。
比如,在天和核心艙的各系統,出現故障且短時間無法進行修復時,空間站會自動將控制權,切換至問天實驗艙,確保其在軌任務按時、按質、可靠執行。
還有,空間站的電腦,可控制天舟貨運飛船的發動機,如果有突發狀況失去控制權,或者需要下行百兆高速數據,天宮可以對其進行掌控,並保證數據的安全。
再有,建造過程中,空間站的新技術占比很大、智慧化程度也很高。
比如,中國的天地鏈路傳輸速率是國際太空站的2倍。這個速率,既能滿足載荷數據傳輸的高效能要求,又為地面技術向在軌航天器移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空間站,透過無線Wi-Fi和語音影像系統,身處其中的人員,可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工具,對其及在軌物資,進行智慧化管理。
其實,中國空間站的整站規模適度,建造費效比優。
它不僅發電效能高,還有很高的套用支持效率。天宮共有25個實驗機櫃,比國際太空站少了6個,但我們以其六分之一的品質,安裝了其約五分之四的實驗機櫃數量。
中國航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是我們進行自由探索宇宙的結果,但部份國家開始「眼紅」,不斷詆毀我們的研究成果。
為讓世界對溫和崛起的中國,打消疑慮,也為更好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們正在計劃開展國際合作。
比如,符合約定統一的電、機、熱、機械臂介面條件的有效載荷,都可以在空間站內開展套用。而且,航天技術和艙段合作,都是值得期待的國際合作方向。
今年,我們計劃發射「巡天」望遠鏡,可供天文學家進行天體的勘測,以及捕捉地圖和影像。
要知道,大部份正在執行或將要發射執行的空間天文觀測裝置,都在近幾年進行關閉或墜毀操作。同時,目前世界上已批準的國際太空站天文計畫又非常少。
我們的觀測裝置如能順利部署,非常有可能主導,未來大型空間天文國際合作計畫,並在其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如果我們的空間站,實作在軌營運十年以上,肯定能被打造成,有人參與的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我們就可以對航天醫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等內容進行研究。
而且,作為近地軌域在軌服務平台,我們還可以開展共軌飛行在軌服務、在軌設施建造等服務。如天宮空間站與巡天望遠鏡的合體。
目前,天宮空間站已建造完畢,未來,它會長期在軌執行,持續開展科學研究和在軌服務,肯定會為未來人類的太空探索,貢獻中國力量。
結語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有了「基建狂魔」的稱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型計畫的建設,並成為中國的時代符號。
能被稱為超級工程的,在體量、技術精度和作業難度上,肯定都是世界級的。這些大型的計畫,外國根本完成不了,只有我們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是中國科技、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我們屹立世界之端的底氣所在。國人為之驕傲,世界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