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真實的德國是什麽樣的?

2023-09-20新聞

來歐洲七年,現在移民德國了。當時上交中國護照,宣誓加入德國籍的時候,內心毫無波瀾,無驚也無喜,就有點像當年國內街道辦事處領「暫住證」,走個形式而已

很多人從北方移民到南方,從小城市移民到大城市。從國內移民到國外,不過只是時間空間拉長了,而科技卻又日新月異的壓縮時間空間。現在睡一晚就到了,十幾個小時而已。國內從北到南,如果不坐飛機也是幅員遼闊的,也要自駕個昏天黑地。只是選擇一個地方長期生活,重新拿個當地「授權證」,在地球的另一個地方工作生活。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外對中國人有偏見」,但個人感覺這些不需要被考慮進去。因為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甚至一個小區的人都會對外來人產生自然而然的抵觸,外來人需要融入,需要被接納,還可能搶奪有限的社會資源工作職位等等,所以網上經常有人地域炮,說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等如何「歧視」外地人,這裏歧視不是個貶義詞,而應該是個中性詞,指的是一種暫時彼此不適應不能完全接納。當你能流利的操控當地方言,在某領域風聲水起之時,這種「歧視」就會大大的降低,因為你融入了社會,你不再需要當地人「艱難」的理解你的語言,不再需要「消耗」當地資源,而是更多的為當地經濟文化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有人也許會說,哪怕再努力爬的再高,也可能獲得不了當地人的認同,我覺得一方面是你爬的不夠高,另一方面你這裏指的當地人肯定是少數的一部份人。就好象我爸從未在口頭上覺得我有過出息,我媽也嫌棄了我爸一輩子抽煙喝酒,有時候事實並不是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你無法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和肯定,到底怎麽樣,你的心裏應該有數且堅定。

如果說一定有什麽區別,基本都是文化和國家背景方面的,根據自己這些年的經驗體會大概說說,中德生活的差異和優劣。

德國是窮人的天堂

德國對於生活非常困難的人,有比較好的福利。先看下一組數據:長期失業者家庭平均每個月可以領取包含房租在內的937歐元的救濟,單身的失業人士全德平均救濟金為754歐元,最低的城市是海爾德堡豪森,每月救濟金為629歐元。

也就是說德國可以在你短期或者長期失業時,都給予你絕對的保障,讓你有飯吃有房住看病不愁。雖然某方面來說,這種福利白白養活了很多懶漢,但是,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真的非常安心,有國家福利依靠,無論如何,日子都能過,不會看不起病,也不會餓死街頭。而且過的還不算太差。

相對於窮人享受的保底福利,德國對於」富人「可以說是非常殘忍了。拿單身的納稅人舉例吧。

應納稅年收入(歐元) 應納稅率

低於8354歐元 零

8355至52881歐元 14%至42%的累進稅率

52882至250730歐元 42%

250731歐元及以上 45%

也就是說收入越高,繳納的稅就越高,而且不僅如此,高收入者以後結婚生娃上公立幼稚園,花的錢都比別人多,低收入者甚至可以免費享受幼兒教育。

感興趣的可以搜搜相關內容,在德國除非真有好計畫,一般來說都不願意開公司做老板,相反做個大公司員工更舒服,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好,有問題找工會,不爽的話還可以罷工抗議。

中國有富人的天梯

中國人想在德國做個富人不易,稅就是一把刀,而且對於職業的晉升也有天花板。而國內目前來看,還是有很多機會」暴富「。一方面因為稅收存在一些盲區,另一方面因為高速發展和泡沫經濟帶來的機遇。最近在看創業時代,很有感觸,現在不少創業者,都是有一個想法,包裝一下出售,第一桶金就來了。熱錢還是比較多,沒地方投,買十個計畫,成功三四個,一個上市可能就賺了。諸如此類都可能一夜暴富。

另一方面對於雇員也是非常友好的,只要人家需要你的經驗技術,有不可替代性,錢通常不是問題。雖然說起來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是高端的還是少。所以行業的精英,在中國通常可以賺到更多,可以說根據你的水平無上限,薪水都可以談,這家不行,要你的多了去了。因為中國公司太多,相對於人才來說,錢太多了,央行發新鈔,加上通貨膨脹。

不得不說的吃飯問題

出來前沒想過吃飯會成為問題,但吃了一個月的麵包巧克力,一切假想和堅持都化為泡影。中國的胃受不了德國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香腸,麵包,沙拉,速食吃個一次兩次還行,多了就感覺胃空空的,哪怕吃很多,也滿滿的饑餓感。於是之後就過上了三天兩頭下館子的生活,大概堅持了三四個月,發現撐不住了,一般吃一頓中餐人均20-30歐元,吃飯不能一個人啊,有時候再請朋友吃吃,一個月夥食費要小1000歐,工薪階層實在負擔不起。

自那之後就減少一些外出吃飯頻率,安安心心照著食譜學做了幾個菜,雖然食材不豐富,但是幾乎每天吃到中餐的感覺真的很棒。我雖然不是一個標準的吃貨,但是吃好了幹活才有勁,心情才會好。不少留德華,幾年後再見,感覺身材外貌真的變化很大,都認不出來了。也許飲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能適應並喜歡德餐當然是最好的,但我身邊這樣的比例非常少。還有外嫁十多年的妹子,依然看到中餐兩眼放光,因為平時吃不到,都是跟著老公吃德餐。

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很關鍵,需要考慮清楚。

融入不了,不要強融

國內的時候,我在幾個城市住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但我一個都不會說,可能有一點口音,但總體還是普通話。而有人的住小半年就能流利的操作當地語言,年輕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等年長了就慢慢看淡了。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個性。

有人出國後就入教了,學著吃西餐,和外國朋友一起參加活動和party,按他們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這樣很好,語言進步非常快,能夠認識不少當地朋友,之後無論是入職工作還是自己創業,都不再有交流方面的障礙。但這條路並不簡單,因為要放棄很多習慣甚至文化信仰。如果是真心喜歡當然最好,但如果是為了融入而放棄其實意義不大。

可能我的人生追求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過的舒服。這種舒服很大程度上是不為其他人和事勉強自己的意願。有些意願是一種自然而然,就像吃東西一樣,吃到嘴裏發現不好吃。這種感受是無法去精確分析計算的。但如果正在參加一個晚宴,你就很可能把盤子裏的東西吃掉,哪怕不好吃的,也會裝作非常欣賞的誇獎好吃。這是一種自欺欺人,也是一種」有目的「的交際方式。換句話說,並非人人都要遵循自己原始的意願,當然也可以違背,但前提是你的目的值得不值得。如果目的只是為融入而融入,意義不大,如果是想因此找個好工作或者有一些現實的目標,那麽之前的放棄會值得很多。當然最好的就是心甘情願的改變。

無聊不無聊

國內一天24小時,想玩什麽有什麽,ktv,火鍋,燒烤,逛街,夜店,郊遊,任何時間,只要你想,吃什麽玩什麽,你說了算。德國一般晚上8點街上就沒什麽人了,周末商店一般不開門,晚上也有西餐外賣,一般送到10點左右,品種比較單一。德國人通常娛樂計畫是喝酒聊天party,周末可以徒步等戶外活動,野外露營,滑雪,摩托車,劃船,射擊等等都是好選擇。年紀大了,老頭老太會曬曬太陽喝喝咖啡,或者買個跑車開出去兜兜風。總體而言,德國人的休閑除了喝酒之外更健康運動一些,中國人的娛樂活動比較腐敗一點。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有唐人街,比中國還中國。但歐洲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健康和腐敗往往難以兼得。有人說好山好水好無聊,也有人樂在其中。

哪裏才健康

霧霾這個詞,近些年在中國越來越頻繁的被提及,中國大陸自1970年代末期,因為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工業活動迅速增多,人們生活逐步現代化,在整個華東地區,因冬季取暖而燃燒的煤炭和木材越來越多,經常引起覆蓋廣泛的霧霾。其中華北及華東地區為顯著。一是因為地形,華北/華東地區地勢較低,同時,這一區域人口集中,綠色植被較少,又是開發程度較高的工業地區,汙染物被大量產生,卻得不到及時的自然清除。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更是為空氣汙染敲響了警鐘。

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是指起始於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爾濱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統開啟的第二天,以中國東北地區哈爾濱為中心,和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在內的地區發生的大規模霧霾汙染。東北地區大部均被濃密的霧霾覆蓋。在哈爾濱市,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40多倍,甚至比北京還要嚴重。能見度降至20公尺,機場被迫關閉,兩千多所學校停課。霧霾也導致黑龍江省境內多條高速公路被迫關閉。10月22日至23日,東北地區仍然被霧霾覆蓋,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上。

具體請看百度連結:

2013年中國東北霧霾事件_百度百科

德國是不是就山青水秀,無痛也無擾了呢?前者是肯定的,德國在環境治理上確實有一套,根據美國大使館在北京測出的PM2.5指數,3月29日,最好的空氣在天壇,指數為95,前門東大街則高達150以上。而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13年1月份北京城區多處PM2.5指數突破900,最高接近1000。德國以柏林為例,柏林政府在官方網頁上公布了相關數值,2012年柏林空氣PM2.5平均值為18, 而2006年時情況最糟糕,當時平均值是29。關於空氣品質的對比一目了然,然並卵,千說萬說,也逃不過七年之癢啊!

在德國,春天對於很多人來說,真是如臨大敵。據統計,德國大約1/5的人有花粉過敏。很多中國人在祖國一切都好,來德國前兩年也還好,等到了七年左右,花粉過敏就會不期而至。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及至哮喘,並伴隨流眼淚,眼睛紅腫,奇癢無比。而有些比較嚴重的會發展到很多水果、蔬菜也出現過敏,如蘋果、櫻桃、杏子、甚至豆芽,還有一些堅果類,如榛果等都不能吃。再後來,連去一些塑膠制品店,都會立即出現過敏反應。

關於過敏這種事情,病因還特別復雜,沒有一家醫院和醫生能說出確切的原因,為什麽剛來的前幾年沒事,後來就會患病,為啥空氣這麽好還會過敏,為什麽一旦過敏就會越來越嚴重。網上搜尋過不少,基本都是在說免疫系統受創,從而引發諸多問題,說了等於沒說。

如果偶爾來玩一趟,確實好山好水,空氣真新鮮。但是德國住久了,自有苦惱。哪裏都沒有完美的環境,只求各自安好。

親友和愛人

說的極端一點,在德國你必須有親友或者愛人,為什麽呢?為了不得抑郁癥。人是群居動物,長久的不交流或者缺少關愛,人會低沈甚至抑郁。這不是危言聳聽,這麽多年所見所得。退一萬步,寧可「浪」一點,多點朋友,多出去玩玩,也好過經常一個人待著。沒事多和朋友出去走走,吃吃飯,聊聊天。這是有關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一定切記,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圈子。另外,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很內向,總宅著,也希望你能偶爾聯系一下,打個電話關心一下。人在異鄉,彼此溫暖。

消費不多,保險很貴

如果單身,在德國中等城市生活一個月基本消費基本如下:

住房:一室一廳,包括水電暖網,約500歐元

手機:全網通,4g流量,約20多歐,當然也有很便宜的套餐

吃喝:自己做飯,含零食和水果,一般不超過300歐,偶爾外面吃算150,一共450歐

交通:如果公交火車一般80歐左右,如果開車,汽車油費含保險算200歐

保險:因人而異,收入少的交的少,收入多的就多,暫且算200歐每個月

(德國約 86% 的居民在公立保險投保,有工作收入的人理論應繳納稅前收入的 14.6% 作為醫療保險,如果有雇主,則自行負擔稅前收入的 7.3%,雇主繳納另外 7.3%。此外雇員還需要多交一點額外保費(Zusatzbeitrag)給保險公司,依照公司不同可能是 0% 到 1.5%,平均值是 1.1%。所以一個月收入 4000 歐的雇員需要交大約 315 到 336 歐的醫療保險。)

一個月累計1400歐不到,如果換成人民幣不算少,我所有的費用都是按非常寬松的消費來計算的,如果節省一點很多費用都可以縮減,比如吃飯,如果不講究也不在外面吃,一個月150就ok,住房如果接受和別人合租,一個月300就行,這樣一算一個月900基本花費就行。

我們再來看看德國的收入吧,比如廉價超市Aldi員工的月薪總額在1600至1800歐元之間,看起來收入不多是吧,但問題是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18.5小時,按5天上班時間計算,每天工作不到4小時,基本可以算是半職了。

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超市收銀員,可以憑自己收入在德國中等城市過的相當寬松,類比國內就好比聯華超市工作人員在杭州工作,租房一室一廳緊鄰市區,開車往返,平時自己做飯,偶爾和朋友出去吃吃。收入剛剛夠,不多不少,不用考慮醫療,醫保全部涵蓋。

我不知道國內現在同行業的收入和生活情況,以之前的了解來看,德國的消費不算高,生活品質也算價效比很高。付出的不多,收入的不多,但是生活的還算舒服,壓力小人不累錢夠用。

觀念差異和之前的誤解

首先是關於金錢的理解和需求。 說個之前經歷的小事吧,之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接到一個活兒,要拍個小廣告,需要幾個外國的年輕人客串一下。非常簡單,基本就是露個臉,一小時拍攝時間不到,一個人一兩百歐元。我找同學去問,他們關註的基本都是,拍什麽產品,做什麽用途等等,沒有一個人問到報酬。對產品或者拍攝沒興趣的同學,也沒有在我提出報酬可觀之後改變主意。我不能說他們視金錢如糞土,因為很多學生都要利用課余時間去咖啡廳打工,他們非常需要錢。但想透過錢的多少讓他們改變自己的興趣或者決定,似乎不是那麽簡單。當然我沒有試過更多的利益誘惑,但對於普通10歐左右的小時工來說,十幾倍的報酬不算少了。最後模特當然是找到了,找到兩個非常有興趣的同學。但這段經歷是我之前沒想到的。

其次是關於性和愛的誤解。 之前覺得老外比較開放,現在反而覺得他們比較保守。老外對於身體確實比中國人開放不少,但對於內心和情感卻相當保守。相比而言,德國人更誠實一點。剛開始有好感,多半是一種身體上的吸引,年輕人幹柴烈火很正常,上床不是什麽新鮮事。而喜歡一個人接受一個人,一般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了解,所以他們對於性開放一點,而確定關系通常會慢一拍。中國人一般首先需要一個」名分「,再談其它。

說到這個,不由想到家庭。他們的家庭觀念比我想象的強很多,沒有太多之前網上或電影裏看到的那種」經常出軌「,我接觸的都比較穩定負責,節假日一般都是家庭一起團聚度假。有可能是年輕的時候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所以結婚會找真正喜歡的,也願意長久一起廝守,如果真過不下去,就離婚,不會為了雙方父母或者孩子勉強彼此繼續在一起。

德國人沒有我想象的開放,確定關系的情侶或夫妻,比我想象的有責任心。

不守時,也不傻。 看過太多德吹關於守時的文章了,但真正接觸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學校上課公司上班這些暫且不論,就說約朋友見面吧,經歷過完全忘記這回事的,也經歷過臨時說不來的,還有遲到一小時的,更有突然有事提前走的。五花八門,根本沒發現守時守規矩是他們的一個特點。也許曾經是他們的特點,但明顯在新一代德國人身上看不到絲毫。地鐵和火車更是常規性晚點,雖然有時候是有人臥軌或修路。但經常性的延遲或取消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德國人腦子一根筋,這是事實。他們習慣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一步一步的來,每步做好踏踏實實的,所以有時候覺得他們可能過於呆板,比如說他們在看瀏覽信件的時候無法聽你說話,手上在整理檔的時候也不方便與你交流,人和人只能一對一交流,另一個人在旁邊只會被忽視。不像中國人是多執行緒的,可以一邊發信件一邊聽你傾訴,同時幾個人一起聊天。關於這方面,個人感覺是各有千秋。無法說哪一方更好,中國確實更有效率一點,因為很多是小事情,如果都是一對一,處理起來相當的慢,中國的工作壓力明顯更大,都這樣事情肯定做不完。

但是在大事大非上,我站德國人的方式。世界上最早建設高速公路的國家是歐洲的德國,於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從波昂至科隆的高速公路,目前,它擁有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加拿大的世界最發達的高速公路網路。德國的高速公路很多路段是不限速的,你在高速公路上想開多快就可以多快,開到時速180是稀松平常的事,而開到250的也大有人在,在這駕車簡直是享受。德國高速公路的品質自然比較好,據說德國的高速公裏要比絕大部份國家的高速公路要厚,比美國洲際公路厚兩倍。德國的高速公路不寬,大都是標準的雙向四車道,非常平整。而且他們也很少修路,一旦修築,多少年都不用大修,反觀國內,路況參差不齊年年修路。

尊重對方,或者說服對方。 中國人比較喜歡或者習慣性的用經驗感染對方,比如酒桌文化在職場的重要性,比如什麽都要吃才會健康,比如對父母無條件的包容才是孝順,等等。而德國人每個人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彼此互相尊重,比如飯局你說不喝酒,他們就過,不會勉強不會勸酒。有什麽食物不吃,比如一些素食者不吃肉,或者某些就是單純的不喜歡吃,比如我不太喜歡沙拉,每次參加婚宴,很多道菜,蔬菜太多的都吃不完,服務員來收盤子的時候看我剩很多,我說不好意思,不喜歡吃菜喜歡肉,他就笑笑說,蔬菜確實太健康了。

成年人關系到個人習慣的,一般都會彼此尊重。但如果是一些共同完成的計畫或者工作,又有一些不同。這時候德國人一般來說不會含糊,有什麽說什麽,動用自己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來表達,如果遇到不同的觀點,無論對方是同學還是教授,甚至是各個部門的官員,都可以針鋒相對。他們比較崇尚雄辯,遇事講道理,能說服對方,對方會尊重你,並接受你的觀點。比如某些政府部門辦事不給力,只要你有道理一投訴一個準。而中國人這方面反而模糊一點,同學同事如果遇到一些矛盾,特別是有領導參與進來,可能大多數人會有些猶豫,很少會直接說,甚至不說。這裏說的不是語言藝術,有教養的德國人有意見有時候也會慎重選擇用詞,不會直接懟。但要表達的意思一定是清楚的直接的,不會模棱兩可。

凡事要預約,效率極低! 德國看病要預約,有時候等排到號病都好了。裝個寬頻,可能要等半個月。手機出了問題,客服電話半小時打不通,電話還要按時收費。買房子都要一對一約銷售談。連理發都要提前一兩天約好上門時間。相比而言,中國的效率真是神速。任何事情基本都是24小時線上客服,隨時隨地給你回復解決。急性子一開始受不了,住久了就變成了慢性子。

說說穿衣打扮。 德國適合亞洲妹子的衣服很少,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目標市場不一樣。這邊基本都是黑白灰,同一個品牌也經常被妹子們吐槽款式少而醜。當然了,大牌的服飾這邊確實便宜一些。總體來說,德國衣服是男人的天堂,特別是正裝型別,西裝襯衫風衣等都有不錯的品牌。所以不少妹子回國買衣服,然後幫國內小夥伴代購這邊奢侈品。男士衣服基本不用愁,德國本土就很棒。

除了穿衣,還有打扮。這方面,感覺國人還有不少空間。除了比較愛交際的或者二代們,其他中國人總體不是特別註意打扮。也許很多人覺得自己是學生,而且已經穿的整整齊齊了,有的還自己擼了一個妝,自我感覺很好。但是和老外對比一下,整體還是有差距。他們很多初高中就開始打扮自己,女孩的妝非常精致,男孩子的頭發也梳的油亮整齊。開始還覺得他們有點「誇張」,以國人的理解就是不好好讀書,天天想著打扮了。後來慢慢感覺,沒有人會嫌棄對方好看,能把自己打扮的好看得體真的是個技能,不少人其實收入不高或者說平時實際上根本用不著打扮,比如工人比如一些保安,但是他們都會把自己收拾的比較精致養眼。這樣沒什麽壞處,也很值得國人學習一下。學習工作之余,可以學學怎麽剃胡子,梳頭發,化妝,穿衣等等。這些其實是門學問,很多需要上網看教程或者和小夥伴學習的,而不是單憑自己的審美和直覺折騰。

特別想說說景點和博物館

起因是今年春節回國度假,順路去了一趟天柱山,登高望遠,青松怪石讓人非常震撼,祖國的大好河山果然不同凡響。本來一切都好,但是因為平時回去的少,基本吃喝玩樂都是親友招待,我也沒操心過費用,後來順口問了一下,嘴上沒說,心裏一驚。

上山門票成人130元,但是從售票視窗到登山起點還有很長很長一段盤山路,基本沒有人選擇徒步上去,都是坐景點大巴,路費是30每人,因為天柱山很高,如果完全自己爬山,上下一天時間都緊張,於是纜車應運而生,80每人,但這只是單程,下來還要80。也就是說99%的遊客都要花費130+30+80+80=320元,山是好山,但是貴是真貴。

有人可能要說320元不就是40歐,是的,這麽算起來不多,只是德國兩人吃個火鍋。但是我覺得帳不能這麽算,天柱山地處安徽省安慶潛山縣,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嶽」,歷代都有人文活動。建國後開發為風景名勝區,景區獲AAAAA級旅遊景區。看完是不是一下覺得值了?我查了一下安慶人均月收入,約在3000左右,也就是說玩一個景區,就花掉了1/10月薪。

為表示公平,我也列舉兩個德國當地的例子,歐洲好象很少有把自然風光圈起來收錢的,這裏就說說人文景點費用。一個是德國十三世紀建立的海德堡城堡,具體歷史可以參考百度詞條:海德堡城堡_百度百科,天柱山與此相比,應該不算委屈。剛查了一下城堡官網,目前成人票價是8歐元,未成年和學生等半價。包括上下纜車,也包括山頂的城堡參觀,還有內部的博物館。海德堡作為德國最貴的十大城市之一,人均收入一定不會少。因為還在國內用不了google,我暫且把海德堡人均收入等同於全德國平均月收入,大約在稅後1700多歐,也就是說海德堡景點門票費用僅占月薪不到1/200,中國同等景點竟然比德國貴了20倍。除了歷史城堡,還有科技類博物館,比如說大眾汽車博物館,全票才6歐,未成年和學生等半價。還有很多博物館對於學生則是完完全全的免費。

以上所有的中德感受,基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事實也和我描述的一樣各有千秋,但是關於景點、博物館這些教育類的資源,中國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都是自然或者歷史給予全人類的饋贈,為了維持正常運轉收費非常正常,但如果遠遠超過當地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勢必會大大減少遊覽人數,那些想看而口袋沒錢卻又正是需要接受這些教育和感染的學生們,真的太遺憾了。參觀的遊客付一些,成年人多付一些,學生少付或者免費,剩下的缺口國家來補貼。象這種占山為王,坐地起價的真的可以拉出去XX了。

還有一些遲點慢慢更

關於為什麽出國,之前寫過一篇個人經歷:

還有一篇當時申請藝術學院的總結,想出來讀藝術的可以參考:

非常感謝大家這些天的點贊和評論,現在德國時間23:16分,有些話我很想說說。

  1. 我不是移民中介,至今為止我沒有因此賺過一分錢,包括私信給我咨詢的朋友,我都沒有收過一毛錢的咨詢費。是的,我的咨詢費用不低,一般是10元,我是100元,因為我需要按時間等比我的日常收入。但我不是靠這個生活的,所以我覺得賺不賺無所謂。而且很多人還是學生,手上緊我都可以理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價值的,有的多有的少,不收錢並不代表這個「應該免費」。術業有專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年輕的時候各方大神給予我很多支持,希望我也能提供一些「便利」。但即使這樣還是被其它中介的黑,一口咬定我寫的是軟文,是為了吸引大家移民。我很好奇,當你看完這篇文章想移民嗎?說實話,十年前如果能看到這篇文章,我連出國都不想出,單單吃飯這一條我就忍不了。看完這篇還覺得我寫的是移民軟文的中介,那是對中國有多嫌棄對德國有多愛啊??我從小就愛寫點文字,如果我做移民還寫成這樣,那真的是對自己智商和文筆的極大侮辱了。所以移民的中介們,你們如果想搶客戶,我完全不是你的對手,相反,我還是你的朋友,因為我不排斥任何一個職業和工作,你靠本事賺你的錢,只是我目前沒有涉及這個行業,也不想和你們競爭,如果評論中有人喜歡德國,你可以盡管去私信去聯系,都和我無關,哪怕你賺錢很多很容易。只是不要為了客戶來黑我噴我,為了黑而黑就行,全文我自認為寫的很「中正」,沒有德吹,也沒有德黑。
  2. 對於文章中的觀念有不同想法,歡迎隨時探討,但希望不要再聽到「叛國賊」「賣國賊」等侮辱性的詞匯,我做的工作和兩國文化藝術還是有點關系,自認沒有辱沒中國或者中國人。我還是中國人,這是一種血脈上的,國籍是一種法律上的承認。不能什麽事都講法律,不然你罵我「叛國賊」就是犯法的,因為這是語言的汙蔑。另外,也請就事論事,盡量不要涉及到個人,我提到的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始網頁和數據,如果有不同觀念,都可以拿網頁數據來說話。我說7年不到入籍,就有人說官方明明是8年,我說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很多條件都開始放寬,官方檔也完全沒有定死8年,我和朋友的親身經歷,這有什麽必要說謊,而且我可以上圖為證。諸如此類,請就事實說話,我沒有去忽悠你們入籍,只是就事論事,我經歷了什麽就說什麽,我不能把7說成8也不能說成10更不能說成5,是多少就是多少。也不要擺不出事實,就開始噴我德語不好,噴我這樣的一個「漢奸」,我們評論說的是中文,怎麽看出我德語不好,而且德語好不好和事實有什麽關系?我德語不好就不能說大實話了?我承認自己的德語是真的不好,年齡大學習慢,自己也沒有語言天賦加上懶,前前後後一共只學了半年語言,雖然拿了C2證書(母語水平),但我很客觀的說一句,我的德語真的不好。只是這不是我要為事實妥協的理由。
  3. 寫貼子的初衷不是為了鼓勵移民,也不是為了顯示移民的好處,而是真實對比中德兩國的優劣,所以麻煩「秀優越」的可以仔細看完再說話。我所有的對比都是首先基於最最普通甚至可以說兩邊底層人民的生活,因為這些人是社會中的大多數。你也不用來和我說什麽留學生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你認識的某某學長親戚現在都年薪上百萬了,那我朋友中資產十億以上的沒有一百也有二十呢,有什麽意義呢,能說明我是有錢人還是說明社會上人人都是富豪?這篇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大多數中國老百姓應該收入都在1萬以下,德國人均也是1700歐左右,如果想創業想發財又是哪邊更好,原文都有涉及。所以哭窮的或者炫富的都可以繞道了,如果你想說,也可以,但請出示統計數據,新聞連結也可以。比如有人提到某師兄做科研回國一線城市近市區包分房還年薪幾十萬計畫資金近千萬,這樣的舉例很好,但我需要的是這個專業有多少比例可以到這個學歷和科研水平,又有多少到達這個水平的人可以拿到這個薪資待遇,我不排斥個例,也不排斥舉例朋友,但我需要的是數據,如果全國100個此專業裏有10個人都能達到,那就相當好,也相當有說服力,能說明這個專業國內前途無量,但如果是萬分之幾,我覺得意義不大,就跟一萬個人創業,總有一兩個成功人士。雖然聽起來很hi,但沒有實際指導意義。
  4. 我沒有在秀優越感,我從來不覺得「戶籍」有什麽可優越的,如果你來自小地方,也許會因為沒有大城市戶口考不上大學或者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或者被愛人嫌棄,產生了自卑心理,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一點不贊同,你該做的不是妥協,而是不接受不屑甚至抗爭。就象評論中很多人提到的歧視問題,我就從來不覺得是個問題,世界上有太多「問題」,很多並不正確,難道我們要為不夠正確的「問題」去買單?你越怕越自卑越逃避就會越無處可逃、退無可退,把自己逼死。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是「想」移民,而是年齡大了圖個方便,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要跑很多國家,而中國的簽證去英國、美國等都要去使館辦理,英國的收費高時間還短,非常不便。選擇入籍完全是老了懶了,不想為這些瑣事操心。本來就是一紙「居留證」而已。或許到了一定年齡的人就能理解我的這種「懶惰」。一個比較兩國特點的回答,不懂為何能看出來「秀優越」?如果真的在秀,請出示我寫的文字為證?有的評論也提到了,大意就是德澳這些「破地方」還好意思來秀,我非常同意德國真的「村」和「破」,但我自認為「比較文」本身沒有錯,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好」與「破」,讓大家少踩雷區。也許在你的眼中,美國等才是你最想去的地方,也無可厚非,但每個人的際遇不同喜好也不同,希望能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因為既然是你來自「更好」的地方,更應該有「高姿態」。我只是對比下驢肉火燒和麻辣燙哪個更美味,你要是頓頓在米其林餐廳吃飯,你看到這樣的我,會覺得我在秀?還是上流社會的人,甚至無法容忍任何一個貧下中農開口說話?只能為你的米其林餐廳叫好?
  5. 非常謝謝大家關心我的安全和未來的安全,我自己也大概了解過一些不同種族的相關新聞,我的答案是無解,不知道將來政治局勢會怎麽樣,因為我以往的個人經驗告訴我,我連自己什麽時候結婚都無法把握,更不要說透過目前一些新聞動態預測未來了,我對自己的了解應該遠遠大過於對於政治局勢的評測吧。所以我承認自己做不到,相信大部人也是參考歷史和當前新聞為我擔心。我很感激,但目前我只能看眼前,結婚生子好好工作。其它的暫時無法去考慮,天災人禍哪個先來,我也不知道。
  6. 我還會一如既往的免費回復大家的私信咨詢,如果不涉及私密的問題,我建議最好在評論中提問,方便想了解的人都看到。如果我個人能力不及或者完全不了解,我會盡力推薦給你們網頁或者專業的人士去了解。至於到底要不要出國要不要移民,好處壞處,我也寫了不少,其它的需要自行分辯。總體來說,習慣安穩度日歲月靜好的人德國很好,但是如果一腔熱血想好好奮鬥的,中國環境更好,空間更大。

還有人評論或私信,問為什麽只是寫文字,不上一點圖片說明一下?這裏要特別說明一下,因為我老本行是攝影,所以我知道圖片有「誇大」事實的功效,我喜歡的人和物,就能透過照片把5分變成10分,不喜歡的就能把5分變成1分。相比而言,我覺得中外的風景沒有高下之分,各有特點,相對來說,中國的更有味道一點。既然說起來,我就貼幾組之前拍的,中國和歐洲的風光照片。但慎重提醒大家,照片雖美,可不要貪杯哦。。。

十多年前拍的南京

去冰島玩隨拍的

西西裏島環島

還有不少風景照片我做成手機桌布了,上面都有拍攝地點,可以看看,喜歡的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