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川普就職倒計時,俄烏沖突各方如何迎接歐洲安全「新篇章」

2025-01-11新聞
距離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正式就職僅剩10天,而他將如何實作自己盡快結束俄烏戰火的誓言仍是未知。川普對烏克蘭問題立場的不確定性,正促使各方加緊采取行動。
據中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9日,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拉姆施泰恩空軍基地舉行。該機制由美國主導,在協調對烏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上呼籲各方繼續援烏,並稱歐洲和世界即將迎來「新的篇章」。
澤連斯基的表態,似乎與2025年開年烏克蘭在庫爾斯克發起新一輪大規模攻勢相呼應。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亭與川普的會面也已被提上日程。川普9日公開表示,普亭希望和他會面,二人的會晤正在安排之中,但未提供具體時間。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此前稱,川普團隊未提出與普亭接觸的要求,但普亭曾多次表示願意且有必要進行對話。
川普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川普對烏表態「更務實」
川普團隊近期對何時結束俄烏戰火的表態似乎變得更加「務實」。與此前「24小時內」結束戰爭的目標不同,川普已將時間表重新定為「半年內」,其所推選的俄烏沖突特使凱洛格則稱希望在川普上任100天內終結戰火。
川普「和平計劃」曾傳出多個可能版本,涉及拒絕邀請烏克蘭「入約」、要求烏方做出領土讓步等。但有歐洲官員日前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從近幾周與川普團隊的討論情況看,後者尚未決定如何解決沖突,對烏支持或將在川普就職後繼續,因為川普的整個團隊都希望「看起來有實力、強大」,也想避免拜登政府自阿富汗災難性的撤軍在烏克蘭重演,因此正重新調整對烏方針。
凱洛格此前已於8日強調稱,川普「並不是想給普亭或俄羅斯人什麽好處」,而是想「拯救烏克蘭主權」,將確保「公平公正」。他還稱,拜登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從未與普亭進行過任何談判」。就在一天後,川普對外宣布了正在籌備與普亭會面的訊息。
目前尚無二人會面的更多具體資訊。但有凱瑞姆林宮前高級官員和與普亭討論過安全保障問題的官員向【金融時報】稱,普亭在任何對話中的主要目標都是制定新的安全協定,確保烏克蘭永遠不會加入北約,並確保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撤出其部份在歐洲東翼的軍事部署。另據塔斯社8日報道,川普過渡團隊認為,在美國權力交接後,俄美有可能達成重要的安全協定,包括有關烏克蘭、北約以及確定俄美紅線的協定。
此前有媒體曝出,一架由俄特種航空中隊駕駛、通常負責運送俄高級官員的「神秘專機」於12月26日淩晨抵達紐約,隨後又飛往華盛頓。俄方對此回應稱,飛行旨在進行「外交官員輪換」。但也有猜測認為,美俄高級別官員的「閉門對話」可能已經開始。
在川普重返白宮進入倒計時之際,烏軍1月5日對庫爾斯克發起大規模進攻,而此時距離去年8月烏軍越境突襲已過去半年。此次行動未能顯著緩解烏軍在烏東地區壓力,俄軍近幾個月來在當地快速推進,並於1月6日宣布控制烏軍在烏東重要物流樞紐庫拉霍沃。
但對於可能到來的俄烏和談而言,庫爾斯克戰場仍是烏克蘭重要的「籌碼」。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教授約翰·納格爾(John Nagl)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烏克蘭的重心是美國的支持,烏軍在俄境內取得的任何進展「都將使新政府難以稱這場戰爭是一場失敗」。
歐盟高官:已準備好「接棒」美國的領導角色
除俄烏兩國外,川普重返白宮帶來的不確定性也籠罩在歐洲上空。
澤連斯基在9日舉行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上呼籲西方國家在川普就職後繼續支持烏克蘭,並稱在烏部署外國部隊是迫使俄羅斯走向和平的最佳工具之一,但未說明外國部隊駐烏的目的是作戰還是維和。
關於由歐洲派兵監督俄烏和平協定執行情況的討論數月來愈發頻繁,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英國等被認為可能成為駐軍主力,而川普據稱已排除美國參與駐軍計劃的可能性。但有媒體披露,相關討論僅限於個別國家,尚未到達北約整體層面。9日會議後,與會國家未就向烏派兵一事發表聲明。
拉姆施泰恩援烏機制由即將卸任的美國防長奧斯丁牽頭建立。該機制會否因川普上台受到影響,目前仍是未知。有北約官員向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透露,美國已與幾個歐洲盟國在非正式會晤中探討,如果川普政府不感興趣,應由誰繼續主導這一機制。英、德在潛在領導人的名單中名列前茅,但歐洲官員仍希望先觀望美國新任防長態度。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9日表示,她希望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將繼續大力支持烏克蘭,但歐盟已準備好在必要時「接棒」美國擔任領導角色。同日,北約宣布自美國手中接管波蘭的防空系統的指揮權和控制權,協助保護波蘭境內對向烏提供援助而言至關重要的物流節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此舉是醞釀數月之久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份,目的是將援烏重擔從美國轉移到歐洲國家。
然而,川普近期對盟友提出了更多要求,在美國盟國內部引發一定擔憂。川普近日還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目前,最接近此目標的是波蘭,其2024年國防開支占GDP的4.12%,2025年目標為4.7%。去年7月北約峰會後,北約圍繞提高目前占GDP總值2%的國防開支門檻爭論不休。波羅的海三國及瑞典曾表態支持增加軍費,但其他歐洲國家仍在國防與社會開支之中艱難尋求平衡。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對於經濟普遍疲軟的歐洲而言,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十分困難,其軍工生產力也難以應對急劇增加的需求。5%的高門檻或為川普「退約」或拒絕在北約受到攻擊時履行防衛義務的借口。在美國不結束北約的情況下,川普與盟國對抗的日益加劇也可能削弱北約及其威懾力。
澎湃新聞記者 侯丹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