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1月9日訊息,2025年開年,有訊息稱雷射雷達龍頭企業禾賽科技(HSAI.US)人員出現調整。截至紅星資本局發稿,禾賽科技未對該訊息進行回應。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禾賽科技共有1122名員工。
有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禾賽的效益不差,應該是為了應對競爭壓力,控制成本,盡快實作盈利。」禾賽科技此前表示,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將實作盈利。
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37%跌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3%。為應對市場競爭,除了控制成本打價格戰,禾賽科技正加速布局機器人領域。
資料配圖 圖據視覺中國
禾賽科技:去年四季度有望盈利
官網資訊顯示,禾賽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全球領先的雷射雷達研發與制造企業,產品廣泛套用於支持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乘用車和商用車、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無人配送車、AGV等各類智慧機器人套用。
2024年12月,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交付量已超過10萬台。截至2024年12月底,禾賽科技已累計獲得來自21家車企的超100款前裝量產定點車型。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在全球Top 10車企中,已有6家與禾賽科技達成了量產定點合作。
2023年2月,禾賽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
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禾賽雷射的雷達總交付量為27.98萬台,同比增長108.2%,其中ADAS產品總交付量為26.31萬台,同比增長129.9%。
2021至2023年,禾賽科技的營收分別為7.21億元、12.03億元和18.77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45億元、3.01億元、4.76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作收入13.57億元,同比增長3.16%;凈虧損2.49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3.35億元。
禾賽科技2024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為47.7%,上年同期毛利率為30.6%。同比增長是由於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ADAS雷射雷達的有效成本和規模最佳化,以及執行的非經常性工程服務帶來的更高利潤率。
虧損主要是由於研發開支。2024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的研發費用為6.13億元,占總營收的45%,其中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為2.2億元,同比增長14.3%,主要是研發人員增加導致薪資支出增加1880萬元,以及折舊費用增加至970萬元。
公司財務長表示,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交付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作近50%的環比增長,展望未來,預計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將達20萬台,幾乎等於2023年全年的出貨量。這將有望推動禾賽在今年第四季度沖擊季度營收1億美元,並實作2000萬美元盈利(GAAP),以及實作全年盈利(Non-GAAP)。
面臨挑戰,市場排名掉至第三位
2023年,雷射雷達市場前五名玩家分別為禾賽科技(37%)、速騰聚創(21%)、圖達通(19%)、法雷奧(10%)、華為(6%)。到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聚創(02498.HK)以35%的市場份額登頂,華為(26.6%)排名第二,禾賽科技(23%)掉至第三。
一些車企開始自研雷射雷達。早在2023年,比亞迪(002594.SZ)就被曝加碼自研雷射雷達。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公開表示,要將雷射雷達成本降至900元/顆。2024年初,吉利旗下的億咖通科技釋出了兩款雷射雷達產品。
為了搶奪市場,雷射雷達企業也打起了價格戰,「千元機」已逐漸量產上車。速騰聚創已在2024年4月推出了售價低於200美元的MX產品,且成功滲透到15萬至20萬元級車型。禾賽科技在2024年11月宣布,將在2025年上市用於ADAS的下一代雷射雷達產品ATX,售價低於200美元,相比於當前主力產品價格減半。
禾賽科技還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公司在2024年德國IAA商用車展上推出新一代旗艦級360°遠距雷射雷達OT128,其零部件數量相比於上一代減少了66%,核心生產工序所需時間縮短95%以上。
此外,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采用沒有雷射雷達的純視覺智駕方案。除了一直堅持純視覺方案的特斯拉(TSLA.US),目前鴻蒙智行、小鵬汽車(09868.HK/XPEV.US)、樂道汽車等品牌也有部份車型采用純視覺方案。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指出,降價讓更多低價車型也能搭載雷射雷達,規模效應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除了汽車領域,雷射雷達企業也在尋求開啟其他市場需求。
禾賽科技正加速布局機器人領域。2024年12月,禾賽科技面向機器人市場的單月交付量超過2萬台,覆蓋移動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1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禾賽科技正式釋出面向機器人領域的迷你3D雷射雷達JT系列產品,釋出即交付,已向客戶交付超過2萬顆。禾賽與MOVA共同展出了全新割草機器人MOVA 1000,其搭載了一顆JT16雷射雷達。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