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訊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正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11月19日,大會中國角釋出了【中國永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永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從2017年至2024年的評價結果看,中國永續發展綜合指數連續7年呈現穩步增長,在美麗中國建設、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等綠色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的永續發展之路為應對氣候變遷全球治理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
大會中國角釋出【中國永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藍皮書(記者劉夢雅 攝)
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永續發展的水平,通常主要透過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護五個方面。【報告】顯示,中國的永續發展綜合指數從2017年的57.1攀升至2024年的84.4,累計增幅達到46.8%,連續7年呈現穩步增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管理和資訊服務部副部長陳妍介紹,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實作了資源環境的永續發展。
陳妍表示:「在資源環境領域,自從我們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之後,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所以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持續地呈現向好態勢,年均的增速達到9.7%。國土資源和生態環境品質也持續好轉,體現了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良好進展。」
在本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中國氣候變遷事務特使劉振民表示,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676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過去十年間,中國還淘汰了超過1億千瓦的煤電產能,電力行業的汙染物排放量減少超過90%。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永續建設學院院長普裏蒂·帕瑞克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不斷取得創新和突破。
普裏蒂·帕瑞克說:「中國在能源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太陽能價格的下降主要歸功於中國的創新和努力,太陽能技術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套用。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國的創新,期待中國降低電池和技術的成本。我認為,這才是創新的關鍵所在。」
【中國永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藍皮書(記者劉夢雅 攝)
城市是生產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各類要素資源集中,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集聚,全球及區域氣候變遷與城市氣候效應疊加,使得城市遭受的氣候變遷不利影響和風險更為嚴峻。【報告】顯示,總的來看,中國城市的整體永續發展水平在持續提升。為了強化城市應對氣候變遷行動,中國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自2010年以來,分三批建設了81個低碳城市試點,這些試點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持續加大城市適應氣候變遷行動力度,在全國範圍內遴選39個城市作為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在【報告】主編郭棟看來,在永續發展行程中,中國積極探索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路徑和模式,給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郭棟表示:「75%的碳排放都來自城市,所以城市的節能減排在整體節能減排當中的貢獻應該是最大的,中國的城市比如在向電動車過渡方面,可能是全世界最領先的、過渡最快的。在應對一些極端天氣的問題上,在城市人口很多的情況下,怎麽去解決頻繁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問題,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經驗。」
近年來,全球升溫紀錄屢創新高,極端天氣災害頻發強發,對自然生態系和經濟社會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氣候危機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系統協同難度仍然較大。陳妍表示,未來,在經濟增長目標和碳中和目標之間能夠尋求的最優路徑,就是向永續的綠色發展模式轉型。
陳妍介紹:「我們認為目前最核心的是發展模式的轉變,要從現行的發展模式轉向永續的綠色的發展模式。一是科技創新,我們是沒有辦法脫離科技創新來實作‘雙碳’目標的。二是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數位化轉型,這對於我們降低綠色轉型重設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永續的綠色轉型能夠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甚至可以彌補傳統產業增長動能不足所帶來的缺陷,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引擎。」(記者劉夢雅 李婧 王晨 郝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