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郭台銘正式宣布,以獨立參選人身份參加2024年台灣大選 。
郭台銘宣布參選,並不出人意料。他在宣布參選時說的話,卻耐人尋味。
他說,他堅信民意永遠大於黨意,公益永遠大於私利。他決定參選就是要推進「在野整合」,整合才能勝選。
簡要點評如下;
第一,郭台銘既有清晰的戰略,也有清晰的戰術。
戰略目標是贏得大選,具體戰術則是在野力量必須整合,不整合必敗無疑。郭台銘此時宣布參選,一方面是要在三方「喝咖啡」(或者兩方喝咖啡)時,和柯文哲、侯友宜地位平等(三人都宣布參選);另外,郭台銘應該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一旦整合不成,就參選到底。
第二,從今天開始,郭台銘走上從政不歸路。
如果說2019年郭台銘沖擊台灣大選,在國民黨內部競選中敗北,是站在桌邊,眼睜睜看著別人吃席的話,那麽這一次,郭台銘是已經上桌了,而且品嘗到了這頓酒席前面的幾道小菜。
造勢晚會上眾星捧月、被支持者熱情擁戴、口號聲吶喊聲響徹雲霄,這樣的感覺,和當老板的感覺,實在是天地之別。這讓郭台銘食髓知味,從此之後欲罷不能。
當然,促使郭台銘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深層次原因,是使命感,是一顆不安分的雄心。兩岸關系正不可避免地走向終局,台海風高浪急,這個緊要的歷史關頭,正是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郭台銘從商已經大獲成功,有實力接受從政的挫折與失敗,所以,這道宴席,他吃定了。
第三,最有可能與郭台銘整合的人是柯文哲,棄保效應有可能發生。
這個問題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已經分析過了。柯文哲沒錢沒人,郭台銘有錢有人,兩個人互補性很強。現在,賴清德支持率突破天花板,部份年輕人從支持柯文哲轉向支持賴清德,柯文哲有泡沫化的危險。這增加了郭、柯合作的機率。
至於投票時的棄保效應,郭、柯、侯任何一種組合都有可能產生棄保效應。
郭台銘最希望的結果,就是和柯文哲整合成功,然後在投票時,希望趕走民進黨的選民為了達成目標,紛紛放棄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把票投給郭、柯。
這個結局能否出現,現在還無從預判。
第四,如果郭台銘此次沖擊台灣大選無果,2028年他大機率會卷土重來。
一方面,使命感和食髓知味的感覺,讓郭台銘走上從政不歸路。另一方面,經過此次大選,一支「郭家軍」也會形成,加上郭台銘正著力把金門打造成兩岸交流基地,打造成自己的根據地,所以,即使他沖擊此次大選失敗,也會繼續留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發光發熱。
現在,一個頗具沖擊力的選手沖上的台灣的政治舞台,這是給民進黨、國民黨以及三位大選參選人出了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