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24-07-14新聞
堅持市場經濟改革的社會主義內容,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討論擬提請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的檔。會議認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檔,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強決心。
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一系列部署和重大舉措掃清了經濟高品質發展道路上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幹成了許多長期想幹而沒有幹成的大事,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績卓著、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為新的歷史起點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用改革和發展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積累了豐厚經驗。
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預期引導等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中國法人數量從2012年的1062萬個增長到2022年的3717萬個,反映了經營主體在經濟體制改革激蕩下日益活躍。中國經濟增長曲線持續向上,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26萬億元。新冠疫情期間,2020年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穩定與增長貢獻甚巨。人工智慧、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重組中國經濟內核,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的重要標誌。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供給體系不斷邁進和引領世界前沿。面對「三期疊加」和部份領域產能過剩困擾,中國透過「三去一降一補」為特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供給體系逐步從傳統制造業向高附加值、高新技術領域轉型。按照中央確立的先立後破原則,我們透過發展來解決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傳統產業轉型在新產業、新技術發展牽引下煥發新生機,新興產業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促進了產業體系從舊到新、從傳統到現代、從夕陽到朝陽的穩步轉變。綠色低碳投入不斷增加,綠色產業強勢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實作中國式現代化有賴於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變革的機遇和挑戰,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決定了現階段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物質基礎。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促進人力資源最佳化配置,充分發揮中國人口規模優勢,並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是有著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除影響人力資源合理最佳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勞動力跨區域、跨行業、跨內容流動,繼續提高14億多人口的要素配置效率,有利於釋放海量人力資本優勢,將人力資本轉化為智力資本,實作「人盡其才」和「勞有所得」相統一,在經濟結構高品質發展轉型中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程度激發各種要素和各類經營主體創造活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實作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大繁榮。堅持市場經濟改革的社會主義內容,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體現社會主義人民性和崇高的精神價值取向。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念。透過市場化改革和政府積極有為相結合實作從綠色轉型約束轉化為綠色轉型激勵,以綠色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綠色產業改造和替代傳統產業的「雙替代」,推動綠色轉型和經濟發展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履行國際環境公約,開展跨國環境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指導和實踐中體現中國的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中國與世界共融共生,在高水平改革開放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要不斷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在全球範圍集聚優勢生產要素、高效配置資源,不斷提升統籌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能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經濟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獨特優勢和制度魅力。「惟進取也,故日新」,隨著內外部環境和發展階段的變化演進,在更高水平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味著更高要求、更嚴標準和更系統更全面的改革舉措,需要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方面協同發力。
堅持微觀上要「活」,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和14億中國人民的積極性。高投資、高投入的增長階段已經過去,未來經濟體制改革要立足於從微觀上促進創新進行挖掘,譬如促進勞動力人力資本積累、促進企業家精神發揮、加快要素市場定價改革等內容,充分調動、盤活各類要素的市場化激勵。
堅持中觀上要「融」,透過產業深度融合解決產業升級陣痛和促進產業叠代創新。未來改革要著眼於服務業低效率問題和「鮑莫爾成本病」問題(生產率提高既是導致「成本病」的原因,同時也是治療「成本病」的方法——編者註),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效率。同時,必須將服務業改革置於整體改革發展視角,將服務業與制造業充分融合,「模糊」服務業與制造業邊界,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級化方向邁進。透過改善結構條件、提升產業連結強度和投入產出技術效率乘數,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效率提升。
堅持宏觀上要「實」,要及時出台有利於創新的各項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不斷形成促進創新的政策合力。高品質發展依賴的創新驅動必須有配套的宏觀環境。以形成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為目標,建立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傳統趕超模式中的「縱向」幹預體制向「橫向」競爭機制轉換,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建設高標準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張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