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觀察丨馬丁·雅各:為何西方模仿「一帶一路」收效甚微

2021-06-07新聞
▲ 「一帶一路」能夠以各國需要的方式發展,這種方式是開放的,能夠滿足它們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它們適應預先設想的模式。(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在中國過去這些年采取的所有舉措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它極具原創性,並有著歷史性的意義。即使是現在,它的規模之大和可能性之多,仍然讓人難以總結。眼下,這項工作仍在進行中,並將在今後許多年繼續如此。然而,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了——「一帶一路」將改變世界。

在現代,「一帶一路」有著重要的世界意義,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議題。最初提出「一帶一路」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必然會怎樣我們並不是很清楚。「一帶一路」是什麽意思?是關於什麽的?世界各地都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實際上,「一帶一路」不同於傳統的那些倡議,它不是從一個完全成形的計劃開始的,而是有機地發展起來的,就像一棵樹逐漸長出長長短短的樹枝,見證了自然過程的復雜性和新穎性。

雖然人們習慣於以更可預測和傳統的方式來思考這些問題,但「一帶一路」是不同的。「一帶一路」是其各個部份的總和,這些部份是由各種雙邊、多邊協定和計畫組成的。因此,它的形狀、內容和範圍不斷增長和變化,它是一個不斷前進演化的有機體。在現代世界的經濟機構、政治計畫和外交舉措中,很難想到類似或等同的多邊結構。「一帶一路」是一種新的發明,這個概念是全新的。它所具備的靈活性給了它同時以多種不同方式成長和前進演化的自由。這也使得我們很難預測十年後「一帶一路」將會是什麽樣子。然而,這也是它力量的主要來源。「一帶一路」能夠以各國需要的方式發展,這種方式是開放的,能夠滿足它們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它們適應預先設想的模式。雖然這個想法最初是在歐亞大陸的背景下產生的,但它已經遠遠超出了這些地理限制,擴充套件到了非洲、拉丁美洲等。然而,無論地理位置如何,「一帶一路」仍有一個重要的總體概念,即核心是中國與開發中國家的關系。

「一帶一路」的可能性和力量的另一個證明是已開發國家的反應和對已開發國家的影響。起初,美國並沒有註意到這一點,試圖透過沈默來譴責它,從而大大低估了它的潛在重要性。直到後來這種情況發生變化,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批評越來越多。相比之下,歐洲的反應則是更加好奇。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位於歐亞大陸西端的歐洲,在地理上與美國相比與「一帶一路」的距離沒有那麽遙遠。現在,很多歐盟成員國支持「一帶一路」,最明顯的支持來自十幾個中歐和東歐國家,同時,「一帶一路」也獲得了南歐國家越來越多的支持,尤其是希臘、葡萄牙和義大利等。總的來說,歐洲大陸的態度可以描述為感興趣和開明。

美國和歐洲對「一帶一路」截然不同的反應具有更廣泛的重要性。兩個多世紀以來,歐洲一直向西望向大西洋,而不是向東望向歐亞大陸。隨著亞洲的崛起和美國的衰落,歐洲的重點開始轉移。西方曾有過各種三心二意的嘗試,試圖組織自己的競爭對手來替代「一帶一路」,但這些嘗試似乎不太可能取得很大進展。「一帶一路」已經得到了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呼籲。西方對發展優先的興趣和參與長期以來遠遠落後,這使得此類替代方案獲得巨大吸重力的空間微乎其微。

總之,我們應該在更廣闊的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背景下看待「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尋求促進和轉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從而加快它們的崛起,並在此過程中將全球經濟的重心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帶一路」的成功將使全球經濟重組,歐亞大陸尤其是亞洲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