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俄方代表對中國開口,說出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普亭眼光十分長遠

2025-01-10新聞

俄羅斯代表在中國,終於說出了他們眼下最想要的東西——進一步加強中俄在工業領域的合作。

日前,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達赫諾夫斯基對外表示,貿易額變化的動態變化十分重要,但貿易額不是衡量合作水平的「唯一指標」,中俄兩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保持雙邊貿易額增長勢頭的基礎上,理順工業合作關系,推動中俄開展更加深入的經濟互動。

【俄方強調開展工業合作有著多重考量】

達赫諾夫斯基透露稱,俄外交部門正在協助中俄企業擬定各種在地化方案,確保中俄之間的工業投資。

俄方現在重點強調推進工業領域的合作,首先是看到了中俄雙邊貿易額增度,在2023年突破2400億美元大關後有所放緩。在短時間內,中俄貿易額的年增長振幅應該會保持在個位數,很難再次復刻2023年那種26%的增長振幅。

在雙邊貿易進入一個平穩增長階段後,中俄想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領域的合作,就必須尋找到新的合作增長點。

而工業合作會被俄羅斯政府認定為中俄合作的關鍵增長點,與俄羅斯自身的發展戰略有關,更是普亭政府將眼光放長遠的必然之舉——他們並不甘心繼續做單純的能源出口國,而是意圖重建一個足以決定俄羅斯未來國運的工業體系。

眾所周知,由於西方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進行全面轉型,能源出口不再是俄羅斯經濟唯一的發展引擎,反而是軍工、能源以及消費的「三駕馬車」,共同支撐起了現在的俄羅斯經濟。

但普亭政府也清楚,一旦俄烏沖突結束,單純依靠俄軍在和平時期的相對有限的武器裝備需求,以及不穩定的軍工出口,很難保證軍工生產能夠長期為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推動力。

【軍工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

所以,俄政府現在的戰略是要以軍工帶動民用工業,推動整體的工業發展,讓在俄烏沖突爆發後重回全球前十工業強國之列的俄羅斯,能夠長期保持工業強國地位,讓工業代替單純的軍工生產,作為俄羅斯經濟的一個引擎。

如果在俄烏沖突結束後,俄羅斯未來再次陷入戰爭,提前進行的工業化建設,也能夠讓俄羅斯以比俄烏沖突爆發後更快的速度,來完成戰時經濟轉型,確保前線的武器彈藥供應。

可同樣是受到了制裁等因素的影響,俄羅斯工業發展現在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首先就是西方企業集體撤出,俄羅斯政府又因為制裁與戰爭原因,面臨財政開支困難的情況下,俄羅斯需要重新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俄羅斯,以便俄方擴大工業生產,並推進技術革新。

【俄羅斯冶金業巨頭諾里耳斯克鎳業已經準備在中國投資辦廠】

其次,俄方現在無法像之前一樣正常引進先進技術,但俄羅斯自身在部份工業領域確實存在技術短板,需要透過與外界的不斷交流,來確保自身的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推動本國整體科研能力的進步。

第三,西方制裁沖擊,導致俄羅斯的供應鏈體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俄方需要與沒有參與制裁的國家合作,來重建自身的供應鏈體系,確保所有上遊零部件的供應充足。

最後,同樣是因為西方的制裁,很多俄羅斯企業現在有在海外建廠,降低制裁影響,確保自身收益的現實需求。

而在現階段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之中,中國是產業鏈門類最齊全,資金、技術實力最強,且工業基礎最好的國家,無論是中國企業前往俄羅斯投資、為俄方提供上遊零部件,還是俄羅斯企業來中國辦廠,都有利於俄羅斯經濟的長遠發展。俄政府自然也會在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與中國展開合作。

【中國在制造業領域的雄厚實力,決定了中國是俄羅斯現階段最關鍵的工業合作夥伴】

只是中俄在工業領域的合作,仍舊面臨著諸多隱患。在外部,西方不斷揮舞的「制裁大棒」,會在一定時間內影響到中國企業對俄羅斯工業部門的投資。

在內部,俄羅斯本身存在著三個問題。

第一,俄羅斯的交通運輸網路建設存在問題,鐵路運力不足、部份港口吞吐量有限的問題仍舊存在,想要確保工業合作的進行,俄羅斯需要加強整體的交通體系建設。

第二個問題是勞動力短缺,俄羅斯目前的失業率已經降到了2.3%,是該國歷史上的最低水平,但俄國內仍舊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不足問題。這一問題不得到有效解決,俄羅斯的工業發展就無法順利進行。

第三個問題是中俄之間的法律法規差異,為中國企業順利進入俄羅斯投資增加了難度。此次達赫諾夫斯基對外強調,俄政府會為中俄企業提供幫助,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官方表態的方式,打消部份中國企業在這個方面的顧慮。

【中企進入俄羅斯投資,與俄方開展工業合作存在一系列難題】

這一系列因素共同決定了,在俄羅斯政府的推動之下,中俄在工業領域的合作將會進入深水期,只是在短時間內,外界還無法看到十分明顯的數據變化。

這其實也是中俄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向更復雜、更深入方向發展,雙方一道提升全方位合作水平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特殊階段。

中俄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透過不斷溝通調整,及時從國家層面出發,牽頭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中俄的共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