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一幅長40公尺、高15公尺的巨型漆畫作品【長城頌】映入眼簾。600平方米的壁畫上,巍巍長城蜿蜒於紅色山嶺間,猶如東方巨龍,直入雲霧深處,雄渾壯麗之美令人震撼。
↑【長城頌】壁畫安裝延時攝影。
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一幅漆畫作品,也是為建黨百年獻禮、以漆畫藝術表現形式展現長城雄姿的藝術精品。「長城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我希望能透過漆畫頌揚長城精神。」【長城頌】創作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程向軍說。
萬裏長城體量龐大,如何在巨大墻壁上,用漆畫藝術形式高度凝練地呈現長城的精神特質?
↑程向軍2020年在八達嶺長城寫生收集素材。
基於多年來對長城寫生的積累,程向軍采用多點透視方法,用畫筆不斷調整推敲長城造型,增加壁畫空間感和視覺沖擊力,營造「長城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的意象。同時,他將紅色定為作品主基調,將組成作品的漆板劃分為100塊。
↑程向軍正在創作【長城頌】畫稿。
歷經20多次修改後,這一獨具匠心的畫稿最終在眾多創作方案中勝出。
↑程向軍在工作室繪制【長城頌】漆畫樣稿。
然而,要將畫稿形象以手工刻繪在100塊漆板上,再拼接成600平方米的巨型畫作,難度極大。此前,中國最大的漆畫作品不超過500平方米。
漆畫通常都是在木板上「以刀代筆」刻畫。為保證100塊漆板在經年累月中仍能保持嚴絲合縫,程向軍創造性提出用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的鋁蜂窩板代替木板作畫。由於壁畫面積較大,傳統刻刀難以勝任,他還專門請清華美院金屬工藝的老師鍛造特制的超寬刀具。
↑【長城頌】繪制團隊移動漆板進行畫面調整。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程向軍帶領繪制團隊,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以精湛的技藝、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長城頌】壁畫創作。
↑繪制團隊人員正在繪制【長城頌】。
繪制是團隊作戰,但需實作「一支筆畫」的統一畫風,必須精準把控每部份的繪畫效果,才能實作設計效果。為此,程向軍根據畫工擅長為他們劃分各自區域,並按照漆板數量和工作量分配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切塊式」控制繪制進度。
↑程向軍正在繪制【長城頌】。
除繪制外,要把這幅「巨制漆壁畫」安裝在墻上,同樣面臨挑戰。100塊漆板及鋼結構有幾十噸重,要按照設計要求將漆板準確安裝上墻,工程量巨大。為確保工程安全,程向軍還嚴格遴選安裝工程隊伍,制定漆板排序編碼,便於工人們搬運和在鋼架上精準安裝。
↑工人正在安裝【長城頌】壁畫。
「那時我每天是學校、工作室、家三點成一線,白天還要給學生上課。因為擔心繪制及安裝現場工作失誤,還專門在繪制現場裝了視訊監控,幾乎每隔一個小時就要透過視訊跟現場溝通。」程向軍說,那些日子天天奔波,「像是在雲裏走,人感覺發飄」,因為每天彎腰繪畫,背駝得厲害。
↑程向軍正在繪制【長城頌】。
由於片幅巨大,作品的繪制都是局部完成,直到最後上墻安裝完成,整幅畫的效果才第一次完整展現。看到巍峨長城最終得以成功呈現,程向軍不禁熱淚盈眶。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內的漆畫作品【長城頌】。
這位從事漆畫事業40多年的教師說,他希望透過這幅作品,讓人們一覽祖國壯麗山河,牢記民族奮鬥光輝歷史,也能領略漆畫藝術的魅力。
「長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誌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程向軍說。
監制:徐壯誌
策劃:南辰、黃小希、周詠緡、王潔
統籌:李德欣、陳知春
記者:魏夢佳
新媒體編輯:趙露露
視訊拍攝及編導:孫珂
所有圖片、視訊由受訪者提供